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体能活动中基于幼儿运动核心经验的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张涵越
  
卷宗
2024年29期
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摘要:研究表明,幼儿运动核心经验和学习品质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而体能活动对发展幼儿运动核心经验有一定优势。本文从分析体能活动中幼儿运动核心经验相关的学习品质发展问题入手,探究背后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发展策略,从而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更好发展。

关键词:运动核心经验;学习品质;体能活动

体能活动是指人们在开展中所参与的一切体育运动和活动。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就要求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殷红博教授提出的幼儿体能教育文化中也提到:“开发孩子身体潜能,是开发孩子全面潜能的第一步。”无论从国家颁发的纲领性文件还是专家的思想,都可以看出幼儿体能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运动核心经验发展对大脑发育、认知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两者互为助力。我们在以往的幼儿活动中讨论发现“运动核心经验对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问题解决等三个学习品质子领域的影响较大。”综上,幼儿运动核心经验的发展与部分学习品质子领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在幼儿园体能活动——大型万能工匠区中,幼儿以万能工匠材料作为体育器械,结合幼儿的动作发展需求,将它融入到孩子们的体能活动中,发展幼儿走、跑、跳、爬、钻、投、平衡等基本动作促进幼儿力量、速度、协调、敏捷、柔韧、平衡等运动核心经验的提升。体能区活动对发展幼儿的运动核心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学习品质作为一种态度和倾向,对个体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有效组织利用体能区活动来提高幼儿运动核心经验,帮助幼儿不怕困难、问题解决、敢于探究和尝试地建构自身学习过程,促进良好学习品质养成,下文从问题出发,探究背后因素以及提出应对策略。

一、体能区中,与幼儿运动核心经验发展相关的学习品质现有问题

(一)活动中学习品质未得到重视

在体能区,教师有目的地依据《指南》发展目标,围绕幼儿兴趣和能力,提供多种形状的大型万能工匠材料,鼓励幼儿挖掘材料组合的多样性,持续探索,由此实现教育目的。但在体能区活动中,教师存在两大不足:一是对学习品质目标的把握不足,二是忽视幼儿学习力的持续发展及学习品质的培养。例如,在幼儿在体能区进行钻“山洞”活动时,教师会重点关注的是幼儿匍匐前进时手脚连续并用的正确姿势、距离空间的把控感等情况,并未关注到部分幼儿不愿尝试活动、易放弃、易思维固化等学习品质方面的问题。

(二)忽略个体差异,教师的支持策略缺乏针对性

《指南》的“说明”部分指出:“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幼儿成长中的差异性源于先天条件与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面对运动核心经验水平不同的幼儿、面对不同性格和气质类型的幼儿,教师虽然能够关注到幼儿的游戏开展情况,分析出幼儿的问题与困惑,但是在展开指导、回应帮助幼儿的时候,教学机智不够充分。比如,幼儿操作遇到困难时,老师往往提醒幼儿努力试一试,没什么好害怕的,这样一种“统一”的回应,对不同幼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强的幼儿可能在提示后会自我觉察,继而解决问题,但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当他发现没法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主动性会大大降低。

(三)忽视幼儿经验的积累和情绪的力量,未能把握住幼儿发展的规律

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的现有水平和通过成人或同伴帮助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聚焦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定具有挑战性但不超出其能力的任务,以激发其兴趣和潜能。目前教师在体能区虽然组合了发展不同运动能力的练习造型,但在引导幼儿根据自身能力合理选择难度方面,缺少更多的关注引导。例如,教师提供了锻炼平衡能力的独木桥造型,没有任何辅助,需要幼儿更强的核心控制能力,很多幼儿都会愿意挑战高难度的造型,虽然跌跌闯闯,几次练习过后能较平稳地通过。可是对于部分平衡能力不够、核心力量不足的幼儿来说,无辅助的造型超出了其最近发展区。结果显而易见,这部分幼儿在经历几次失败后便感到灰心放弃了尝试。而教师对这部分幼儿轻易放弃的行为往往是鼓励他们再次挑战,而没有思考背后的原因,未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为其搭建支架。

此外,情绪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自我效能感,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自信程度。教师未能关注到能力不足的幼儿在失败后的心理认知形成:当任务难度超过幼儿当前的运动核心经验可以达到的最高要求时,幼儿主动性表现不佳,很容易放弃任务,并且失败的经历会影响幼儿对自我能力的不自信,从而影响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等学习品质的发展。

二、探析影响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因素

(一)经验影响

经验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儿通过日常的游戏和学习活动积累经验,这些经验包括了对新事物的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与同伴的互动等。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幼儿发展不怕困难、问题解决、敢于探究和尝试等学习品质。例如,通过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幼儿能够学习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持续地追求目标以及如何灵活地应对挑战。此外,教师和家长可借助多样学习材料与挑战性活动,共促幼儿学习品质的成长。

(二)情绪因素

情绪因素对幼儿学习品质同样至关重要。幼儿的情感状态、情绪调节能力以及他们对学习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一个积极的情绪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例如,当幼儿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与鼓励时,他们更可能展现出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的学习行为。相反,如果幼儿经常处于压力或焦虑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影响学习品质的培养。

三、体能活动中支持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学习品质的理论素养

想要更好地组织体能区活动,来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教师对学习品质的认知必须要更加全面,这需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在日常观察抓住真实问题。其次,教师必须积累更多促进学习品质发展的策略,丰富自身教学机智,以便随时能为幼儿提供支持。如可以了解在调动幼儿好奇心和积极性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哪些支持方法:丰富的材料支持、合适的环境支持、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满足幼儿的表达等;可以了解如何保持幼儿的专注度的策略办法:提供安静环境避免干扰、提供充足的活动探索时间、有目的引导幼儿设立目标制定计划等。最后,想要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全面发展,更需要教师依据具体案例情况,将各种类型的支持行为进行组合运用,并持续跟进。

(二)观察与倾听幼儿,重视幼儿的真实体验

在与幼儿互动时,教师的敏感性至关重要。而对幼儿良好情感支持的前提就是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保持强烈的敏感性,对幼儿的行为保持敏感性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能关注幼儿的内在需求。

在体能区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视域需要开放而有侧重,这样才能敏锐地察觉幼儿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幼儿的学习品质。如爬坡游戏中,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对长直万能工匠的的摆放与组合的过程,判断在搬运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力量练习,是否有利于幼儿空间建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的发展;在玩大型万能工匠的过程中,幼儿对于攀登、爬、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和大肌肉动作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当幼儿产生新的玩法,搭建更难通过的造型,难度增加时,教师应察觉到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性在游戏中逐步形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是学习品质形成与发展的重大突破;游戏过程中幼儿应是情绪安定、愉快,对游戏活动积极、投入的,当幼儿出现畏难情绪、消极等待等现象时,教师应该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适时、适地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情感疏导,帮助幼儿摆脱畏难情绪,发展不怕困难的挑战精神,或是通过调整优化组织策略和游戏方法,帮助幼儿减少消极等待,有效地过渡游戏环节。

(三)施以动能,学贵在意趣

幼儿教育倡导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参与的,以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实现幼儿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关于游戏活动意趣赋能的策略研究,不能脱离活动的本质特征即阶段性、对象性、整体性、开放性。

1.尊重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不难发现,活动的内容丰富度与难度层次,既深植于幼儿身心成长的独特年轮之中,又遵循着他们身心发展的自然法则而循序渐进地铺展。尤为显著的是,活动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分阶段、有序进行的过程。因此,游戏活动的意趣赋能,首先要符合儿童的年龄阶段特点。比如,在游戏难易梯度的设计上,既要有层次感,满足高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也要兼顾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关注低水平幼儿的成长诉求。

2.丰富活动客观内容与主观体验

所有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对象,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实物和环境,一类是以心理符号存在的观念、情感、知识体系等。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与组织过程中,既要充分激励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与能动性,同时又要依据环境布局特点与需求合理设计活动。比如,将独立的体能区域调整为“一个主区域、多个子区域”的分散型布局,打破活动空间布局壁垒,拓宽活动材料的游戏边界,如增加自制玩具,在跨区域情境下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与游戏动力,同时创设情境满足不同技能水平的发展需要。

教育的连续性决定了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是一场持久战,需日积月累,方能见成效。教师要关注学习品质的重要性,坚持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在体能活动中尊重幼儿、引导幼儿,促使幼儿各项学习品质均能够发展。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