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服务保障建筑业外施职工为依托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施洋
  
卷宗
2022年19期
北京住总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

摘要:建筑业外施职工(本文所说的外施职工为外地非城镇户口的农民工在本地参与一线施工的建设者)是建筑业发展的根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建筑业劳动力的分散性、高流动性、工作强度高、平均年龄偏高等原因,目前行业普遍通过以岗带训的形式进行技能培训,导致外施职工整体职业能力提升缓慢,无法支撑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本文将依托建筑业外施职工管理服务出发,通过外施企业工会联合会角度探究,以和谐稳定的高技能铁军施工班组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建筑业外施职工;用工制改革;工会联合会

引言:2022年1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建筑业依然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发展方式粗放、劳动生产率低、高耗能高排放、市场秩序不规范、建筑品质总体不高、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建筑业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第一资源,建筑业5366万从业人员成为支撑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但建筑业外施职工始终存在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低、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为企业留住人才的前提,需要让人才拥有归属感及安全感,经过多年探索,本人就职的北京住总集团于2016年联合7家劳务企业成立“外施企业工会联合会”,通过工会组织凝聚、维护利益、引导服务等关键作用,有效维护外施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建筑业用工制度改革发展的历程及弊端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实行统一分配、统一安置的劳动管理制度,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多为固定工。1984年9月1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要改革建筑安装企业的用工制度,逐步减少固定工的比例,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增加合同工的比例。本世纪初,在“两层分离”的基础上,建筑业企业的劳务资源配置步入市场化的轨道。农民合同制工人的用工形式逐渐减少。依托2001年原建设部发布《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87号令)的政策推动,广泛使用以农民工为作业主体的建筑劳务企业逐渐形成。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业的聚集化和分工的专业化,都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传统的劳务管理模式已经逐步显现出一系列弊端,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总包单位劳务管理控制力不强,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

二是用工制度改革推进缓慢,产业工人队伍存在缺口。

三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需要根治,切实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二、找准五个发力点 以“家文化”助推行业高质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做好农民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最大限度把农民工吸收到工会中来,使他们成为工人阶级坚定可靠的新生力量”。外施职工的工会组织应持续深化“平等协商、和谐共赢”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资源保障、系统协调、薪酬监管、关怀慰问、保障权益的工会组织作用,找准五个发力点,以真情实意、真情实感构建全新发展格局,服务好每名建设者。

一是找准党工共建契合点,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工会的落脚点在职工,党的力量在组织。做好新时代外施职工服务保障工作,必须发挥好党组织的凝聚、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外施职工服务优势、管理优势。要着力抓好思想引领、政治引领、模范引领、工匠选树,做好外施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广大外施人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找准组织共建突破点,构建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以工会联合会为主阵地,为各会员单位为切入点,深入推进“1+N+X”体系建设(1 即工会联合会,N 即会员单位,X 即项目工会联合体配套职工小家),在一线建立服务保障外施职工桥头堡,真正让普惠落地,让服务入心,让所有外施职工感受到企业“家”的文化,行业“家”的温暖。

三是找准共抓共管着力点,构建稳定发展的新格局

建立全员参与的“六比”良性竞争机制,即:比工程质量、比安全生产、比工资足额、比疫情防控、比工艺创新、比融合密度。所有会员单位参与到项目施工生产全流程,树立主人翁意识,以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的拼劲与干劲,助力企业稳定高质发展。

四是找准保障权益切入点,构建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通过整合各劳务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工会组织资源,推动已有工会组织持续优化完善,推动未有工会组织的建立健全。通过建设外施职工小家、外施职工暖心驿站、职工书屋、夜校等设施,为外施职工提供教育培训、权益维护、民主管理、困难帮扶、文体娱乐等多元化、常态化服务,打造成工会资源汇聚中心、外施职工服务基地。

五是找产业培育发力点,构建高质发展新格局

建立队伍核心竞争力,实现外施职工“两大转变”。即:由单纯的劳动竞赛向安全质量、技能技艺的专业专班核心实力赛转变;由传统的技能工种竞赛向工艺工法、素质能力的工匠技能赛转变。围绕重点工程质量创优、技术创新、管理创效等方面,建立“双竞、双比、双提升”的长效机制,即班组竞赛、工匠竞技;班组比作业实力、工匠比职业技能;提升队伍核心竞争力,提升职业能力素质,让外施队伍有发展、外施班组有专长、外施人员有干劲,外施人才留得住,激发劳动热情,提升职业素质。

结论

建筑企业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一线外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合法权益、深化服务保障,以真心换真心,引导外施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充分激发建筑业外施职工实现“人才梦、致富梦、幸福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调动所有外施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共同谱写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重磅发布《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建市〔2022〕11号.

[4]邓秀华.加强和创新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职工教育,2011(06):39-40.

作者简介

施洋(1989.10—)男,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本科。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