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

潘静
  
卷宗
2024年35期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图书馆

摘要:社会力量的融入为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的建设、管理带来极大的潜力和能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此类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正逐渐成为一股新潮流。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社会参与在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构建与管理中的实践模式,目标在为城市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提供新颖的导向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管理模式

引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基础,肩负向市民传递知识与信息的重任。传统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在资源配置、服务供给等方面展露局限,很难充分应对市民日益丰富多样的阅读需求。由此吸纳社会力量,像企业、社区、学校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图书馆的建设与运营,已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路径。

1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建设模式

其一,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作为城市书房建设、运营与管理的唯一责任承担者,全面掌控着书房的各项工作。资金主要源自政府的财政拨款,人力资源则涵盖公务员及政府特别聘请的专业管理团队。政府不仅负责规划、制定相关政策与标准,还确保书房的建设与城市文化发展方向及民众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凭借其强大的政策执行力与资源调配能力,政府能够充分保障城市书房的公益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普及。这种模式下也可能存在一些挑战。政府的决策流程一般较为繁琐,可能导致决策过程相对冗长,缺乏必要的灵活性。资金与资源的分配上,政府也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需要平衡各方面的需求与利益。

其二,社会组织主导模式。社会力量在城市书房的建设与管理中扮演着主导角色。这些社会组织倾向于提供更为灵活且富有创新的服务模式,像举办主题阅读活动和文化交流项目等。虽然它们在管理上享有相对自主权,资金来源却较为波动,主要依赖于捐赠、众筹或小型项目资助。它们能够迅速响应社区的具体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选项,有效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这种管理模式也可能面临专业性不足的挑战,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也可能对书房的持续运营构成威胁。

其三,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模式。政府与社会组织携手共建城市书房,共同担纲其管理、运营重任,建立起紧密的合作机制。这一合作框架下,政府凭借其在资源调配和政策支持上的优势,为书房提供坚实的资金后盾;社会组织则以其灵活性、创新性,为书房注入新颖的服务理念和深度的社区参与。双方的协同努力,不仅提升城市书房的服务品质和社会影响力,还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多元化的阅读需求。经过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优势互补,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动社区文化的旺盛发展。为确保合作的顺畅开展,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沟通渠道,以平衡双方的利益诉求。在合作过程中,还需妥善协调可能遇到的政策、资金等难题,确保城市书房的持续稳健发展。例如,文旅局给予图书馆强有力的支援,精准对接并输送丰富的文化资源。

2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管理模式

其一,人员管理。城市书房在使用志愿者时,需着重寻觅具备专业素养及卓越服务意识的候选人。这些志愿者需掌握图书馆管理的基础知识,拥有出色的沟通技巧及优质的服务态度。还应全面评估志愿者的综合素质,让志愿者接受一系列系统性培训,涵盖图书馆业务知识、服务礼仪及设备操作技能等。城市书房还应定期安排志愿者参与继续教育、专业培训,旨在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充分调动志愿者的工作热情与创新能力,城市书房应构建健全的激励机制。这包括制定奖励政策,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给予表彰及奖励,并重视志愿者的职业发展。

其二,资源管理。城市书房需依据读者需求及阅读风尚,不断更新并扩充图书馆藏。构建完善的图书分类、编目与检索机制,使读者能迅速定位所需读物。城市书房应提供舒适的阅读氛围,配备便捷的自助借还系统及高效的图书管理设施。这些设施需定期保养与升级,以保障其稳定运行并贴合读者期待。面对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城市书房应积极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以优化服务效率与质量。

其三,服务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是城市书房运营的核心要素,对读者的阅读感受与满意度有着直接影响。城市书房需构建全面的用户投诉处理体系,迅速响应并解决读者的投诉与意见。在处理时,务必注重沟通方式与态度,积极倾听并回应读者的关切与需求。为深入了解读者的满意度及需求变动,城市书房应当定期开展顾客满意度调研。经过调查结果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服务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为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有力依据。城市书房还应建立服务质量定期评估机制,对各项服务指标开展量化考核。利用评估结果的反馈与分析,可以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质量准则,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与满意度。

3具体措施

3.1增强社会力量参与

一是鼓励社会力量以民办自助、民办公助、跨界融合等方式参与城市书房建设,发挥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提升其公益意识。二是注重与文化、旅游、科技等多业态相结合,促进社会参与力量主体及提供服务方式的多元化。三是建立城市书房服务评价和反馈机制,对社会力量参与的城市书房进行监管和评估,实施退出机制。四是筹建城市书房发展基金,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通过冠名资助等方式参与城市书房建设。

3.2尽力提供合作便利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有其内在驱动因素,或是需要公益场所,或是需要活动策划,或是需要资金支持,或是需要人流受众等,在满足其一方面或多方面需求的基础上方能达成合作。公共图书馆宜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提供资源、场地等支持,并尽可能地简化手续流程,为社会力量参与提供便利。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各方力量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共创的城市书房建设与管理新模式,彰显出卓越的创新力与前瞻性,为城市图书馆的发展铺设全新的轨迹。展望未来,这一模式将持续优化与发展,力求为市民带来更高水准、更便捷、更多样化的阅读享受,推动城市文化建设迈向一个崭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陈国兴.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1+1+N”体系模式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微书房”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05):28-32.

[2]万晓佳.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建设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传播与版权,2023(02):78-80.

[3]张梦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践研究——以连云港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2,44(11):42-4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