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CBI教学理念和6-T方法应用型高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摘要:为落实课程思政,高校英语精读课也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基于内容教学理念,依托主题和辅助模式,以Stroller(1997)提出的“6一T”方法为指导,在高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试图实现育人又育才的目标。
关键字:CBI教学理念;6-T方法;CBI教学理念的应用
课题项目:本文系兰州博文科技学院2021年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题“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BWJX018。
引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文件,文件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构建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2020年颁布的《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要求:“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根据国家政策和《指南》,应用型高校英语精读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是育才又育人的必然举措。
一、CBI教学理念的理解
CBI是国外比较流行的教学理念,其全称为Content-based Instruction,这一教学理念最初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蒙特利尔St. Lambert 应用于幼儿园的“沉浸式教学”,旨在教那些母语为英语的孩子学习法语。作为一种外语教学理念,CBI把语言与专业知识结合,将语言作为取得更多知识的途径,其理论核心即把语言作为学科内容的载体而不是将其作为学习的目标。在国家大力提倡“大思政”的背景下,笔者尝试以内容教学法理念进行高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目标的差异,Brin—ton(1989)将CBI分为三种模式:(1)课程模式(sheltered mode1)(2)辅助模式(adjunct mode1)(3)主题模式(theme—based mode1)。基于如下原因,本文试图采用主题和辅助模式进行英语精读课程思政。第一,主题内容模式以语言学习为主要目标,这与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相一致。第二,主题模式的教学材料可以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协商决定,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任何话题,不是专业性强的学习材料,民办高校的英语教师有能力寻找合适的学习材料并对之进行加工处理,并且不会出现因为不懂专业知识而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第三,主题模式对语言水平的要求较低,对于基础薄弱的民办高校的学生比较合适。辅助模式是指同时进行语言教学和专业内容教学的一种模式。在英语精读课程思政的实践中,笔者试图将语言教学与思政元素相结合进行教学。笔者选择了目标语的各类主题或者话题,结合听、说、读、写,译在内的各种教学环节,实现育才育人。基于思政主题内容理念进行英语精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并且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党的政策,国际形势等方面知识,此外学生的思政意识和英语综合技能会同时得到提高。
二、“6一T”方法的解读
Stroller(1997)认为基于主题的CBI课程设计应考虑六个要素:主题(themes),课文(texts),话题(topics),线索(threads),任务(tasks),过渡(transitions)。在主题的选择方面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课程目标,和教师的能力。广义上的课文就是内容,内容既包括阅读材料,也包括音频视频等。内容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学生兴趣,其次要考虑材料的长度、以及材料之间的关联和延续性、所使用语言的难易度等。话题是对主题内容各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的探讨。线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主题单元没有直接的关系。它把一个以上的主题有机地串联起来以增加课程设置的相关性。任务是根据内容组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如教授词汇,语言结构,篇章结构,交际技能及学习技巧等活动。过渡的作用是把一个主题之中的若干任务或话题自然地转换连接。
要落实英语精读课程思政,笔者认为在精读课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六个要素去设计教学过程,也可以结合一个或者几个要素一起来设计课程。每个单元可以有独立的主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在不同年级设计一个母主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延伸出多个子主题进行探索研究。教师围绕主题确定内容,通过话题讨论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思政能力和语言技能。笔者根据所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特征和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在思政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在综合英语和高级英语课程中进行了基于主题内容教学理念的英语精读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访谈,以及和不同年级精读教师的访谈分析,发现基于主题内容在英语精读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非常有效。
三、主题内容模式在英语精读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1.基于CBI 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进行所有教学过程的指挥棒,有了清晰的目标,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把控好方向,适时实现各级目标。英语专业精读课历时三年,从综合英语到高级英语,从大一到大三都应该有具体的思政目标。为落实英语精读课程思政,历时三年的英语精读课应该紧紧围绕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和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目标进行。基于明确的思政目标,选择思政主题内容,采用6-T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承载思政,思政寓于教学活动中,进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创新能力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育才+育人”的双向目标。
2.以思想政治为主题内容选择教学材料
在主题模式应用于英语精读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中,围绕思政主题,英语精读教师可以选择适合每一级学生学习的材料。比如,在大学一年级选择以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素材,在听,说,读,写等环节进行渗透。以此主题,在听力训练环节笔者推荐学生在各种听力APP上多听China Daily, China story, China Daily Audio News,中国日报双语精读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栏目。阅读部分建议学生读杂志《China Today》,报纸CHINADAILY进行思政知识的输入。对于大二学生可以选择以中国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政能力。对于英语专业大三的学生笔者进行了党史英文版的学习和宣传我党优秀品德的写作活动。在每个主题引导下,我们都安排了音频,视频和阅读材料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培养思政能力的材料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能够深入学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系列能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党史系列材料能够坚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学生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以我国的政治,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听力,视频内容,阅读材料的输入既不会给学生造成过度的理解困难,使学生既对内容感兴趣,又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吸收内容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阅读能力,同时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总之,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思政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思政课程的课时比较少,英语专业的大部分课程都是英语类科目,只有在占大课时量的英语精读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没有教育,精读课教师在学生已有政治知识的基础上以各种方式进行新知识的输入和探讨,引导学生用掌握得思政知识分析当前国家内外时事,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用英语学习我国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内容学习占主导而非重语法学习,以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训练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又提高了他们的思政能力。
3. 以6-T方法为指导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过程
6-T方法即Themes-Texts-Topics-Threads-Tasks-Transitions。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许多问题,比如厌学,精神不振等思想,态度,行为问题,都是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自己的力量与才能所造成的。”采用6-T方法组织课堂,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通过展示自己团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各个教学活动组成的连续过程。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学目标实施的基础。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学习者的认知需求,都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的三大过程,课前,课中,课后都应该秉持一定的原则来进行。英语教学过程设计一般会遵循如下原则:认知发展参照原则;语言要求参照原则;支架原则;层次递进原则;关系调节原则;简单来说,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活动前后呼应,前面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在英语精读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为了有效的设计教学过程,采纳Stroller(1997)提出的六大要素:即,主题(themes),课文(texts),话题(topics),线索(threads),任务(tasks),过渡(transitions)来进行高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是非常适用的。从宏观方向在英语精读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不同年级设定不同主题进行课程思政,比如在英语专业大一年级可以设计以爱国爱党爱家乡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在大二年级设计团队“讲好中国故事”的话剧表演等。从微观方向实践可以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以一定的主题(theme)展开设计,采用特定的思政内容为学习材料,即(text),在选择的text中又可以寻找不同的话题(topic),以话题为线索设计不同程度的任务供学生完成,根据不同的主题或者话题可以设计不同的过度方式。以新编英语教程第三版第二册第一单元为例,笔者在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中采用了6-T方法设计了教学过程。本单元涉及到的Dialogue是The Olympic Gam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out部分是 Popular Sports in Britain; Reading I题目是Two Kinds of Football; Reading II的题目是 The Physical Miseducation of a Former Fat BOY; Interaction Activities部分主题是Sports.分析教材后笔者将本单元的主题(theme)定为弘扬奥运精神和提倡运动,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安排了不同的教学活动。课前,师生的任务是共同搜索关于奥运会相关的素材或者是北京冬季奥运会时事材料(text)。课中,笔者以“最喜欢的冬奥会比赛项目”为话题设计了自由讨论,学生都积极参与踊跃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根据课上表现情况,学生在课后继续就主题进行延伸研究。6-T方法的理念是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和教学目标定主题-分任务-找材料-论话题,在这六大要素的引领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地发挥。通过对实践活动效果的分析总结和对学生的访谈调查,笔者发现6-T方法使得英语精读课程思政进展顺利,教学效果明显,可以实现英语专业教学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四、结语
应用CBI教学理念及其主题模式和6T方法实践高校英语精读课程思政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主义价值观,而且这种具体的主题或者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语言为手段,以思政知识点为依托,以基于任务的活动为方式的CBI主题模式应用于高校英语精读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过程中不仅能明显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语言学习的视角,培养他们的爱国爱党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认清国际形势,时刻明白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能积极向上,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邓富虎.主题式内容教学法在高职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2]贺根有,李晓娟,基于CBI教学理念及主题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7)
[3]解利群.CBI主题模式在大学英语实践课教学的应用[J].高教探索,2016(13)
[4]雷唯蔚.主题式CBI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3
[5]彭睿.CBI教学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J].蚌埠学院学报,2020,9(2).
[6]左玲玲.CBI教学法中的主题模式在高校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