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述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
——以昌平区图书馆为例
摘要:图书采购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关键,科学的采购原则是高质量馆藏建设的保障。本文重点围绕招投标环节展开,通过招投标流程、图书质量控制、书商选择等关键环节,以昌平区图书馆图书采购为例阐述图书采购需求、评标标准制定等流程。通过分析现行采购模式提出了优化图书采购的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投标;采购优化
引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图书采购作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馆藏资源的丰富性和实用性。合理科学的图书采购工作不仅能够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还能为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当前的图书采购中,招投标机制被广泛应用,其对提高采购效率、保证采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概述
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是指图书馆根据其服务宗旨、读者需求和馆藏发展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获取图书资源的过程。图书采购的主要目的是丰富馆藏资源,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图书采购在公共图书馆运营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构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其次,通过科学合理的采购,图书馆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再者,图书采购还关系到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优质的馆藏资源能够吸引更多读者,提升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二、招投标制度下的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
2.1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投标模式的必然性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颁布实施,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有了法律依据,图书采购进入法律规定的操作程序,被纳入政府招投标制度规范中。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图书馆因循多年的图书采购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①经费支出规范化,采购策略不再由图书馆单方面主观主导;②供货商多级化,馆配商大量涌现并主导图书采购市场;③采购行为完全市场化,采购手段多样化。这些新的变化都对图书采购工作造成了根本性的影响,给图书馆业务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因此,审视以馆配商为主体的图书供货市场业态,制定最恰当的招标文件和采购方针,理顺图书采购各个环节,是图书馆需要认真应对的课题。[1]
2.2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投标管理
招投标管理是图书采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采购质量和效率。图书馆应建立健全的招投标制度,确保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招投标流程通常包括发布招标公告、投标人资格审查、评标、定标和签订合同等步骤。在评标过程中,图书馆应组建专业的评标委员会,制定科学的评标标准,综合考虑图书质量、价格、供应商信誉等因素。同时,还要注意防范围标、串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三、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的关键环节
3.1招投标流程
招投标是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采购的公平性、透明性和效率。一个完善的招投标流程应包括需求分析、招标文件编制、公告发布、投标、评标、定标等步骤。在需求分析阶段,图书馆应明确采购目标、预算和具体要求。招标文件应详细规定采购内容、评标标准、合同条款等。公告发布要确保信息公开透明,吸引更多优质书商参与。评标过程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综合考虑价格、质量、服务等因素。定标后,图书馆应与中标书商签订详细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3.2图书质量控制
图书质量控制是采购工作的核心。图书馆应建立科学的图书质量评估体系,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装质量等。在采购过程中,对采购图书进行验收、核对。同时,图书馆还应建立图书质量反馈机制,及时处理读者反映的质量问题,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书商,促进图书质量的持续改进。
3.3书商的选择标准
书商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采购的效率和质量。图书馆在选择书商时,应综合考虑其资质、信誉、供货能力、服务水平等因素。同时,建立书商评价体系,定期对合作书商进行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对于长期合作的书商,可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
四、案例分析:北京市昌平区图书馆2024年图书采购流程
4.1采购原则
4.1.1适用性原则
昌平区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作为区级图书馆服务全区227万人口。在总、分馆背景下,总馆、镇街分馆、区域中心馆的图书都是由昌平区图书馆采编部采购。为满足读者学习、休闲、研究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就要遵守适用性原则。要考虑图书内容是否适合所服务地区的读者群体,包括图书的难度级别、主题相关性等。比如回天地区共有镇街分馆8个,区域中心馆2个,针对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居民需求、区域性文化水平等因素有针对性的配置图书。
4.1.2质量原则
图书采购要坚持“择优采购,质量第一”的原则,切实保证实用性、价值型和系统性。[2]严格执行图书质量各项国标,包括内容质量和印刷质量。内容质量我馆要求图书信息准确、逻辑严谨、具有知识传播价值、教育赋能价值等。图书印刷质量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关于印发<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新出图[1992]1266号文件)》中的规定。印刷技术术语依据GB9851标准。书刊印刷质量评价和分级方法依据CY2-91标准。图书开本及幅面尺寸符合GB788-87标准。
4.1.3时效性原则
我馆2024年书商所供图书均为2022年(包括2022年)以后出版的第一版新书(重印、再版不计在内)。对于热点话题相关的图书,如新兴科技、社会热点事件等,及时采购,让读者能够在图书馆获取最新的信息。同时,对于一些时效性较强的领域,如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要定期更新版本,确保知识的前沿性。
4.2制度采购计划
我馆2024年度购书经费为930万元。该金额为历年新高,为确保我馆采购图书的采全率、及时到货率及购书款的科学分配,2024年度我馆采用多家中标原则,分四包进行招标。确定多家各具供货特色和服务特色的馆配商,可使馆配商之间优势互补,有利于馆配商在竞争中提供更优质的服务。[3]2023年底采编部就下一年度的图书配置进行了规划。原则上购置款按总馆、分馆4:6(上下浮动0.5-1)配置图书,少儿、成人图书比例为3:7。2024年根据实际拨款金额按照总馆、分馆借阅流通效率和区域人口比例更新图书,计划全年采购图书25万册。后续采购过程中以计划采购图书册数为基准完成全年采购任务。
4.3制定采购需求
招标文件应对具体的采购需求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昌平区图书馆的采购需求分为29项,对图书供应商的资质、公司规模、供货能力、折扣率、数据差错率等做出了详细的说明,为评标评分提供依据。
4.3.1折扣率
我馆往年折扣率在7折左右,折扣率过低供书质量与服务将大打折扣,因此,在评标时应选择折扣率在平均值左右、信用良好、实力强的供应商。折扣率占总分的30%。
4.3.2图书供应商综合实力及同类项目业绩
我馆要求投标人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经济实力和良好的企业信誉及售后服务能力,具有做图书馆团体供应商的条件和经验,并拥有完善的物流渠道,具备良好的图书配送服务系统。投标人须提供其近三年为公共图书馆供应图书的用户分布和业绩情况说明。了解竞标书商的综合实力主要从注册资金、经营规模、执业过程中是否有不良经营记录等方面考虑。
4.3.3技术部分实力
由于我馆购置图书数量较多,采编部主要工作集中在图书资源配置、图书验收、数据校验等。故所有购置图书到馆前都要随书附带CNMARK 格式的编目数据,数据格式应与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数据库的中文格式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图书供应商的编目人员应持有相关编目员证书并有一定的编目经验,能够熟练使用ALEPH500系统,并能够做到根据我馆具体要求对数据进行细致修改。图书编目的正确率应保证在98%以上。对图书到货率我馆要求订单发出后2个月内图书到馆率达到90%以上,全年新书发货差错率应低于3‰。物理加工方面我馆对盖馆藏章、贴条码、贴磁条、贴RFID标签、贴书标胶条色标等也制定了标准。增值服务作为供应商的特色服务,适用性高、合理性强且数量多等作为考察的标准。
4.4图书招标流程
我馆自2024年3月开始进入图书采购流程,陆续完成投标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采购标准的完善,评标标准的制定等。通过发布意向公开(30天)、代理公司走审批流程、发招标公告(20天之内报名)、评标,5月15日北京市政府采购网发布了2024年度昌平区图书馆图书购置项目其他普通图书采购项目中标公告,签署合同并对图书采购后续逐步跟进,同供应商接洽本馆及各分馆图书采购与加工事宜。6月启动本馆、分馆及各个阅读区图书加工工作。
4.5图书购置具体工作及目标完成情况
北京市昌平区作为首都西北部的重要发展区域,结合历史文化底蕴、科技创新定位和生态宜居特色,在图书资源配置上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特色体系。昌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比如明十三陵所在地区,应该有历史文献或文化遗产相关的书籍配置。此外,昌平近年来发展科技产业,比如未来科学城、生命科学园,应有科技类书籍的侧重。昌平区下辖多个镇和街道,可在农村地区有农家书屋,配置农业技术、地方文化相关的书籍。昌平区图书配置既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又强化科技赋能,有效支撑了区域文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需求。
按照计划昌平区图书馆采编部需要对35处进行配置图书,包括本馆、22个镇街道分馆、2个区域中心馆、图书室、阅读区等。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我馆930万购书款共采购图书262129册。为本馆采购图书96246册,分馆采购图书169883册。其中总馆占总采购量的37%,分馆占总采购量的63%。2024年我馆设立明文化主题文化书架,旨在通过明代文化书籍,进一步挖掘和发展昌平的文化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明代历史、感受明文化的魅力。采编部以历史典籍、人物传记为方向,为“明文化书架”配置图书2700册,其中为本馆配置920册。因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后续为天通苑艺术中心、回体公园分馆、政协图书室配置共计1780册相关图书。作为重点发展地区,2024年度为回天地区8个镇街分馆,2个区域中心馆配置图书69821册。该地区图书配置以“需求精准化、资源社会化、服务人性化”为核心,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图书网络,构建了一个兼具文化性、实用性与包容性的社区阅读生态,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文化获得感与社区凝聚力。
2024年我馆26万册的实际购书量与计划的25万册基本一致,完成了图书采购计划。大金额采购和多达四家的图书供应商合作,使采购工作形式更加多样化。比如对书商提供的书单更具象化,畅销书榜、首都图书馆书单、甚至要求书商通过网络渠道采购到了昌平地方特色的绝版图书等。此外,图书现采、书展等方式使针对性选书更加直观化。馆配服务的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为我馆今后的图书配置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优化图书采购的对策
5.1加强招标管理,确立长期合作的供应商
招标采购是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主要渠道。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品牌经济”,图书供应商的品牌就代表了书商的价值、文化、个性和客户的认同感,是书商重要的无形资产。同样,选择信誉好、可信赖、服务质量上乘、对客户认真负责的优秀书商,是顺利完成图书采购工作的重要保障。[4]实际工作中招标工作手续繁多、程序复杂、每年图书采访人员都要在准备招标、实施招标的过程中花费很多精力。以昌平区图书馆为例,2024年度我馆在招标工作前期就参考各大权威馆配商排行榜,比如《图书馆报》刊登的全国优秀馆配商获奖名单。我馆参考了2020-2023年度的数据,并就部分北京地区的馆配商的注册资金、企业信用进行了查询。很幸运全国知名的几家馆配商皆投标了我馆的采购项目。通过一年的合作,我们感受到同知名企业合作是对图书质量、数据正确率的有效保证。因此图书采访人员希望中标的馆配商能够相对稳定,便于开展日常工作。同经过合作检验且信得过的馆配商建立长期合作,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把更多精力集中投入到图书配置当中。
5.2特价书与正价书分开招标
特价图书并不是垃圾图书,特价书一般会在书商书库现采看到,书商的特价书架的图书有些只是出版年较早,但是内容上依旧有可读性,但是因为现行的招标制度,中标的折扣率是固定的,若采购特价图书将对购书经费造成浪费,故对看到不错的特价书也只能放弃。针对特价书和正价书成本的差异性,如果分开招标从节约经费角度是完全合理的。并且特价图书需要现场采购,也是对采购质量的保证。
5.3提升图书采购人员专业水平
加强采购人员专业培训是提高采购质量的重要保障。采购人员应进行读者阅读需求调研,借阅数据统计分析,掌握读者需求和借阅偏好。要注重图书采购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带动图书采购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促使图书馆的社会服务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加强先进技术与图书采购和服务升级工作的深入结合,根据畅销图书合理订阅复本,自动筛选读者需求书目,提高馆藏量和图书流通效率。[5]
六、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未来,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图书馆需要不断创新采购理念和方法,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采购模式。同时,还应注重采购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提高其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能力。只有不断优化图书采购策略,公共图书馆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生山,李萧.招投标制度下图书采购对策的调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12):23-26.
[2]赵红心.政府采购环境下提高图书馆采购质量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6):59-61.
[3]黄静.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探析与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9):15-17.
[4]刘振义.高校图书采购渠道管理[J].图书馆学刊,2012(1):21-23.
[5]何静怡.浅析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与服务升级[J].参花(上),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