•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徐朋
  
卷宗
2024年27期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土木工程领域的施工技术专业在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其特色在于其实战操作能力。面对建筑项目日益庞大和施工挑战的加剧,建筑领域对施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为了提升教育中施工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并促进建筑业的持续进步,深化产业与教育的结合成为关键策略。因此,院校需深化产业与教育的结合,加强与企业合作,打造全新的施工技术专业课程结构,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产教融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项目内容相对单一

现阶段,不少院校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安排上显得较为单调。举例来说,有些院校仅开设了建筑学导论、建筑美学、建筑构造、建筑绘图与表述、建筑设计原理等理论课程,却忽略了CAD技术、建筑实务、测绘技术等更具实操性的课程,这种情况极大地削弱了教学成效。另外,尽管有个别院校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中纳入了实践环节,但这些实践课程往往只是通过模拟情境来传授知识,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升有限。这些问题累积起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难以迎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就业前景。

1.2 课程体系建设原则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一些教育机构在设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体系过程中,未能确立起一套严谨合理的课程架构原则,缺少对整体课程设置的深入思考,这造成了课程安排上的混乱和体系结构的杂乱无章。与此同时,还有不少高校未能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适时更新,使得教学内容与现实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教学方法也显得陈旧,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在规划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时,一些高校未能有效融合专业发展目标与产业实际需求,使得课程设置与产业现状脱节严重。

1.3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若干教育机构在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体系构建上未能充分调配师资资源;许多建筑工程施工教师缺少创新思维、自我学习动力、实践操作及项目管理经验,使得课程教学过于侧重理论,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部分教师对实际施工项目了解不足,授课时实操讲解较为模糊。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建筑工程施工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

2 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要点

2.1 建设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在产教融合的新形势下,院校需打造多元化的建筑施工作业课程架构。首先,院校需将CAD技术、建筑学、测绘学等课程融入基础理论教学,以优化建筑施工作业专业的课程设置。其次,院校应当开设包含专业基础理论、计算机应用、绘图技巧等多样化的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建筑施工作业课程的全面性。再次,院校在规划建筑施工作业专业课程时,应增加众多实操课程,旨在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主动进行问题分析和处理。最后,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院校可以设立一些辅导课程,旨在全方位提升建筑施工作业专业的教学水平。

2.2 明确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打造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教学框架时,必须坚守严谨性与时效性的根本准则。严谨性准则强调,教育机构在编排相关课程时,必须确保知识板块的连贯性与课程架构的周密性,从而塑造出一个既科学又有利于人才培育的知识网络。时效性准则则要求课程体系必须与市场需求、学科进步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保持同步。首先,高校需深入洞察行业发展趋势,依据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内容,打造出与行业发展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从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其次,高校应采用动静结合的课程设计策略,将新兴技术、创新工艺和最新标准等融入课程设计中,全面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操技能。

2.3制定科学的教学成果考核标准

在产教结合的新形势下,院校需针对建筑施工作业领域的教学成效,拟定出一套严谨的评价体系。首先,院校需对建筑施工作业专业的学生所学成效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并对梳理所得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依此形成以成效为依据的评价准则,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效改正学生散漫的学习态度,保障每位毕业生均能满足企业的人才标准,为社会贡献更多技术熟练的专技人才。接着,院校应全面考虑学生在基础理论与实操技能上的掌握情况以及产业的具体需求,多角度地拟定一套既符合学生学习成长,又贴合企业人才需求的评价体系。最终,在建筑施工作业专业的教育成效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院校需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指导能力纳入关键评估因素,以此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而提升整体的教学品质和效果。

2.4强化师资力量

打造卓越的教学团队对于完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架构至关重要。在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形势下,若教育机构意图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体系,则必须致力于增强教师团队的建设,持续提升该专业的教育品质与学术水准。首先,院校需培育及吸纳具备充足工程项目实操背景的教师,打造一支专业的实操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实操辅导。透过实操教学,学生能够切实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院校应加大对教师团队的培训力度,让教师掌握包括新型施工技术、材料、工艺以及大数据在内的前沿智能化技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实力和科研水平。最后,院校还需深化与企业的合作,邀请具有丰富工程实操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工程师担任客座讲师,以此来壮大教师团队,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

结论

总结而言,在产教结合的新形势下,院校需针对行业发展的具体要求,打造适应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体系,着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通过建立多样化的课程架构、确立课程体系建设的准则、制订严谨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策略,可以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设置质量,为社会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川飞.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特色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建设方法初探[J].数据,2022(6):114-116.

[2]李哲,伍世英,许昌.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新工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以广州铁路职业学院为例[J].科技风,2023(16):106-108.

[3]缪同强,徐长松.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河北画报,2023(7):236-238.

[4]许茜,吴志强.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体系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22(11):25-2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