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研究

杜福芳
  
卷宗
2022年17期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立足思政课堂,探究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有利于推进学校法治教育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也有利于推进大中小思政教学一体化。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法治意识;中学生

当今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不但是人民的一种社会信仰,而且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对处于拔节育穗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如何以思政课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成为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的研究课题。

一、研究现状及趋势

目前国内关于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个学段的培养和实践研究,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进行宏观地研究。

高中学段的研究大多依托于旧版教材。需要依托新版统编教材,立足思政课堂,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

目前对新版思政课教材中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不足,利用思政课堂主阵地和依托新版统编教材开展活动型课程来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尚有很大空间,未来更加微观、更加系统地依托新版统编教材的研究会层出不穷。

二、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1、实际意义

(1)有利于推进学校的法治教育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教育部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开展专题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中小学法治知识课程设立和教材编写的实施方案,并在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法治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法制教育是重要部分。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研究有利于推进学校的法治教育。

(2)有利于落实学生的法治素养

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法治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之一。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法治意识是核心素养之一。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都聚焦到“法治”,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理论意义

(1)有利于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

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研究依托新版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有效处理好初中和高中在法治意识培养方面的衔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有助于推进大中小德育工作研究一体化,大中小思政工作研究一体化。

(2)有利于推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研究纵深发展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虽有法治意识培养的相关内容,但是尚未以体系的形式呈现出系统化的特征。该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法治意识培养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法治意识培养体系化、系统化,从而推动高中政治学科理论的发展。

三、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1、坚持一体化培养

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

要打破之前相互隔离的学段的教学状态,跳出只关注只培养本年级本学段学生法治意识的思维定式。本研究尝试从一体化视角探寻实现初中和高中有效衔接的路径,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推进思政课一体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分享教学经验,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共同为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服务。

2、研究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一门学科的课程目标、性质、教材、学时、实施建议和评价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中,蕴含了国家对学生发展的期待,包括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指导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目标。

在运用新版教材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新版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进而撰写具体的教学设计来指导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检验认识方法、落实新课改理念,再在反思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探索。

3、立足课堂主阵地

立足思政课堂主阵地,承担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开展活动型课程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

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教材,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社会法治事件出发,教师选择与学生相关和关注的真实事件,调动学生探究思考的积极性,进而通过深度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参与辩论,达到理解和运用法治知识、提升参与法治生活的能力,培养初中生法治观念和高中生法治意识的核心素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法治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一。立足思政课堂,以思政课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以实际行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韩震,朱光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