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刍议大学法语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谢黎莎
  
卷宗
2019年17期

摘 要:大学法语作为一门本专业必要的主修课,不仅需要教师认真履行教学义务,更需要教师做到“教书育人”。大学法语课不应只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习目标,还应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逐渐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应随之做出改变。本文将法语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其中奥义,以为更好的法语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法语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国人更多的走出国门,与更多的国家进行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而法语作为世界上最大程度上的通用语言,在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内在对高校学生的教育中需要加强对法语的教学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这不仅是授课老师、辅导员需要履行的义务,更是全体教师共同履行的职责。

1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法语学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1 帮助学生认知自我、长远发展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交际工具,其本身没有阶级性质。但它作为法国的母语,反映出了国家的生产生活、意识形态甚至到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毫无疑问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会产生一些影响,带动感兴趣的学生收听法语电台、歌曲,观看法语电影、综艺等等,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法语技能有着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语综合水平。但有利就有弊,若不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正确的对待外来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学生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崇拜对外的道德观、世界观,从而丧失了自己的人生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加大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大学生在感受到法语趣味的同时也感受到素质教育带来的魅力。相反,我国培养出大量掌握外语的专门人才,提高了众多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外文水平,满足我国各方面建设的需要,但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目前对于外语人才的培养普遍存在这技术有余而价值不足的问题,师生注重语言技能方面的学习,忽略了各种知识面,使得视野狭窄,发展后缺乏乏力。

1.2 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大学生正处于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也是自主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作为法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教学中挖掘教材、补充材料的育人功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使他们自觉关注政治问题,了解实时动态,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道德高尚的人格魅力。将教学语言材料和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延伸至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实际、中国梦的追求相结合,树立学生阳光向上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做一个具备社会责任感的良好青年,对一些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加以纠正,减少扰乱课堂乃至校园秩序的情况发生。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不仅可以升华学生的自身价值,对学校秩序的维护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大学生并不具备足够丰富的社会经验,不能很好的处理社交关系,经常会因为自身的性格问题影响到和别人的交际,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改善学生的思维,充分的认识自己并找到自身的性格缺陷,增强对自己的信心,从而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懂得怎样做到扬长避短,体谅他人,在分析事物的时候不被错误现象麻痹,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向上,少走弯路。

2 怎样加强法语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2.1 创新教学手法

根据校园实际,在大学法语教学团队进行多元化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促进新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比如开设课外活动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的进展来加强思想教育的成果,如介绍学生观看励志法文电影,阅读网站或书籍,并写出观后感想,组织综艺晚会,排练法文歌曲大合唱,让学生在娱乐当中体会到道德教育带来的好处。还可以开设多媒体课程,介绍法文知识的拓展,利用图文声乐带来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并组织小组讨论等,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团结、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2.2 师资力量的建设

法语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与教师自身素质高低息息相关。一门学科能否长远发展,取决于教师的道德素养,因此学校在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应巩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活到老,学到老”这一观念不单单是适用于学生,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自身英文水平,课前善于做好准备,课后善于做出总结。其次在道德素养方面教师也应积极完善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瓶颈,此时应当及时调整心态,注意言行,不对学生使用语言暴力,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也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此外,学校可以精选能力高的团队带领者,利用水平较高的人影响着团队的品行修养,组织带领团队成员,营造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还可以派送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开阔眼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2.3 以道德规范为基础

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的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大学法语课堂中应以道德规范为蓝本,开展课程的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将思想政治与教学相结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当渗透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通过法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形式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社会,倡导他们做一个遵纪守法的、阳光文明的、爱国的大学生。在课堂教材中大多英文口语题材都来自于日常生活,如问路、答谢、打扰别人、在某一地点等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2.4 以爱国为中心作为教育重点

目前一些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仅熟悉词汇、语句的应用,外语的习俗,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却又热衷西方的发达文化和制度,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很是陌生。甚至有些人过度受到西方思想的侵蚀,易受国外反华言论的蛊惑,缺乏理性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这一现象需要教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我国的历史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习俗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在法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的注重语言技巧的运用,必须以文化之间的融合为起点,重视国际之间的差异对学生思想上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法语课程。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我国与外国的习俗进行比较,如将西方的圣诞节和我国的春节进行对比,给学生灌输每个节日不同的历史背景,倡导学生不要盲目倡导外国节日而遗忘了中华的本土文化,引导学生分析这其中存在什么样的原因,对这些专题进行深入挖掘,讲法语作为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工具来推广本民族的文化,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 结语

上述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对法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是有必要的。教师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无时无刻不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把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到教学活动的始终与课堂内外,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崔晓辉,胡鹏飞.军校二外法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2]关潇月.二外法语教学中英语正迁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3]丁言人.第二语言学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谢黎莎(1982-),女,福建永定,硕士研究生,讲师,管理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