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张家口蔚县剪纸艺术特色探析

任旭敏
  
卷宗
2022年17期
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摘要:在中国,剪纸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剪纸艺术起源于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人们通过一双手、一把剪刀、一张纸,把对生活抱有的美好愿望在纸张之上呈现。不过由于所有的物象都是表现在同一个平面,因此民间的剪纸艺人会对物体进行修改使其变得相对简单。通过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来体现物体的复杂性和现实性,并且运用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不同的物象放到画面上进行搭配。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是通过构图和空间感体现出来的。本文着重从蔚县剪纸独一无二的制作技艺、变化多样的题材、协调的布局和鲜艳的色彩等六方面着手,挖掘蔚县剪纸独特的艺术特征,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蔚县剪纸,将这一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关键词:蔚县剪纸;艺术特色;传承发展

在张家口蔚县,剪纸也被称为“窗花”,本地的居民会根据其独特的地域和文化而创造,把宣纸作为原材料之后先进行刻制后上色的剪纸样式。蔚县剪纸制作技艺考究、题材多样、颜色鲜艳,有非常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张家口蔚县剪纸在明代起源,并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征及工艺技巧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盛誉。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河北、辽宁、浙江、山西等14个省区市剪纸捆绑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在中国剪纸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位置,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国家政策的科学指引与精心培养之下,张家口蔚县剪纸艺术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在蔚县,剪纸艺术在主要代表人物和传承人的坚持与不断创新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一、刀刻剪纸

剪纸从字面上看应该是用剪刀剪出来的,然而实际上的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蔚县剪纸”是通过许多不同的刻刀刻画出来的。其实,刚开始蔚县剪纸和其他地方的剪纸是没有很大区别的,是剪纸工作者在描绘好想要的图案后再用剪刀将其剪出,不过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呈上升的趋势,因此对于事物审美的需要也在不断上升,那么剪纸也应随着时代而变化。于是,蔚县从事剪纸的工作者在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以及刺绣中获得创作源泉,充分运用刻刀来完成作品中更加精细的位置,使剪纸看起来更加精美。随着剪刀的出现,刻刀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过由于是多年的习惯,蔚县剪纸的名字保留了下来。

二、剪纸工艺

蔚县剪纸绘声绘色,精巧艳丽,所以就会让欣赏者觉得这类剪纸作品必定是出自心思灵巧的妇女手中。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蔚县,剪纸大多是男人来参与制作。比如王老赏、焦氏兄弟等。由于蔚县剪纸的制作过程“画样—拔样—制坯—雕刻—染色—揭活—包装”等,这样制作完成后对于人的体力与精力是一个非常大的磨练。对于女性来说,完成这件事的难度比较大,所以男性则会更适合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模式。

2.1制坯

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剪纸而言,蔚县剪纸的特点就是可以进行大批量的制作,单次可以制作大约50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数量呢?这是因为纸坯的制作,在其工作过程中,蔚县剪纸工作者会用干净的水将纸坯完全进行浸湿,随后再把过剩的水分吸出来,把纸坯上放上比较重的物品然后将其慢慢阴干。等到纸坯7分干的时候,再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制作。为了搞清楚其中的奥妙所以去咨询了本地从事相关工作的老师,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蔚县剪纸单次制作的数量相对较多。如果没有经过加工直接进行制作,两张纸就会出现错位,导致最后的成品产生误差而影响最后的呈现和观赏效果。反之,倘若在制坯的时候采取适当的加工,这种情况下纸坯相较之前会越发紧实,为后期刻制提供了方便。

2.2刻制

在我国,有许多剪纸流派,但蔚县剪纸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其是以阴刻为主要的方式,阳刻为次要的方式,剪纸的这种艺术形式属于两种雕刻技法相融合。蔚县当地流传有“阴刻点染阳刻功,阳刻方显龙点睛”这样的句子。“阴刻”是指将纹样或者是文字刻成凹形,剩下的进行留白,而“阳刻”和“阴刻”是相反的,是刻掉画面中大多数过剩的纸张,而剩余的线条则是来突出所要表现的刻制的形象。“阴刻”可以让整幅剪纸给人非常强的体积感与厚重的感觉,“阳刻”则可以让整幅剪纸的纹样更加清楚明晰。

阴刻对应面,阳刻对应线,这种手法也是蔚县剪纸中常用的刻制手法。剪纸艺人会在作品的大面积空白处用刻刀刻制不同的装饰纹样,不但使剪纸更加美观而且看起来更加灵动,整个作品也不会显得死板和单调,比如,在剪纸中的人所穿的服装上添加不同的且有象征美好的装饰纹样。这种装饰图案是常见并且有非常多的类型,也是蔚县剪纸的特别之处。刀法细致、纹路多变、线条流畅是蔚县剪纸的目标。制作剪纸的时候对工作者是有要求的,比如不走神、不分心,所刻制出剪纸纹样一定要和所画的纹样是一模一样的。刻制的时候要干脆利落并且流畅,不能出现边界不齐的现象,即使是非常细的线条也不可以将其刻断,要不然这些剪纸都会被废弃。以脸谱剪纸中的胡须为例,即使在半尺多宽的宣纸上刻制一百五十多根胡须,胡须也是根根分明、纹理清晰、非常生动逼真,令人赞叹不已。

三、剪纸题材与色彩

蔚县剪纸的题材非常多,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和感受到的,都是可以通过剪纸表现出来的。早期的剪纸是以花卉和人物为首要的表现内容。之后通过许多剪纸艺人的不断坚持,随之脸谱剪纸、生肖剪纸等相应出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需要逐渐提升,所以剪纸也在不断推陈出新。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许多新的题材不断涌现。这些题材着重表现的是社会事件与书画文娱这两个方面。总的来说,蔚县剪纸表现得内容非常丰富。这些内容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家的各种需要。

人们常用“大胆泼辣”一词来形容蔚县剪纸的色彩。蔚县剪纸之所以在许多剪纸中发展的很好是因为其对色彩的运用。蔚县剪纸中所用的色彩不会被所要表现内容影响,采用什么色彩很大程度上都是依据剪纸工作者对于自然和生活的体验和了解来搭配。剪纸工作者会把基础色作为参照,然后将不同颜色相互比较使用,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对比色的运用,比如把红色、绿色这两种颜色进行搭配。本地的居民常说“红间绿,花簇簇”。剪纸工作者对于色彩的纯度有一定要求,避讳把不同颜色的染料搭配起来用。就是因为对色彩这样特殊的调和方式才让蔚县剪纸的颜色鲜明艳丽且不轻浮急躁,热情但不俗气。例如“花开富贵图”就像工笔画一样,第一眼看其色彩的观感是大红大绿,不过如果细致的欣赏作品,各种色彩的组合看起来非常融洽,清爽而新鲜且不落入俗套,这些色彩将蔚县的文化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四、剪纸构图

在剪纸图案的构思阶段,剪纸工作者通常会把不同的内容放到画面中,并分出主要的和次要的部分,达到阴阳融合、角色对比的布局,形成阴阳相协、不同角色相互衬托、动态和静态平衡的效果。例如,花卉类的剪纸,通常会把昆虫和鸟类动物进行结合来构图;人物或者动物类的题材,会把静物作为与之相呼应的题材,这是蔚县剪纸常用的构图方式。除了以上的构图方式,不同类型的剪纸对构图有着不同的要求。紧接着,文章就将花鸟剪纸、人物剪纸、脸谱剪纸这三种剪纸为读者进行逐一阐述。

4.1 花鸟剪纸

花鸟题材的剪纸中剪纸在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将几种具有某种特定的含义和象征寓意的动物和植物进行搭配。运用剪纸的表现手法来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蔚县剪纸并不是简单的将物象进行单纯客观的表现,而是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感觉没有拘束、不受限制的选择和创造,并且从中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蔚县剪纸时常运用抽象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心之所想,大多表现神态或神情相似而不是形式、外表上相像。会根据布局的需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后把不同时空的物象放在相同画面上。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将创作者心中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比如石榴和葡萄出现在一条藤蔓上以表达多子多福。

4.2 人物剪纸

人物剪纸字面的意思就是把不同数量的人物作为创作题材。为了能让这些人物在平面中显得鲜活灵动,剪纸工作者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总结出了相应的结论。一方面,蔚县人物剪纸创作中突出强调男性阳刚的气质,所以在剪纸制作的时候会将其肩膀相对变宽,乃至剪纸中将脖子缩短或者不会表现出来。与前者不同,妇女的肩膀表现的相对饱满而润泽,把妇女温和柔顺且实实在在的一面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剪纸工作者在制作人物剪纸的时候会先把一个主要的形体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且让其作为视线的焦点,然后再对人物的动态进行设计,并通过刀剑、袍服等装饰对周围的空白进行补充。这样的构思可以将物像着重表现出来、画面也会更加丰满、节奏富于变化、画面整体融洽精美。以蔚县剪纸中的“关公像”剪纸为例,这种类型的剪纸作品会将关公的肩膀进行加宽,宽度基本上和他分开的两条腿的宽度是相同的。他手中拿的兵器拔高了作品,剪纸艺人在其身上刻制了一条盘龙,这样关公看起来英俊豪迈。而且,对他的服装进行更加细致的处理,比如在他的鞋子、腰带上刻上纹理等,而且没有再对脖子进行刻制描绘。整幅剪纸浑然一体,豪放中包含着些许精致,精致中又包含着力量。

4.3 脸谱剪纸

蔚县人对听戏有着浓厚的兴趣,蔚县民间有“八百古堡,七百二十八戏楼”的说法。因为这样的兴趣使得蔚县剪纸将人物剪纸为基础从而派生出脸谱剪纸。

著名文艺家冯骥才先生曾说过“脸谱是蔚县剪纸的符号”。所以剪纸艺人非常注重脸谱的设计,尤其注重戏曲人物面部的描绘。但是由于戏曲人物当中的女性的头部的装饰相对复杂一些,如果完全将其刻制出来则会使作品显得繁琐复杂。所以,剪纸工作者就进行简单化处理,通过面多线少、实多虚少的手法,使得整个作品更加规范、有条理。和女性相比较的话,男性的头饰则比较少,如果按照实际的情况表现出来会使其显得比较单一,因此,剪纸艺人对其最特别的地方进行更加细致的处理,比如根根分明的胡须。

蔚县剪纸是蔚县现实生活的一种表现手段、蔚县文化发展的一种呈现方式、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基石,对蔚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五、总结

蔚县剪纸是以宣纸为原材料,先进行刻画然后进行上色,由蔚县的人们在长时间的生产劳动中而创造出来的剪纸样式,且蔚县剪纸具有很高的艺术与审美价值。这篇文章着重从蔚县剪纸独一无二的制作技艺、变化多样的题材、协调的布局和鲜艳的色彩等六方面着手,根据蔚县剪纸的艺术特征进行细致的描述,从而总结梳理出蔚县剪纸的特别之处,为蔚县剪纸的继承与发展贡献一丝薄利。

参考文献

[1]刘晓. 蔚县剪纸传承人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2]刘杨,闫浩池,晁梦阳,苗会江.蔚县剪纸艺术研究[J].艺术品鉴,2021(12):63-64.

[3]白雁珍.浅析剪纸艺术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以蔚县剪纸为例[J].西部皮革,2020,42(15):21.

[4]高德飞. 中国剪纸纹样设计在民间艺术中的应用[D].天津美术学院,2020.

[5]张青.蔚县剪纸 演绎指尖上的精彩[J].共产党员(河北),2020(04):45

[6]程奥冰.蔚县剪纸 刀尖游走在纸上的艺术[J].旅游,2019(02):88-91.

[7]穆亚楠.试述河北蔚县民间剪纸艺术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8(17):41.

作者简介

任旭敏(1993——),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北方少数民族美术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