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学生纪律意识研究

魏莹莹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7年12期

摘 要:本文主要讲述当前大学生纪律意识淡薄,利用小案例分析纪律淡薄表现,分析其背后存在的原因,以及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纪律意识;学生管理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纪律,在学校里,纪律是保证学校正常秩序、维持学校安定、形成良好校风的重大举措。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在本文中讲的大学生的纪律意识则主要是大学生对校纪校规的认识、认可度等等。在学校里,校纪校规是学生的行为准则,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依据。并且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前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纪律意识对大学生步入社会,自觉遵纪守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大学生纪律意识现状

(一)校纪校规知识缺乏

大学生纪律意识提高的前提和保证就是熟知校纪校规条文、规范、准则。大学生一入大学校门,就会得到一本《学生手册》,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漠视了这本书。在综合测评、评优评先时,才开始发问,然而此时也只是关注了奖助学金、评优评先的管理条例。而对于一些基本的课堂纪律、考试纪律、宿舍纪律却毫不关注,在违纪受到处分之时,才悔之晚矣。

(二)不认可校纪校规

大学生存在漠视校纪校规、不认可校纪校规的问题。在我职业4年中里,发现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学生漠视校纪校规,不认可校纪校规。不认可校纪校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假期不按时归来,却不报告说明原因;因事逃课、旷课,却不请假;擅自离校;晚上晚归宿舍或者不归宿舍等等。同时违反纪律后,辅导员做其工作,但之后还要反复违纪。

案例:A同学擅自离校、旷课3天。

该生因女朋友缘故,擅自离校,却谎称其爷爷生病住院,他前去看望。为确认其所言真假,故与其父母联系。该生回校后不认可老师与其父母联系行为,并且声称自己是成年人,有独立行为的能力,自己旷课并不代表不学习,他有能力有权利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和行动去向。在找其谈话过程中,发现该生严重缺乏校纪校规知识,并且及其排斥校纪校规。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个性过强,追求自由,行为散漫,对自身要求不高、不严,在学习、生活中,只要自己方便就行,哪管什么纪律,在他们的头脑里,没有“纪律”概念。这说明少数学生违纪后没有引起思想上的高度警觉。

(三)纪律观念偏差

很多人都听说一句话,并且很多学生一入大学校门,就把此句话挂在嘴边。这句话就是“没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这句话从侧面也反映了大学中存在的一种现象“不以违纪为耻,反以为荣”。大学生因为某种原因而没能够遵守纪律,他们不会因此感到难过、惶恐,反而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或者认为违反纪律凸显了他的个性,从而沾沾自喜。另外部分大学生还很反感纪律、排斥纪律,认为这些都是条条框框,如一些学生对校园里的宿舍吵闹、迟到旷课等不良现象不仅表示默认,还嘲讽严格遵守纪律的同学。更有甚者,把这种不良纪律观念夸大渲染。

案例:2013级新生B同学,踏入大学一两个月,染上一系列恶习,打游戏、旷课,多次做其工作,屡教不改。在大一第一学期课程结束后,挂了4科,再次找其谈话,他说道:师兄告诉我,平时不用学习,期末考试的前一个月看看书就可以了。

此外,少数违纪学生受到批评不脸红,受到处分不胆怯,对学校的处分听之任之,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更有少数同学受处分后,与学校消极对抗。

二、大学生纪律意识淡薄原因

(一)个人原因

首先,大学生对从他律到自律的角色转换还不适应。大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摆脱了高中高压式的教学与管理方式,步入了相对宽松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不再有老师父母的耳提面命,而是依靠大学生自觉去遵守纪律,进行自我约束,但部分大学生自制力较差,行为散漫。并且部分大学生存在“考上大学,光宗耀祖,万事大吉”的思想,从而导致他们缺乏理想,缺乏更高的人生追求。其次,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思想敏锐开放,更多的崇尚自由,重视自我需求,但大学生人生阅历、心理成熟度,都还有很大不足,导致他们在追求自由、重视个人需求之时,在思想上不能明辨是非,在行为上存在偏差。往往做了违纪的事还不知错在哪儿。最后,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与学习压力,造成部分大学生生活学习目标不明确,行为存在盲目性。以上两者在学习上会存在盲目性,因此很大程度上不会遵守本专业的课堂纪律,导致平时不注重各门功课的学习,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等。

(二)家庭原因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说,现在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寄予的期望更加浓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更加急切。因此在家庭管理中过度严厉,要求子女事事进步,样样第一。一方面,来到大学后,大家都是精挑细选而来,在很多地方不再容易拿到第一,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受挫之后,不能正视挫折,一蹶不振,然后漠视一切,包括纪律。

案例:学生C,因在班级投票选举中,发现同学D未投其赞成票,而对D同学大打出手。在找其谈话中,发现该生有被害妄想症,心理老师介入后,发现其因在大学各类评比、选举中受挫,总认为别人对其不公平,针对他,所以才导致其有此行为。

另一方面,过高的期望与严格的管理同时也加重了孩子的叛逆。上了大学,远离了父母,脱离了高压,叛逆心理开始无拘束膨胀,导致违纪行为。还有第三方面,父母虽然对孩子寄予厚望,但也不免溺爱孩子,只重视孩子成绩好,有时会忽略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这是使得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校纪律的重要原因。

(三)学校原因

1.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中学教育大部分还属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忽略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化人的全面发展。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现代大学生身体素质、自理能力、基础文明水准都比较差,许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格缺陷。很多学生的学习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考大学,为了找到好工作,获得好待遇、好地位,然而对于学习的真正意义、目的,即受教育为谁服务难以形成正确的认识。

2.学生管理不到位

一方面是学校管理队伍素质不达标,管理方式落后,许多纪律条文都未得到更新,不适应现代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有些违纪情况没有可以参照条款,处分没有依据。另一方面,学校管理队伍中的老师思想比较陈旧,不了解现代大学生的成长状况,把他们想象的过于成熟懂事,认为他们自己能够管理好自己,不必多讲,即使有学生违纪,也只是拉过来讲讲大道理。

(四)社会原因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导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存在多元化。当今的大学生成长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他们的知识与认知来源于此背景下的社会和实践,受到其中一些消极的、不良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与冲击再所难免。其中西方的自由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冲击性。另外,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社会上对一些不良极端行为的大肆渲染,都极大的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负面情绪也随之加剧。

三、增强大学生纪律意识对策

(一)加强入学教育

在大学生走入校门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做错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以正面教育为主,同时辅以学校违规案例,起到震慑作用。

(二)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

学生工作队伍肩负着管理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水平,加强学生工作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学生工作队伍是管理者,因此要非常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在管理学生时有规可依,有制可循。学生工作队伍是引导者,首先要做出表率,以个人品德、能力、素质和人格魅力来做好榜样,成为学生的标杆。话说“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学生工作队伍是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为说服学生提供后备力量。

(三)引导学生从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

基于现代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大学生自主意识都比较强烈,在学校里,他们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受管理的主体。学生具有向师性和依赖性,但是他们并不盲从,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在管理学生时,抓住学生这一特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强调自我监督意识与自我监督能力的培养,如此转化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角色,引导他们从被管理者成为自我管理者。

(四)把纪律教育与大学生自身利益结合起来

要提高大学生的纪律意识,增强纪律教育实效性,在管理学生的工作中,要实现大学生从“利益认同”到“价值认同”的转变。学校的规章制度在约束学生的时候,要尊重和关心学生的利益需要,对学生的合理要求加以引导和满足,并且从根本上帮助其实现好自身的利益。利益一旦得到满足或者说大学生认识到纪律和自身的利益之间的关系,学生就会主动接受纪律要求,获得认知,并且把它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实现从“利益认同”到“价值认同”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09.

[2]杨元业.论大学生纪律冷淇现象的成因及桥[J].中国电力教育,2003,3.

[3]白玉芳.纪律教育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3.

[4]景克宁.论纪律[J].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1,2.

作者简介:

魏莹莹(1987—),女,河南信阳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