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企业主导、三元共育、五位共融”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戴侠男
  
卷宗
2024年29期
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现今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困境和问题,依托现代学徒制,解决现今校企合作中企业的主导作用,重新解决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模糊、目标岗位重叠、衔接不通畅的一些问题,从而创新与探索出一条新的校企合作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有效的满足学生、企业、社会、学校的多元需求,服务本地区行业发展。

关键词:企业主导、三元共育、五位共融;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特别强调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完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建立中职学校与高等学校、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衔接贯通培养机制。通过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搭建“立交桥”,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类型、规格及目标定位。

一、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

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是国家级示范学校,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并成为国际金钥匙学院东北地区首家城市分院;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为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辽宁省订单、定制、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该专业拥有40年办学经验,为辽沈乃至全国饭店服务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始终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共管机制。

香格里拉集团(中国区)是世界著名酒店集团、国家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自 2017 年起,学校与香格里拉集团(中国区)签订了“现代学徒制”培养协议,开展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各方合作探索实践以企业需求、标准为导向,共融、共建、共育、共管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中国区)为主导,联合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沈阳开放大学开展三方合作,实践以企业需求、标准为导向,共融、共建、共育、共管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提升新时代酒店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企业主导、三元共育、五位共融”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

1.建设“企业主导、协同共治”的人才培养机制

以企业为主导,创新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模式,构建三元协同育人体系,齐抓共管。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切入点,以三方共建的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香格里拉酒店管理分校为载体,引入香格里拉集团管理理念、体系、制度,按照企业组织框架制定组织机构框架,三方按照企业化模式共同管理,明确各自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与作用,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和教学资源。

2.构建“三元共育、递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企业与中职学校和开放大学共同组成课程研发团队,通过中高贯通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双课堂递进教学、校企双导师授课,完成学生对岗位工作的认识到胜任岗位工作职责的成长过程。划分“1.5+1+0.5+2”四个阶段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在“识岗、跟岗、轮岗、顶岗”岗位育人进阶中,促进“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身份转变,学生在递进式培养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完成大中专阶段课程,实现经验与学历双提升。

3.构建“五位共融、精准定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职业定位与岗位标准,打造中高一体化贯通式课程体系、一体化双师型教学团队、一体化创新型实训基地、一体化开放性教学资源、一体化发展性评价体系,精准划分中职学校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长期存在一个矛盾,即重叠与脱节。中高职阶段的典型目标岗位重叠、课程内容重复程度较高,同时也存在课程断层,不能系统衔接,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弱,岗位职业能力欠缺。按照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分阶段合理划分是解决重叠与脱节的关键。“五位共融、精准定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根据岗位需求制定贯通式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学资源、评估评价等方面共建共享,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解决企业参与不深,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

校企合作大多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参与育人过程短而少,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较低,导致企业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学生对专业的综合认识不高,最终放弃本专业就业,导致本专业从业流失率持续上升,不但造成学生和家长对于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认识误区,更加影响专业招生。“企业主导、协同共治”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为主导,校企三方紧密围绕企业岗位需求,培养具备岗位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直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3.解决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职业教育升学通道不畅,且途径单一。随着中职学生心智逐渐成熟,中职学生对学历提升的需求日益增强。在倡导全民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打通学生的升学通道,满足学生学历提升需求,满足企业对高质量服务人才的人才培养需求,成为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三元共育、递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分阶段培养,实行灵活的学分互认,满足在校学生、毕业生、企业员工等不同群体提升职业发展能力和学历的需求。

四、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1.创新一体化贯通式课程体系

以企业为主导,引入企业管理理念构建内部治理体系应用于教学、教研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明确三方的责权利,在统企业管理机制下,合理划分大、中专阶段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明确校企三方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学生成长规律,重构一体化贯通式课程体系。划分培养阶段,明确教学内容,去除重复内容,做好课程内容衔接。在理事会监督管理下完成教学任务,培养符合专业标准和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服务人才。

2.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和方法

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校企“双课堂”阶段式培养方法融入其中。在人才培养的四个阶段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双导师”授课形式,避免专业理论与岗位工作实际脱节,实现“与做中学”的知行合一;在跟岗、轮岗、顶岗阶段的实训课程,可与高职阶段的实训课程学分互认,节约教育成本,提高人才培养效率;顶岗阶段的混合式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对学历提升的需求,也满足企业对员工综合素养提升的需求,极大缓解了就业市场的矛盾,为高星专业从招生招工,到人才培养,再到职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

3.创新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

明确中专阶段和大专阶段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岗位定位。以企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以企业为主导,联合行业、院校开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校企一体化的专业项目课程内容覆盖全部典型目标岗位,课程设置对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能力,课程内部结构对接工作过程,课程评价对接企业评价。校企共同研发学业质量监测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学习,线上、线下双监测,线上、线下双评价,解决学生发展性评价的难题,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精准建议,为企业选择适合岗位发展的员工提供可靠依据,稳业率,提升就业质量。

总之,中高职学校贯通式人才培养具有深刻的发展意义和实践价值,依托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基于“企业主导、三元共育、五位共融”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势必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屈璐.区域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25).

[2]胡树,毕树沙.中高职衔接五年制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3).

[3]林波.“就业与升学并重”背景下院校企贯通式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4(09).

[4]王小娟,张子成.职业教育长学制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5).

[5]刘强,孟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3+3”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四川建筑,2023(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