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疫情下大学生出国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研究
——以江苏大学为例
摘要:随着疫情全球化扩展,形势日趋严峻,出国留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研究对江苏大学在校生进行了留学态度调查,探究其原因,总结了未来毕业生出国留学趋势,旨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及职业生涯规划方向,最后针对地方高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出国留学;发展趋势;江苏大学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20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C506。
一、背景与现状
我国出国留学产业从1978年起步,经历39年发展,2017年出国留学服务行业开始步入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国际生源国。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中国高校需要一批具备国际视野且了解国际规则的高素质人才。江苏大学致力于国际化办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为学生出国留学交流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当前,疫情的全球扩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出国留学计划,此研究旨在帮助持观望态度的学生重新规划和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推动我校后疫情时期的留学服务系统化、专业化和高效化。
二、趋势分析
(一)出国意愿调查,职业规划
本研究对江苏大学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样本容量为163人,专业不限,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其中,男女生比例为3:7。
通过对江苏大学学生疫情前留学意愿的调查发现样本中36.8%有留学打算,63.2%的学生没有留学打算。在没有留学意愿的学生中,78.6%的学生选择考研,其次选择就业和考编,选择考公人数最少。
(二)疫情影响下,留学发展趋势
调查数据表明,后疫情时期留学意愿变化呈现两种趋势。样本中58.3%的学生仍有出国留学打算。其中,68.6%的学生坚持原有计划,31.4%的学生改变留学的时间或地点。41.7%的学生选择了放弃出国留学。
(三)疫情影响下,留学国家和地区去向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英国成为最受青睐的目的地国,占比占42.9%。其次为美国和中国香港。留学地点呈现多样化趋势,遍及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越来越多的学生将目光转向留学环境及签证政策更为友好、疫情控制更为有效的国家和地区。
三、原因探究
(一)改变留学决定
1.担心人身安全
调查显示,担心人身安全的影响程度最高,为8.56(满分为10)。大一已参加过英国剑桥大学暑期夏令营项目的谢同学表示,“本人今年大三,原计划今年秋季申请硕士。最近一直在考虑是否要放弃申请。”通过访谈得知,自入学以来,这位同学就有出国留学的打算。疫情爆发后,国内管控措施及时有效,然而疫情的国际形势依旧堪忧,导致家人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国家对于疫情防控的理念和中国的并不相同,疫情不能很好地控制;二是相关专家预测,新冠病毒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有蔓延和变异的可能,应对难度很大。
2.国际形势变化
调查发现,国际形势变化影响程度的平均值为5.8(满分为10)。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美国前任特朗普政府颁布了旅行禁令;然而在2021年初拜登当选后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这意味着国际形势好转,国内学生申请留学的政策限制很大程度上解除了。然而参与调查的学生认为此因素仍对他们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说明本校学生对后疫情时期的国际形势认知不清晰、不全面,没有及时关注留学目的地国的政策变化,从而导致他们产生认知偏误,以致放弃出国留学计划。
3.遇到新机遇
调查发现,国内考研成功或找到工作影响程度的平均值为6.2(满分为10)。疫情爆发初期,原本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被迫暂缓计划,同时着手留学和考研、就业的准备。面对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就业市场,部分学生抓住了新的机遇,不再摇摆不定,决定留在国内实现自我价值。
(二)坚持留学决定
1.国内内卷现状
调查显示,有65.7%的学生认为“国内考研竞争激烈,就业人才饱和”是促使他们在后疫情时期坚持出国留学的最直接因素。
就考研形势而言,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增幅为21%。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 [1]以江苏大学为例,各专业学生考研人数的增长符合上述趋势。同时部分原先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转战考研,进一步加剧国内考研热度。
就就业形势而言,2015—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749万跃增为874万,呈现直线上升趋势,致使就业市场中岗位供不应求,就业难成为社会现实问题。《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下降16.767%,求职者人数上升69.82%。[2]随着就业市场对人才要求的提高,相较于国内应届生,用人单位更青睐回国留学生。由此,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更多学生选择出国深造,拓宽自己的未来选择。
由此可见,部分学生考虑到国内考研竞争激烈,就业人才饱和,在分析风险之后,认为出国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即使疫情的国际形势不见好转,他们仍坚持出国留学以寻求更多的可能性。
2.疫情防控常态化
问卷结果显示,有62.8%的学生已习惯疫情下的生活。受访学生表示,日常防护已成为他们的习惯。尽管国外疫情相对较为严峻,但他们相信,只要坚持消毒防护,疫情并不会对出国学习带来太大影响。
此外,随着新冠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接种,人类的免疫屏障已初步建立。各国也纷纷采取措施控制疫情,陆续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目前,部分热门留学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已逐步解禁,英美等主要留学目的国也陆续恢复签证办理。这对于前去留学的学生无疑是一大利好。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亲身感受当地文化,开拓眼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在交际中提高语言能力。
3.远程授课方式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可以接受目标学校的授课方式。尤其对于担心疫情下健康的学生,更为灵活的远程授课方式是最佳选择。
后疫情时代,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继续教育都将更广泛关注和开展线上教学[3],为远在世界各国的学生提供学习途径。而英国作为我校后疫情时期最主要留学目的国,更是开辟了世界高校远程教育的先河。1969年英国开放大学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远程教育的发展。[4]在当今疫情蔓延的形势下,远程授课已经成为英国高校的教学模式之一,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相继效仿,为世界各国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途径。麦肯锡公司的调查报告中显示,美国等海外高校为录取学生提供线上授课,在尚未获得签证或国际旅行受限的情况下,学生仍可通过线上授课获取相应课程学分[5]。
由此可见,远程授课为想要出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不仅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员的流动,保障学生的安全,同时也为国内学生提供教育平台,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4.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调查显示,42.9%的学生所持态度为“一心求学,不管其他”。在采访了英语专业大四的李同学后,她表示作为语言专业的同学,出国留学对自己专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尽管疫情仍在继续,她仍会坚持初心。由此可见,疫情爆发后,大学生对于国外优质教育的需求并没有消减。
5.其他因素
调查显示,有37.1%的学生认为“新冠疫苗的广泛接种”是促使他们坚持出国留学的因素之一。除此以外,“国外的医疗体系健全”、“申请政策或条件放宽”和“中国留学生的被认同程度提高”分别占样本的22.9%、14.3%和14.3%。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了163位江苏大学学生,线下访谈2位有明显出国意向的学生,梳理了后疫情时期本校学生留学意向的变化,着重探讨了多种选择背后的原因,以及疫情对于学生学业发展与职业规划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国内内卷现状、远程授课方式、疫情防控常态化是促使他们在后疫情时期坚定出国留学决心的最主要因素。即使有学生暂缓留学时间或改变留学地点,他们也没有取消留学计划。
综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对留学产业的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虽然给我国学生出国留学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在全球化趋势下,出国学习和生活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我国学生对于国际化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出国留学仍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只是会在全球疫情蔓延期间有所延迟。
五、针对性建议
1.多方位支持
疫情的全球性爆发对地方高校的国际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学生出国留学的积极性受到重击,但是中国学生对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期望并未消失。对此,地方高校应对有留学意愿的学生提供信息和精神上的支持。一方面,各高校可创设留学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留学目的地国的最新疫情形势及相关高校的留学政策,便于学生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相应地调整留学计划。另一方面,各高校可定期举办留学交流分享会,不但可以让有意向出国的学生获取经验,提高其申请成功率,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交流缓解疫情下的出国焦虑,从而得到有力的精神支持。
2.多样化办学
在无法进行实体性国际交流的今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承担着将国际交流进行到底的重任,地方高校应加强与国外合作高校的联系,探索更多的合作模式,丰富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6]以江苏大学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联合成立的江苏大学克兰菲尔德未来技术研究生院为例,该项目依托两校优势资源和顶尖学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中外合作办学品牌。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将国内教育与国外优质教育有机结合,是目前中国办学发展的新趋势。因此,各高校应主动思考自己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加强与国外高校的联系,丰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意向出国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
后疫情时代,留学的定义不应仅局限于“走出国门求学”,而应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用更包容、更开放的眼光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疫情冲击和国内内卷的影响下,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疫情期间的留学困境,在国内升学、求职,实现个人理想,推动社会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支持。
参考文献
[1]陈鹏.2022考研有哪些新趋势[N].光明日报,2021-12-24(008)
[2]李思瑾.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影响要素探析[J].人力资源,2021(14):98-99.
[3]郭梦,曹雷,金琰.英国经验对后疫情时代中国网络教育功能定位与质量提升之借鉴[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2(01):28-32.
[4]问清泓.英国网络远程教育启示录[J].成人教育,2021,41(03):18-25.
[5]刘主光,纪桥丽.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出国留学服务行业影响的分析[J].中国市场,2021(05):62-64.
[6]文梅,王丽.后疫情时期地方高校学生出国留学行为意向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框架[J].科技资讯,2021,(20):112-115.
作者简介:
顾函珂(2000.5-)女,汉族,江苏无锡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学。
周汛(2000.9-)女,汉族,江苏盐城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王雪婷(2001.12-)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