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演员如何运用外部技术与手段捕捉人物形象

陈梦妮
  
卷宗
2022年17期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摘要:演员的艺术创造,不仅要创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还需要创造出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让观众感受到和理解到,这才是演员创造的目的。外部造型和演员的形体动作可以帮助演员进入角色并激发演员的创作激情。

关键词:外部造型;人物形象;形体动作

1.化妆和造型

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童超先生在饰演庞太监一角时说:直到演出前换上服装把底彩擦到脸上,并在镜子中看到了自己一张眉目不清的脸孔时,他才真正地把握住了这个男不男、女不女、人不人似的人物的自我感觉。这也说明通过从外部入手去捕捉人物形象能帮助演员把这个人物雏形逐渐清晰明了。这对帮助演员塑造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在话剧片段《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饰演了颂莲,这是一个读过书的女大学生,父亲去世后,贪婪的继母为了钱将她嫁进了陈家。话剧的时代背景在民国,以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有力的控诉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表达那时期人们对挣脱封建礼教牢笼的束缚及对自由的强烈的渴望,借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背景,通过颂莲等女性的抗争从而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平等。从时代上来说这不是一部现代剧,话剧的时代背景早于现在的我们几十年光景,那个时代的女性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是被压迫的对象,那时和现在的我们不同的,所以剧中的服饰,化妆,走路,步态等等,都有讲究。

在初读这个剧本,了解到颂莲这个人物时,我的心里就形成了一个人物雏形:19岁的年纪,大学未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个吃人的环境下她是最单纯的那个人。在排练前期没有带服装和造型,直接穿着自己的服装下地排练,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我去试着找寻那个年代的人物感觉,感受她在那个时候那个背景下的思想、情感。虽然我逐渐理解了人物,对人物的整个行动线很清楚,但是总觉得缺点什么,甚至在一次次的排练和磨合中变得疲惫,创作激情消退了许多,通过和搭档商量以及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确定了角色的服装以及造型,并且在之后的排练中都将服装带上。在第一次穿上服装后,感觉和前几次的下地排练不一样,颂莲这场戏的服装是一套大红色秀禾服,红色布鞋,盘着低发髻梳着齐刘海,我穿上一身大红色的秀禾服,再换上软底布鞋,带上刘海假发片,将头发盘上发髻,拿着手绢在舞台上开始踱步,裙子的长度和大小限制了我的步伐,我不再像排练时穿着休闲裤那样走的随意,因为裙子会自然而然让我像那个年代的女性一样走路,一小步一小步的迈出去,穿着软底布鞋走路也和运动鞋不一样,步子更小,更缓慢,穿着软底布鞋是不可能像运动鞋那样大幅度走路的,在这个时候我就不需要刻意去控制走路的步伐大小,因为它已经被服装给桎梏住了。通过外部的服装和造型,触动了我内心的情感,让我更加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时代的人,增加了我在舞台的自信和信念感,在穿着服装排练后,我又给自己增加了一些符合规定情景的动作,在排练中和搭档交流时碰撞出新的火花,甚至有些交流的细节是产生于下意识的。塑造颂莲这个人物时,我通过进行前期案头工作的分析,然后下地排练,再通过服装造型,化妆等等外部技术和手段辅助演员使其更相信规定情境,增强信念感以及舞台自信,同时刺激演员内心感受,通过从内部-外部-内部-外部这一系列过程完成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2.典型形体动作

在表演艺术中如何去正确捕捉人物形象,从而塑造角色,就要抓住其典型形体动作。典型形体动作指角色身上最具代表性形体动作,能让观众最直观的看到和感受到的。一般在创作阶段,因为个人的主观性很大,所以当拿到一个角色时,要一下去抓住内心,准确把握住内部性格是很难的。正因如此,在创作初期可以试着先从抓住外部形体特征入手,眼神、手势、步态这三点是区别人与人最明显的特征。于是之所扮演的王利发这一角色正是准确的抓住了王利发三个年龄段的眼神、手势、步态才使得这一角色从外形上看来真实贴切。说的再细一点则包括:1.说话的语调语势,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语速快慢,声音大小,音色,习惯性毛病,口头语等,以及多言还是寡语,说话时的面部动作特点等。2.走路的步态节奏,手势以及形体的习惯性动作及风度等、平时的衣着打扮(穿戴反映一个人的审美观)、言谈笑貌、眼神的表达、面部表情、手势的运用、动作的灵巧和笨拙从外部来说,特别是与众不同的神态、不同的待人接物,对人对事的态度、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逻辑、不同职业的习惯动作,如到理发店洗头,从洗头的技巧,动作是否麻利干净就能看出谁是新手谁是老手,这些都是典型形体动作。演员在创作阶段通过对角色的理解,为其设计标志性动作去进行二度创作。

在话剧《千秋红岩》中,杨玛丽这个角色穿着旗袍且旗袍侧边的叉都开得很开,所以穿上剧中服装后,就不能像是在穿着自己服装时那么放松,背要挺拔,我设计杨玛丽坐凳子时不会全部坐完,因为她要保持一个挺拔的体态,凳子只坐三分之一,两腿交叉翘起,我还给她设计了一个习惯性动作,每当杨玛丽在剧中想使坏在思考的时候,穿着高跟鞋的右脚就会不自觉翘起,鞋头方向会不自觉跟着自己的思绪顺时针绕圈圈。根据剧本我给她设计的音调比较高,说话的时候不自觉就会带着娇媚的感觉,比较符合她的人物形象和身份,因此我带着设计的典型肢体动作,符合规定情境和人物的穿着以及说话方式进入到排练中。

形体表现力对于演员来说很重要,要想把不同外貌、不同职业、不同体型体态、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准确地体现在舞台上,更要加强形体表现力的训练,使其在创作中运用自如,达到符合人物性格、人物特征、符合规定情境的创作目的。

3.结语

对于一名演员而言,“化身于角色”是一种演技。一个优秀的演员不仅可以扮演与他自己的个性不同的各种人物,甚至对于演员的年龄、性别全不相同都能适应,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是个男演员,可由他反串的女角,表演的是惟妙惟肖,这都是他们“化身于角色”的卓绝本领。要做到“化身于角色”,还需要经历一个创作过程,从形入手,捕捉到神。演员艺术创造在于创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与其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这是演员进行表演创造的目的。在这样一个创作过程中,演员的外部造型化妆和形体表现力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M].刘杰,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2] 苏童.妻妾成群[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陈梦妮(1992-),女,四川省凉山州人,艺术硕士,研究方向:戏剧。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