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舞蹈剧目编创的创新手法研究
摘要:舞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舞蹈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对舞蹈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要能体现编导对生活的感悟,实现培养优秀舞者的教学目标。本文就舞蹈剧目编创中的创新手法做简要探讨分析,以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促进舞蹈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思维;舞蹈表现力;情感共鸣
教师应秉承现代素质教育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机联结,探究一条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对一切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以及在舞蹈剧目创编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
1舞蹈教学在当前高校的发展现状
1.1“拿来主义”的教学模式限制教学发展
高校舞蹈专业中多以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模板为教学教材,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上又照抄专业舞蹈院校的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符合自身情况的完善体系,导致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高校与专业院校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不论在师资上、教学资源上、学生经验上都不一样,完全实行“拿来主义”,借专业院校的标准去考核学生完全没有合理性,显然教学效果是不尽人意的,学生在技艺上很难得到突破,舞蹈教学工作止步不前,何谈改革创新。
1.2舞蹈教学中脱离理论指导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多存在忽略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渗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育者一味着重对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认为只有掌握了舞蹈的动作技能,就能使训练得到质的转变,以至于学生在舞蹈教学中仅扮演着舞蹈的模仿者而已,很难拥有对舞蹈剧目编创的能力。舞蹈艺术中蕴涵民风民俗、天文地理、历史发展等多元素的综合素养知识,在综合涉猎基础上才能编创出雅俗共赏的舞蹈作品,而现实教学中,教师单一的示范和空洞的动作技能教授使课程枯燥无趣,对舞蹈剧目编创的目的更是无从谈起。
1.3作品创作应该体现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
在对舞蹈编创时需对风格突出的舞蹈动作深入研究,对代表性较强的作品更应着重分析探究。对舞蹈剧目编创,切忌盲从,脱离现实主义去注重主观个性,是对舞蹈编创的误解,而对作品随性发挥的创作,又轻视了舞蹈的表现意义,阻碍了文化内涵的传承,矫揉造作的舞蹈动作,使人忽视了作品的主题表达,只是虚于形式上的表现,给人以低俗的感受,丧失艺术价值。肆意的改编不仅违背了舞蹈编创的初衷,更难当传承传统文化的大任,影响了学生价值观的取向,违背了教书育人的道德标准,形成了不良的创作风气[1]。
2舞蹈编创的创新手法
2.1从生活中汲取创作养分
艺术源自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编创要从生活角度着手,使艺术回归本质,用心感受自然的质朴、恬静、广袤,以启发创作的灵感。舞蹈能带给人美好的艺术感受,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享受,这是舞蹈的价值意义。时代审美需求的高涨,促使各个舞种快速发展,如街舞、健美舞、体育舞等在社会中受到更多人的热爱和学习,这就是回归生活回归大众的表现,这其中不仅是审美标准的吸引,更多的是作为大众娱乐生活、享受生活的健康形式,这就是艺术以舞蹈的表现形式回归到生活中去的案例。编创要牢记艺术不是空中楼阁,拒绝一味强调高雅,导致曲高和寡,这将违背艺术的表现宗旨,创作一定要回归生活本质,体现生活真谛,才能实现编创的最终目的[2]。
2.2突出主题动作,突出特色鲜明
切忌“拿来主义”教学法,照抄动作无法表达舞蹈的主题内涵,难以发挥其价值作用,因此在编创教学中选题要突出特色,比如鲜明的动作特征,强烈的感官效果,更方便教学,个性化主题语言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其中主题动作是舞蹈的灵魂,在整个舞蹈中对律动和风格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即通过对舞蹈语言的生动与独特加以表现、设计、创新,以实现创作者情绪情感及生活态度的传达目的。在确定主题动作后加以练习,形成动作语言,实现角色形象缔造及角色内心情绪情感的传达,是舞蹈编创教学的教学目标。舞蹈剧目的编创还可以从区域特色或者民族特色上,以个性化的动作形成变化群来表现,通过对各民族、各区域文化进行个性化的提取设计,配合舞蹈韵律与节奏传达人们对生活中真、善、美的热爱,寄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学生在课堂中除习得了专业的知识技能外,还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拓展了知识结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3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统一共性,张扬个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备受瞩目,文化自信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外舞台崛起。在国内教育中,传统文化一直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流思想,舞蹈教育中舞蹈的编创方向逐渐转向传统民族舞的方向上来,但是过于迁就传统文化的舞蹈,难以迎合时代的审美,使舞蹈表现犹如带着脚镣跳舞,其中将现代舞与传统民族舞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舞蹈编创中引用现代舞的文化内涵植入古典舞的动作中,增强了舞蹈表现力。例如在根据《茉莉花》创作的舞蹈,其表现形式上完美地结合了现代化元素与传统精华,使舞蹈传达出深厚的生命力,实现了文化传承的使命任务。在进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编创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基础,以及丰富的现代文化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创作出有艺术价值的舞蹈[3]。
结语:结合文中分析及探究,得知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要明确舞蹈编创的价值所在,舞蹈教学的编创任重道远,编创的方式远不止文中所提及的,可从表现手法、主题动作、时代审美等多方面、多角度着手创新创作,掌握时代背景下观众的艺术需求、接受度、价值观趋向,保证舞蹈编创的作品能够带给观众舞蹈表现力,从而达到编创的预期效果,舞蹈编创中的创新手法能够促进我国舞蹈事业与时代发展保持统一性。
参考文献
[1]代琪.浅析舞蹈编导在创作中如何力求新颖独特[J].大众文艺,2018,03:158-159.
[2]黎丙松.舞蹈教学剧目编创的创新手法研究[J].大众文艺,2021(2):177-178.
[3]陈媚.舞蹈剧目编创的创新手法研究[J]. 武侠故事,2022(3):34-35.
作者简介:高菲菲(1992.08—)女,黑龙江哈尔滨,汉族,硕士(在读),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舞蹈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