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成为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三维四阶"设计模型,构建生活化、项目化、融合化三类实践作业体系,创新形成过程性指导策略与多元化评价机制。通过典型课例验证,证实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发展水平。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设计;实施;案例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FJJKZX23-595的阶段研究成果
一、实践性作业的理论建构与现实价值
(一)概念内涵与理论基础
实践性作业区别于传统纸笔训练,强调通过情境任务驱动学生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杜威“做中学”理论指出直接经验对认知发展的关键作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则为任务难度设计提供依据。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设计体验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
(二)教学现状与问题诊断
抽样调查显示(N=200),当前作业设计存在三大困境:机械抄写占比达67%,生活关联度不足的占58%,跨学科整合率仅12%。典型问题包括任务碎片化、情境虚假化、指导缺位化,导致学生参与度低、思维浅表化。
(三)功能定位与实施价值
优质的实践性作业可实现三重转化:知识符号转化为应用能力,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建构,单一学科转化为综合素养。如设计“社区标识纠错”任务,同步提升汉字应用、社会观察与公民意识。
二、“三维四阶”设计模型的创新建构
(一)设计维度框架
1.情境维度:构建家庭、校园、社会三级实践场域
示例:低年级生活中识字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重要任务,设计有趣的识字实践活动,如:“让我记住你的名字”——互相观察同学姓名卡,通过同学姓名来识字;这个不仅大大提高学生识字兴趣,而且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情感。
又如在街上看商铺店名识字、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边逛街边识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在逛街中增加了识字量。
在公交站识字、看包装盒识字、逛超市识字等,这些方法生活中随处可学,随处可用,在不知不觉中,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了生字,提高了识字能力,学习能力。
开展一阶段识字活动后,老师可以在班级组织,定期开展识字成果交流会,争当“识字小能手”。
2.能力维度:对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大核心素养
示例:四年级“非遗故事采编”项目,整合口语交际与传统文化传承
可以结合地方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比如福建泉州的拍胸舞、舞狮舞龙等,特别是英都的民间风俗拔拔等活动等,已经是国家非遗文化。家长们可以利用春节期间的春节习俗,带领孩子参与各项民俗活动,体验非遗文化。然后老师在课堂上,结合口语交际课,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了解的,在小组里交流,展示,可以结合照片来分享,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民族素养。
3.形式维度:开发观察记录、创意表达、问题解决等多元形态
示例:五年级“校园节水方案”设计,综合调查报告与提案撰写
这个方案基于跨学科融合,可融合科学、美术、数学、语文等学科,全班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在小组里研究探讨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做一份可行性比较强的方案。实施一个阶段后,如果有发现不足,可以在进行修订方案。
(二)任务进阶体系
1.基础层:单项技能实践(如语音采集、词句积累)
2.发展层:复合能力运用(如剧本创编、辩论准备)
3.拓展层:跨学科项目探究(如节气文化手账制作)
4.创新层:社会性实践活动(如公益宣传方案设计)
三、分类实施策略与典型案例
(一)生活观察类作业设计
1.实施路径:确定观察主题→设计记录工具→组织分享交流
2.课例示范: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延伸作业
任务:制作“秋日物候日历”
要求:连续两周记录气温、植物、动物变化,用比喻句描述观察结果
成果:图文观察日志
学生结合语文课本,以及道德与法制、科学课的内容,可以在家种下植物,每日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做到图文结合,写下自己观察现象和感受,配上自己画的图片或者拍照也可以。
(二)文化体验类作业创新
1.实施要点:建立文化符号与生活经验的连接
2.课例示范: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拓展作业
任务:“汉字文创产品”设计
流程:字源研究→创意构思→实物制作→展销实践
产出:甲骨文书签、会意字拼图等原创作品
(三)学科融合类项目开发
1.实施模式:确定核心问题→组建协作小组→展示解决方案
2.课例示范:六年级“城市记忆”跨学科项目
语文任务:采访记录、故事写作
融合领域:历史(城市变迁)、美术(老地图绘制)
最终成果:《城市记忆档案》电子期刊
四、支持系统的建设策略
(一)过程指导机制
1.搭建“任务导引单-过程记录表-反思评价卡”工具链
2.实施分阶段指导:任务解读(20%)→中期反馈(50%)→成果优化(80%)
(二)多元评价体系
1.主体维度: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
2.形式创新:作品展评会、成长档案袋、数字徽章认证
(三)资源保障措施
1.建设“实践资源包”:包含工具模板、案例库、安全指南
2.开发家校协作平台:设置作业展示区、经验分享区
五、实践成效与反思
在实施一学期后,抽样检测显示:实验班学生信息提取能力提升23%,创意表达得分率增长18%,作业满意度达91%。但存在城乡资源差异显著(乡村校实施率低42%)、家长认知偏差(34%认为耽误学习)等问题,后续需加强区域资源共享与理念宣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王荣生.语文课程理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