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公立医院爱国主义教育探讨

康昭
  
卷宗
2022年6期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办公室

摘要:爱国主义作为凝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内核,在新时代展呈出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深刻理论内涵与时代特质。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其爱国主义教育肩负的使命重大,相应的教育方式和话语方式也要实现创新和突破。具体而言,要通过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基地,推动实施爱国基因传承工程,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队伍等路径,加强新时代公立医院爱国主义教育,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对党忠诚、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公立医院;新时代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时代特质

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民族感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可缺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主体力量,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爱国主义是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因此,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公立医院发展建设之中。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过时,教育实效性不够等问题。在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对公立医院的职工进行更加有实效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摆在公立医院党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理论内涵

爱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和集体对该国的民族和文化的认同、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内心的自豪感,是对祖国的积极支持和深切热爱,愿意不惜牺牲一切保家卫国,愿意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一种深厚情感。爱国主义突出反映着个人与祖国的关系。列宁曾将爱国主义定义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历史范畴。“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1]在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概念内涵和精神实质也是有所区别的,但爱国主义教育在任何时期都至关重要。

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中,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这鲜明地指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一是爱党和爱国的统一。回顾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同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得中国现在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幸福,党领导人民以巨大的历史伟力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并致力于为中华民族之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所以在新时代爱党和爱国是一致的。二是爱社会主义和爱国的统一。在近代中国的复杂变局中,党和人民选择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以理论和实践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新中国成立70年的巨大发展成就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爱国也要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正如总书记所说的“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个意义上爱社会主义和爱国是一致的、相互统一的。三是爱中华文化和爱国的统一。“欲灭其国,先去其史”、“先侮其文”,可见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内在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知史才能爱国”,必须要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好地培养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因此,“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2]

二、公立医院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质

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驱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公立医院只有充分认识时代特质,结合自身特殊的使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确保爱国主义教育有的放矢,完成新时代赋予公立医院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命。

(一)教育使命更特殊,教育责任更艰巨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公立医院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责任巨大,使命特殊。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思潮多元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更加隐蔽,斗争更加复杂,敌对势力和分子通过各种途径丑化历史,歪曲既定事实,传播错误思潮,企图扼制中国的发展。因此,公立医院在育人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加强对职工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职工正确认识和坚决抵制错误思潮,更加理性爱国。

(二)教育内容要现实,教育方式需多样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思想多元化的发展,要求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要更加贴近现实,更加丰富多样。国际维度上,教育内容要与当下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结合,将全球意识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危机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增加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中去。国内维度上,要将教育内容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生动素材活化,有机链接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质内容中,从教育内容的改变与扩充中打好教育基础。同时,要密切结合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采取职工更加喜闻乐见的、教育实效性突出的方式开展新时代的公立医院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育视野要广阔,话语方式需创新

随着文化思潮的多元化,话语方式的变革随之即来。教育方式和话语表达需要更多地与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相接轨,才能更好地与在世界舞台上与各国交流合作。爱国主义教育的视野要更加广阔,具有国际化视野。相应地,公立医院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转换话语方式,创新话语形式,转变思路,使话语表达和逻辑方式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和大众思维。尤其“我们应该改变思政课上语言交流方式,转化话语表达方式,表述逻辑要符合大众思维”[3]。转变过去单一的空洞、填鸭式的表达方式,职工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的情感不需要从外灌输,便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深刻把握公立医院爱国主义的时代特质,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质和目标。

三、新时代公立医院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公立医院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更为丰富,教育内容更加充实,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化,因此,公立医院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入手,采用多重路径提高爱国主义的教育质量,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基地是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的承接载体,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比讲座、课堂更为生动和有效。公立医院长期以来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包括相关职工的爱国主义事迹,都可以成为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素材,发掘好公立医院内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是公立医院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紧密结合新形势的需要和发展,挖掘好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资源,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内容,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优良传统和丰富教育意义,培养职工爱党爱国的情感和救死扶伤的情怀。利用好新媒体、互联网等新技术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通过爱国主义网站、影片、“学习强国”等不断出现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载体,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要更为明显和突出。例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组织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通过疫情思政课的方式,解读了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科学防控政策,讲述了抗疫期间发生的感人事迹,激发了青年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了广大青少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信念。可以说,“在‘空中课堂’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弘扬爱国情、传播正能量新形式中的一次伟大尝试”[4]。

(二)推动实施爱国基因传承工程

公立医院培育爱国主义,可以充分发掘日常工作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重大灾情疫情面前,医务人员始终是冲锋在前的重要力量。以抗击新冠疫情为例,疫情爆发以来,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疫情的钢铁长城,给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为伟大抗疫精神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这是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也是医护人员的爱国表现。伟大抗疫精神是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这些宝贵的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在公立医院予以明确弘扬。可以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伟大抗疫精神”主题教育,以主题展览、主题讲座、事迹分享等方式强化全院职工的爱国担当与职业荣誉,也可以通过对优秀抗疫工作者的表彰增强荣誉感和集体感。另外,在公立医院实施爱国基因传承工程,还可以通过充分发挥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场所的教育功能[5],推动职工在入职、入党时到烈士纪念场所宣誓,广泛开展英雄事迹、革命先烈精神、红色革命人物事迹的宣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三)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队伍

公立医院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能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要建设一支能干得力、科学优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首先,从领导层面来讲,必须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队伍的重视,设置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专门教育机构和人员配置专门负责该项工作。其次,从人才选拔来说,通过多渠道选拔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加强培训学习,锻造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才队伍。最后,从工作开展来说,可以联合党团组织、兄弟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培养全民意识,全民参与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6]。因此,公立医院爱国主义教育的队伍应该专兼结合,优势互补,遵循公立医院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把深奥的理论和政策给职工讲清楚,讲透彻。

四、结语

公立医院的性质使其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必须把培养职工的爱国主义情怀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用医生的职责和使命鼓励医院职工把热爱祖国与热爱岗位紧密联系起来,加强职工的爱国奉献意识,努力将广大职工的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救死扶伤的实际行动,鼓励他们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人民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2]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N].人民日报,2015-12-31.

[3] 孙艳秀,李凯,周欣.对军校学员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9(25):189.

[4] 刘伟,张甜甜.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机遇和创新路径[J].西部学刊,2020(16):96.

[5] 陈金龙.中共纪念活动与党史文化的建构[J].中共党史研究,2012(11):48.

[6] 吴明涛.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生成、锻造与根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6):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