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中提琴的发展史与演奏艺术
摘要:中提琴作为一种独立的乐器,在交响乐演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历史发展悠久,从欧洲到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其演奏艺术的提高更是对演奏者的音乐知识,音乐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良好的中提琴演奏是乐团表演时作品主题升华的关键,需要不断提高演奏艺术。
关键词:中提琴;发展史;演奏艺术
一、中提琴发展历史
中提琴的发展有三个重要阶段,分为15世纪末、16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据记载,中提琴约出现于15世纪末。在那个时期,有些演奏会将中提琴作为主角,这也催生了中提琴的课程教学。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们被中提琴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到16世纪下半叶时,管弦乐团的一席之位被中提琴牢牢占据。18世纪开始,音乐演奏中越来越重视中提琴的作用,在欧洲的各种大型音乐会当中,开始使用中提琴演奏,与此同时,中提琴独奏也开始发展并在室内音乐中推广。19世纪,公众丧失了对于中提琴独奏的兴趣,与此相反,乐队发展中开始更加频繁地使用中提琴演奏,促进了中提琴的发展。由于中提琴在演奏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表现力以及表演张力,能够显著提高乐队作品的技巧性,因此中提琴开始向高度技巧化声波的方向发展,因此中提琴的使用显著提升了乐队的整体演奏水平,相应的中提琴开始成为乐队的重要乐器之一。19世纪中期欧洲音乐市场开始不再青睐中提琴,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中提琴流入中国并在中国取得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当时中提琴不被世界音乐市场看好,也使得中提琴在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遭受了不小的偏见。中提琴单纯从外形来看,与小提琴相比除体型较大外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在弹奏技巧方面也有很多共同点,中提琴有四根弦,其中三根弦音高与小提琴相同,但中提琴的音律体系较小提琴更高且具有更加丰富的音色,这就使得中提琴的演奏技术更接近于大提琴,有人认为中提琴具有小提琴的技巧但是具备大提琴的演奏特点,但与此同时,中提琴有着自己独特的属性,是一种独立乐器。由于中提琴独特的表演力使其在交响乐团的位置不可替代,很多优秀的交响乐作品,由中提琴负责演奏其中的主题部分,只有中提琴饱满的音色能够形象地演奏出作者的想法,国内国外的知名作曲家和指挥家等都对中提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中提琴独奏再次开始流行起来,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提琴其独特的带有忧伤感的音色深入人心,引起共鸣,获得了国人的喜爱,极大地推动了中提琴的复兴和发展。
二、中提琴的艺术表现力与演奏技巧
一种乐器的演奏艺术主要体现于其艺术表现力和风格特色。风格特色是形成演奏艺术的基础与铺垫,艺术表现力则是演奏艺术的最终表现形式。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通过演奏,我们能体会到作词者、谱曲者的心理感受,和听众产生共鸣,这才算是成功的演奏。所以,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十分重要。例如柏辽兹的《哈罗尔德在意大利》,这是柏辽兹在其生活惨淡无望时的作品,中提琴深沉、浑厚的独特音色正好契合柏辽兹当时的心境,很好地诠释了哈罗尔德落落寡合、郁郁寡欢的形象,不似小提琴那般耀眼也不似大提琴那般过于伤感。中提琴的音色和演奏者的高超技艺配合得恰到好处,使听众能够深切、真实地感受到柏辽兹当时的窘迫和惨淡的心境,展现了中提琴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再如《娄山关》,这首关庆武的中提琴独奏曲,使用了中提琴的全部音域,还将中提琴演奏和钢琴演奏相结合,一曲完毕,一幅红军长征的艰辛画面浮现眼前,那些艰难险阻、残酷无情、披荆斩棘统统都通过演奏表达了出来,中提琴演奏风格和独有音色的相互交融使得整首乐曲充满了磅礴气势,又不乏柔美,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击退敌人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
关于中提琴的演奏技巧,虽不如小提琴演奏技巧那般炫丽,却也是极具难度。中提琴体型庞大,对演奏者的体能具有很高要求,手中的琴弦又要有一种紧紧挂住的感觉,把全身力气都用在拨弦上,力度、角度、转换、跳跃都要求很灵活的运用,不然很容易使演奏沉闷、死板。弓法和左手技巧也并不逊于小提琴。中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是其他乐器不可替代的。交响乐队是管弦乐队的一种,规模庞大,弦乐组是交响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提琴则是弦乐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此众多的乐器一同演奏,交响乐队的表演力的丰富程度可想而知。中提琴声音忧郁、伤感,正适合表达愁苦、悲凉的情感。中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通过其独特音色来塑造音乐形象,还体现于它能够丰富层次和实现对高低音色的完美过渡与融合。丰富层次指丰富和声层次,在交响乐队中,根据各自特征,小提琴主要是建立和声的高声部,大提琴主要是建立和声的低声部,而中提琴的音色恰好处于小提琴的高亢和大提琴的低沉之间,因此就担当了演奏和声中声部的大任。虽然中声部不如低声部和高声部那样引人注意,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加入使交响乐队的立体感更加强烈,更能发挥出其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大提琴演奏的限制太多又难以突破,小提琴又缺乏稳定性,而且两者之间的跨度过大,虽然华彩的音色和炫技的表演更能吸引眼球,但是交响乐队更注重整体性,中提琴恰好成为连接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桥梁,既完成了高低音色间的完美融合和过渡,又使得交响乐队的演奏富有层次感和丰富感,使交响乐队中的各部分也都充分发挥出了它们的功能,为观众呈上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
在乐团的整体演奏中,由于中提琴独特的音域关系,它的发音是相对很稳定的,所以对乐器的演奏者来说就存在着考验,首先演奏者要头脑灵活,当演奏者准备下弓时,心里一定要有关于演奏状态的提前量,需要演奏者在心里进行想象,想象需要演奏的声音是怎样的,并且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要对力道有所把握,演奏者要是能感受到自己将弦挂住,并且感觉到整只手臂的力量已经完全作用到琴弦上,这种感觉是中提琴演奏的最佳状态。将中提琴进行这样的掌控,可以使中提琴声音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另外在进行中提琴演奏的时候,不仅要去领悟中提琴演奏的技巧,并且要细心地去聆听周围其他乐器的演奏,演奏者要明白自己的职责,跟小提琴与大提琴比起来,中提琴要做的绝对不是与其他乐器争锋出彩,而是要做到与整个乐队融合交互,形成一种平衡性和协调性。中提琴演奏者提升自己的演奏艺术,需要注重音乐素养的提高,首先需要学习足够的音乐知识并能够有效应用,对于音乐中的所有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都有基本的掌握,同时掌握不同类型音乐作品如交响乐、进行曲、狂想曲等之间的区别与共通性,为之后的演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自己的音乐能力,如识谱、背谱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充分分析与理解,这样才能够在进行中提前演奏时更好的表达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