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幼儿时期是个体品性形成的初始阶段,该阶段的培养内容和方式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主要活动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游戏活动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可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提升幼儿文化修养以及文化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应用较广,为进一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开发及应用,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利用家园合作促进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游戏活动、聚焦幼儿兴趣开发传统资源。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游戏;应用
引言:教育人类学认为,要正确理解教育,就必须考虑教育中有意义的关系的广泛发展,这超出了以往教育界认为是孤立现象的范畴。当我们考虑扩大学前教育课程时,这个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学前课程不仅是指幼儿园班级,还指儿童的学习经历、预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其中,儿童生活的民间文化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影响层面和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内容涉及语言、礼仪、民族游戏、社会活动、民族文化习俗等,为幼儿园及学前教育课程创造了宽广的教学空间。其中,民间游戏更体现了丰富性和重要性。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发展中形成了特色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凝聚。现代幼儿教育强调德育、美育,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时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幼儿感受民族文化,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主要教育形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下,能够大幅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使幼儿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二)丰富游戏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多样、形式各异,包括诗词歌赋、书画剪纸、饮食礼仪、陶瓷服饰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游戏活动,使游戏活动更丰富,能够为幼儿提供差异化活动,避免幼儿在重复性游戏活动中失去参与兴趣,使幼儿在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游戏活动中身心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路径
(一)创新游戏活动形式,多维融合传统文化
为提升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注重创新游戏活动形式,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与游戏内容的融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协同性,有机结合诗词歌赋与韵律操,促进幼儿在做操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资源中的《三字经》、《百家姓》等,都具有较明显的韵律节奏,只要对其学习形式加以改编和运用,就能展现出更多的艺术美感。这对于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认知能力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而且对于锻炼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也发挥着巨大的正面作用。以《三字经》游戏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先对《三字经》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并从中提取朗读和背诵的规律技巧。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和情感阅历,很难准确汲取这段内容的思想精髓,所以教师可通过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对文字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使幼儿在做动作中能够更好地解读内容的具体大意,也可采用表情、肢体语言、说唱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内容的思想情感,通过对知识内容记忆与动作技巧实践,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灵的沟通和互动,从多种层面让幼儿对内容的理解。此外,为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开展“朗读小达人、全能小明星”等竞赛活动,让幼儿喜欢对《三字经》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二)美工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传统节日
美工游戏是幼儿动手创造实践的主要游戏,备受幼儿喜欢。通过手工制作、绘画剪纸的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美工游戏活动中,可将传统节日作为活动主题。例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主题美工游戏活动,可带领幼儿剪窗花、写福字、合作制作龙舟、包粽子、制作花灯、趣味灯谜、闹花灯、猜灯谜等活动。以传统节日多种形式的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游戏活动中,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兴趣及需要,幼儿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促使各类游戏活动高效地开展。
2.地方特色
首先,教师应为民间游戏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身体和心理环境。例如,在创造物理环境时,教师为儿童准备了足够的游戏材料,采用分隔游戏空间,从而给儿童提供足够的空间感并减少儿童之间不必要的干扰。其次,教师要有组织地开展游戏活动,可以根据不同区域实施活动。一方面,教师根据不同的区域摆放针对幼儿喜欢的游戏资料,例如益智区的“抱牛”等民间游戏,艺术区放置传统民间工艺品。另一方面,通过将民间游戏资源用于一日活动,教师可以创新的利用民间游戏资源。如教师组织民间游戏“跳跃”活动时,幼儿在跳的过程中可在每个网格中填写相应的数字。这样,不仅渗透了科学、健康、语言等领域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和幼儿一起进行创新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娃。
(三)开展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智力游戏
中国传统益智游戏种类丰富,很多游戏在促进3-6岁幼儿心智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访谈,有1/2以上的幼儿园会将传统益智游戏融入幼儿游戏活动中。我们在大班的区域中投放了“七巧板”智能拼图材料,对幼儿想象力、空间形象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更有价值。七巧板蕴含着古人智慧的益智玩具,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地与幼儿园游戏有机结合,既丰富了游戏内容,又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影响。除七巧板外,围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国古人所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同时也是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棋戏”。我园大班开设围棋兴趣课,聘请专业教师系统讲授,并定期组织“趣味围棋赛”。这种以兴趣主导的传统文化游戏活动能满足幼儿的个别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能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幼儿的思想品格与德育认知,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应结合不同游戏特点设计游戏活动,使幼儿感受不同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原君芳,刘媛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游戏活动的探索与实践.2022(11):12-13.
[2]袁建岚,王明珍,刘春霞.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角色游戏创建.2019(08):117-118.
[3]王洪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2022(0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