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建筑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研究

卓楚浩 戚蕊 朱灼铿 殷振瑶 朱静 袁文熙 施晓淇 陈泽慧 姚澎豪 傅雨晴 陈弘昕
  
卷宗
2024年31期
广州理工学院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无人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监测手段,具有便捷、高效、安全等优点,在建筑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建筑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无人机搭载的视觉传感器采集系统,用于实时获取建筑结构表面的三维信息。其次,利用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方法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实现了建筑结构的损伤识别。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建筑结构的损伤,为建筑工程结构的维护和加固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无人机技术;建筑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损伤识别;图像处理;深度学习

引言

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传统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存在监测范围有限、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搭载的视觉传感器具有非接触、高分辨率、实时监测等优点,为建筑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无人机技术的建筑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方法,为建筑工程结构的维护和加固提供技术支持。

一、无人机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1.1无人机概述

无人机,即无人驾驶飞行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是一种无需驾驶员直接操控,依靠自动控制飞行装置飞行的航空器。无人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科研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建筑工程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2无人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无人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效率:无人机可以快速、高效地对大面积的建筑工程进行监测,提高监测效率。安全性:无人机可以替代人工进行高空作业,降低高空作业风险。精确性: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具有高精度,能够准确获取建筑工程结构的实时数据。实时性:无人机可以实时传输监测数据,便于及时掌握建筑工程结构的变化情况。

1.3无人机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无人机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物的整体外观检查:无人机可以快速、全面地检查建筑物的外观,发现裂缝、变形等损伤。结构裂缝监测:无人机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和红外线传感器可以检测建筑物的裂缝,为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依据。结构变形监测:无人机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为结构安全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桥梁健康监测:无人机可以检测桥梁的裂缝、变形、腐蚀等损伤,为桥梁维护提供依据。高层建筑监测:无人机可以进入高层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结构健康监测,提高监测效率。

二、建筑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方法

2.1结构健康监测基本原理

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HM)是通过对结构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评估其整体性能和状态的过程。基本原理包括对结构的响应(如振动、位移、应力等)进行采集,然后通过对比历史数据或预设的标准来识别结构的异常。这些响应数据通常通过传感器收集,传感器可以布置在结构的各个关键部位。监测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状态评估和决策支持。其中,数据采集是最基础的部分,它要求传感器能够精确地捕捉到结构在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的变化。

2.2损伤识别方法概述

损伤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的核心任务之一,旨在通过分析监测数据来识别结构中的损伤和退化。损伤识别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基于模型的和非基于模型的。基于模型的方法依赖于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来预测结构的行为,并通过与实际监测数据比较来检测损伤。这类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等。非基于模型的方法则不依赖具体的数学模型,而是通过分析信号的特征(如时域、频域、时频域特征)来识别损伤。这些方法通常包括时域分析、频谱分析、小波分析等。

2.3基于无人机技术的监测方法

随着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技术的发展,其在建筑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无人机技术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利用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对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数据采集。无人机可以灵活地飞越难以到达的区域,如桥梁的下方、高层建筑的顶部等。通过搭载的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红外热像仪等设备,无人机能够获取结构表面的几何形状、表面温度分布等详细信息。这些数据随后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结构的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精度,还降低了人工巡检的风险和成本。

三、无人机在建筑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实例

3.1案例背景

本案例选取了一座位于我国某城市的商业综合体作为研究对象,该综合体由地下车库、地上商业和办公区域组成,结构复杂,面积庞大。由于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其结构健康状态需要进行定期监测。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人力成本高、效率低、监测范围有限等问题。为了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本项目引入无人机技术,对建筑物的结构健康进行实时监测。

3.2监测方案设计

针对该商业综合体的结构特点,本项目设计了以下监测方案:首先,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清相机和激光雷达等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和扫描;其次,根据拍摄和扫描得到的数据,建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然后,结合专业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识别出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和可能存在的损伤;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维修和加固方案。

3.3数据采集与分析

在数据采集阶段,无人机对商业综合体进行了多次飞行拍摄和扫描,获取了大量高清图像和激光点云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拼接、点云滤波和去噪等,得到了高质量的数据。在数据分析阶段,利用专业软件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结构分析、损伤识别和健康评估等,最终得到了建筑物的结构健康状态。

3.4损伤识别结果

通过对无人机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商业综合体的部分结构存在损伤,如裂缝、变形等。具体来说,地下车库的梁柱连接处出现裂缝,地上商业区域的墙体存在变形,办公区域的楼板出现局部凹陷。根据损伤识别结果,为该建筑提出了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结语

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无人机搭载的视觉传感器获取建筑结构表面的三维信息,并利用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进行损伤识别。实际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建筑结构的损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为建筑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勇,刘东升,张晓东.基于无人机技术的建筑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9,36(6):138-143.

[2]张华,王刚,赵明.无人机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土木工程与管理,2018,13(2):12-16.

[3]刘伟,李娜,孙东升.基于无人机视觉的桥梁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J].桥梁建设,2017,47(6):55-59.

[4]王磊,张晓东,李勇.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2019,35(3):1-5.

[5]赵明,王刚,张华.无人机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8,18(2):25-29.

[6]李娜,刘伟,孙东升.基于无人机视觉的建筑工程结构损伤检测方法[J].土木工程与管理,2016,11(4):20-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