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三需引领,三业协同、三教融合”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汽车产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产业前景和市场潜力巨大。为了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我国以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线,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行业急需能够顺应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变革的高技术技能人才,这样就使得目前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文章提出了“三需引领,三业协同、三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理念,并在汽车专业群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引领效应。
关键词:汽车产业;产业转型;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
一、 汽车类相关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传统汽车专业群服务行业、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足
传统汽车类专业建设不适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围绕产业变革,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改造、升级、调整力度不够,专业群服务产业链发展能力不强。
2.传统汽车专业群核心课程对接岗位脱节,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够
传统专业课程不满足企业岗位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岗位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职业技能大赛、1+X等级证书融入课程内容不及时,课程对接岗位脱节。
3.传统汽车专业群教师适应能力不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强
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不能满足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学生实践技能、就业能力、创新创业意识不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师生能力素养提升任重道远。
二、解决传统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问题的方法与举措
面对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蓬勃兴起,面对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赋予职业教育的高要求、新使命,高职教育在肩负着培育创新驱动发展原始动能、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职能的同时,更加需要全面、深度对接产业升级需求、岗位变化需要和人才成长需用,深化产业、专业、就(创)业协同联动,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1.“三需引领”即以产业升级需求、岗位变化需要和人才成长需用作为新能源、智能网联专业群改革的逻辑起点,紧扣汽车产业升级需求,与行业标杆企业深度合作,实施专业集群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对接汽车类企业新技术岗位人才需求,推动岗位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职业技能竞赛、X证书系统融入,实施岗课赛证有机融合,开发职业能力培养核心的课程体系和高水平课程。
2.“三业协同”即以产业、专业、就(创)业协同联动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路径,聚焦汽车产业发展,面向汽车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组建专业群,构建专业群共享课程平台,开发工作知识,重组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紧贴市场和就业形势,深化实践技能、就业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培育,推进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全覆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3.“三教融合”即以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融合作为汽车专业群核心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加大双师型结构化教师队伍建设,建好高水平教师团队、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建立产业技术进步、真实应用驱动课程改革机制,紧贴岗位生产过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开展职业能力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三需引领,三业协同、三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依托中央财政支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省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项目,进行了10年的研究探索,提出了“三需引领,三业协同、三教融合”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改革理念,并在学校汽车专业群应用实践,促进了人才培养供给侧与行业产业需求侧要素全方位深度融合,实现了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系统推进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实施,创建了“卓越工匠班”,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累计服务国内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100余所,累计培养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汽车工匠人才6000余名,毕业生收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为我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忠诚忘我、甘于奉献、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在“三需引领”方面,一是紧抓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三需”,一是紧扣汽车产业发展需求,与行业标杆企业深度合作,坚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专业群设置精准对接行业产业布局、专业群建设精准融入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精准指导专业群建设、专业标准精准对接岗位标准的“四精贯通”动态调整联动机制,优化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专业构成,整合优化教学设施、实训设备、优质资源,发挥专业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二是搭建汽车专业群产教融合平台,与安徽省内外多家汽车企业成立了校企合作汽车类专业建设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长安汽车产业学院,与企业深入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建了“卓越工匠班”。三是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引入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以技术技能传承、积累与创新为纽带,实施专业集群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专业群资源集聚、示范效应;对接汽车类企业新技术岗位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推施岗课赛证有机融合,开发职业能力培养核心的课程体系和高水平课程;面向人人成才需要,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2.在“三业协同”方面,一是深化双主体(校企协同育人)、全过程(人才培养各环节)、五融合(生产任务与教学任务融合、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多元人才培养路径,建立卓越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与企业合作组建“卓越工匠班”,采取校企合作共培方式,搭建“技能导师+职业导师”培养体系,培养卓越工匠人才。二是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立汽车类专业群课程思政素材库,在专业群基础课、核心课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三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推进专业群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在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专业课中重点打造6门专创融合特色课程,专业群核心课程采用 PBL(问题导向)教学方法重塑教学实施路径,辅以任务驱动法、虚拟仿真法等多种教法协同,构建了情境、交互、体验、反思为一体的学习场域。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互动、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第二课堂的汽车创新协会、创客实践活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推进专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依托专业核心课程,实现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员参与,引导学生参与横向课题、参与创客实践,推动想法、项目、产品落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一专业与创新融合的培养模式推动了学生能力素质全面提升,增值赋能。
3.在“三教融合”方面,一是重构“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模块化设计,引入汽车行业产业的制造、维修等工作流程和模式变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重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凸显“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二是完善“课赛融通”理实一体课程。根据技能大赛考核标准,将赛项内容与专业核心知识点对接,将考核点与专业核心能力对标,将各类技能大赛竞赛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对接。根据比赛内容制作教学视频微课、编订教程教材、制定相关课程标准、优化现有实训模式和实训内容、制定实训工作手册;三是打造“赛教融合”教学机制。充分发挥卓越工匠班作用,积极励学生参加各类各级比赛,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学生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短板,赛后在学习中针对性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升岗位胜任力,实施竞赛成果的学分认定与转化,比赛训练过程和比赛成果可以认定和转化专业课程学分,解决学生学习和竞赛之间的时间冲突无法兼顾等问题。
四、结语
汽车行业向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汽车类相关专业的内涵逐步拓展到机械学科之外,强学科交叉,汽车产业体现出来能源低碳化、动力电动化、车身智能化、交通网联化等特征。产业发展除了产业技术本身之外,还需要产业人才培养,而进行人才培养需要首先对产业变化特点作出梳理。
参考文献:
[1]郭文翠,高献坤,王庆朋等.PBL与OBE理念在“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时代汽车,2024(05):34-36.
[2]张婷霞,王莎.新能源汽车服务与技术融合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4(02):113-115.
[3]冉毅平,曾建.产教融合在新能源汽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4,(01):152-154.
[4]李亚清.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现存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J].时代汽车,2023,(11):150-152.
[5]潘勇军,王东红,谢昭明等.新能源智能汽车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J].高教学刊,2023,9(07):26-28+32.
[6]邱雪君,陈翔.新工科背景下高职汽车创新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2):90-94.
基金项目:
1、2023年安徽省职成教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AZCJ2023018);2、2023年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gf2023kcszyjxm02);3、安徽省2023年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23AH052743);4、安徽省2023年省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青年骨干教师境外访问研修项目(JWFX202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