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蓝牙BLE技术的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排查应用研究与实现
摘要:为解决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排查问题,提出来一种基于蓝牙BLE技术的密切接触者排查方法,使用者的手机应用通过蓝牙扫描得到其密切接触者的唯一加密数字ID,并离线存储,使用者一经确诊后,根据法规手动上传其密切接触者的数字ID,主管部门对上传的数字ID进行解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防控。该方法具有隐私保护性较好,排查精度高的特点,可以协助卫生防疫部门高效精确地开展密切接触者排查工作,经实际测试,该方法高效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蓝牙BLE;疫情防控;数字ID;隐私保护
1.引言
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快速准确进行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追踪排查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全球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短距离无线技术之一,蓝牙无线技术由于其高可靠,高安全,低成本等优点在诸多领域如医疗监控,物联网等有广泛应用。近年来,低功耗蓝牙技术BluetoothLowEnergy(BLE)的快速发展更是解决了传统蓝牙技术功耗较高等相关问题,在各种可穿戴设备如手环,手表,AR眼镜上广泛应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蓝牙BLE技术的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排查方法。
2.蓝牙关键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最早由瑞典的爱立信公司提出,1994年开始,相关的技术研发逐渐发展。1998年,爱立信,IBM等五家在蓝牙技术规范上达成协议,并成立了蓝牙技术联盟,共同推广普及蓝牙技术,使其展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经过近30年的发展,蓝牙设备已有近50亿,蓝牙技术规范从1.0到5.0,其中1.0版本针对点对点0的无线传输,给出了标准的数据传输分组格式以及分组类型,2.0版本提出了增强型数据速率协议,提高了蓝牙数据传输的性能,3.0版本集成了IEEE802.11协议适应层,增加了单播无连接数据传输模式和增强功率控制等新功能,4.0版本强化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低功耗性能,降低功耗90%,将传统蓝牙,高速连接与低功耗技术集于一体,5.0版本结合Wi-Fi实现了精度小于1米的室内定位。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蓝牙设备采用都是4.0和5.0的标准。
3.系统设计
3.1蓝牙状态
蓝牙具有5种状态:待机状态、广播状态、扫描状态、发起连接状态、连接状态,本方法主要功能实现步骤在扫描状态和广播状态下完成。
3.2系统广播扫描过程
BLE设备通过广播信道发现其他设备,一个设备进行广播,而另一个设备进行扫描,其中,广播的类型分为四种,分别是可连接的非定向广播,可连接的定向广播,不可连接的非定向广播,可扫描的非定向广播,其中,可扫描的非定向广播不能用于发起连接,但允许其他设备扫描该广播设备,该设备可以被发现,既可以发送广播数据,也可以响应扫描并发送扫描回应数据,是一种适用于广播数据的广播形式,符合新冠疫情密切接触者排查要求,因此本方法采用可扫描非定向广播类型。
BLE报文结构如下,由图1所示的各个域组成。
其中,报头标识该报文是广播报文还是数据报文以及发送和接受地址类型,数据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有效数据部分和无效数据部分,其中有效数据部分包含N个ADStructure,每个ADStructure由lengthADtype和ADdata组成,length指定ADtype和ADdata的长度,ADtype指定ADdata的含义,当指定ADtype为0x16表示16bit UUID的数据,所以前两个字节为UUID,后续为UUID对应的数据,具体由用户自行定义。
用户注册,颁发加密ID,本方法在广播时设置ADtype为0x16并将用户加密ID作为自定义信息进行周期性广播。
蓝牙BLE扫描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用来寻找其他低功耗蓝牙设备广播的过程,可以通过设置扫描数据包的相关参数设置扫描间隔和扫描超时时间,处于扫描态的设备可以接收广播信道的报文,通过扫描可以侦听哪些设备正在广播。设备A通过发送扫描请求给处于广播态的设备B,并通过处于广播态的设备B返回的扫描响应获取额外的数据即个人ID并离线存储本机。
3.3系统交互过程
如图3所示用户B,C,D等注册之后,由公安机关对其信息进行不可逆加密,并颁发给用户存储于其蓝牙设备。同时,公安机关服务器存储其键值信息,从服务端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如图4所示,A用户出入社交场所如农贸市场,大型商超等密集人口区域,并与B,C,D等用户近距离接触,A用户通过蓝牙扫描得到B,C,D的用户ID即ID_B,ID_C,ID_D等并离线存储于手机。A经医护工作者确诊为感染者,此时手动上传其手机存储的密切接触者的ID至公安机关服务器,解析得到用户B,C,D等用户信息,由工作人员通知其进行隔离。
4结语
结合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与万物互联的思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蓝牙BLE技术的新冠密切接触者排查方法,在蓝牙BLE技术的广播与扫描状态下,能够便捷高效精准完成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工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闫文婷.基于蓝牙技术的数据传输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4-01-01.
[2]吴学波,陈海峰.嵌入式蓝牙多人传输协议的实现[J].信息与电脑,2012.03:119-120.
[3]徐金苟.低能耗蓝牙4.0协议原理与实现方法[J].微型电脑应用,2012.28(10):16-19.
[4]钱志鸿,杨帆,周求湛.蓝牙技术原理开发与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5]马建仓.蓝牙核心技术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