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摘要: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劳动、鼓励奋斗。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社会的协同作用,以及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面临的问题以及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
1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面临的问题
1.1 新时代大学生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
劳动精神在不同时期内涵不同。改革开放之前,国家贫弱,老百姓物质贫乏,彼时的劳动精神以吃苦实干为主。自我国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之后,劳动精神不只是吃苦,而是融入了崭新要素,如文化知识、科技创新等。劳动精神融入时代精神,不仅品质可贵,而且力量庞大,能够极好地助力实现中国梦、破解发展难题。但是,当代大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劳动主要是体力劳动,难以实现创造财富的梦想,难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因此,部分学生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他们认为都大学毕业了还从事工资低又辛苦的工作丢人,找不到既轻松又赚钱的工作还不如宅在家。这其实是新时代大学生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缺乏对劳动人民及其劳动成果的尊重所造成的。
1.2 新时代大学生缺乏对劳动价值的心理认同
当前网络上的新闻铺天盖地,大学生缺乏对资本逻辑辩证理解的能力,容易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一些大学生醉心谈论社会成功人士和成功业绩,关心什么行业最赚钱,但并不关心劳动过程,有着不劳而获想法的大有人在。劳动精神提倡奋斗、精益求精,他们对这些理念却不认同,出现一些“佛系青年”。反之,一些大学生看到劳动者权益未被保障的案例,把这些负面现象人为放大。而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还没完全形成理性思辨能力,对于这些不良社会现象还不能正确认识,认识不到劳动的意义与重要性,劳动认同受到打击。
2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路径
2.1 增强学生将学科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自觉意识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全面进步,各种新兴产业、新兴行业及新兴社会分工和劳动形态层出不穷,社会治理水平与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他还强调,要“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仅要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向同行,还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同频共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变革皆因科技而产生,如果没有初心不变的定力和责任担当,没有科学应变的本领以及新技术运用的能力,则很难成功抓住成长成才的机遇。
2.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内化劳动精神
2.2.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弘扬和践行劳动精神的能量支点,大学生要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劳模故事,主动地去感知劳动精神。树立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观,要尊重劳动,反对不劳而获,坚决抵制享乐主义、惰性思维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要把劳动看作生活的乐趣,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个人劳动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让劳动创造更大价值。
2.2.2积极投身实践,练就过硬本领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大学生要厘清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关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坚定的理想信念下是勤勤恳恳的努力和面对问题迎难而上的勇气。培育和践行劳动精神需要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不断提升自身劳动技能,练就过硬本领。
2.3 诚实劳动的德行操守
“劳动既是一种生产实践活动,更是一种道德活动,具有最基本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诚实劳动是在劳动过程中应当始终恪守的德行操守,要求劳动者的劳动是在符合法律范围及相关道德规范要求的范围之内进行的,做到遵纪守法,符合劳动道义,遵守相关工作标准和职业规范要求等,既不偷懒耍滑也不投机钻营,既要真抓实干又要诚实守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实践活动与劳动成果之间遵循着必然的因果定律,只有通过诚实的劳动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劳动成果,任何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都会受到必然的谴责和惩罚。要想真正地实现梦想,解决难题和创造辉煌,一方面就需要真真正正地投入到劳动实践过程中,坚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的劳动,另一方面就是要守住做人的基本底线,无论是居于怎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始终恪守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坚持以诚待人,做到诚实守信而不刻意欺瞒。
3 结束语
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所倡导的优良历史传统,也是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动力。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我们正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期和关键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劳动精神培育要始终坚持思想引领、环境熏陶、实践铸就和激发个体自觉,让劳动精神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的精神支撑,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担当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参考文献
[1]王越芬,金英存.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4):56-58.
[2]陈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培育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1(04):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