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动员青年的新路径探索
摘要:新媒体是青少年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少年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当前,青年一代利用新媒体仍存在着传播主体模糊、内容乏味、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要科学地确立新的思想观念、优化新的宣传机制、改革新的动员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介在动员青年中的竞争优势、优化动员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共青团;思想观念;竞争优势青
引言:新媒体近几年发展迅猛,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新媒体不仅为共青团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青年群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同时也为青少年的成长和成才提供了新的途径。年轻人是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主要力量。统计数字表明,在我国互联网用户中,年轻人占70%以上。各地团委纷纷通过新媒体,积极主动听取青年的呼声。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有效地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已成为当前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准确地认识新媒体时代青年动员的新形势,深刻认识当前青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地分析当前共青团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发展步伐,聚焦主责主业,积极主动作为,更加有效地引领凝聚、组织动员和联系服务青年。
1.新形势带来新机遇
回顾我们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可以说是一部青年奋斗的历史。革命时期,青年团组织的组织,以宣传、请愿、罢工、罢市、罢课、暴力抵抗等方式,依靠部队组织、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动员,引导青年进一步明确革命的方向和路径,调动革命斗争的积极性,增强青年思想自觉。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阶段,共青团动员青年的方式或多或少地带有了一种群众运动的政治成分,动员的形式是集体学习、开会、听报告等,主要是关于理想信念的教育,更注重从精神层面上对青年人进行动员,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点燃青年人为国家奋斗的热情。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的年轻人聚集到了网络上,后单位制时代的组织动员效果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这为共青团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动员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团组织紧紧把握新时期青年的主动权,借助新媒介搭建团属的网络空间,为新青年搭建新的活动平台、新的交友方式、新的联系平台,努力打造新媒体时代的网上共青团。新媒介在青年动员中具有与传统动员方式相区别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使共青团动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为其提升影响力和动员能力提供了新的机会。
1.1新媒体的自发性催生动员主体多元化
新媒体让人人都有了话筒,人人都能在网上有一定的发言权,人人都能在网上快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如此一来,大部分原本因为行政、行业等原因而分道扬镳的年轻人,都会在网上迅速聚集起来。这些年轻人的中坚力量,可以调动所有人的感情,调动所有的社会资源,形成一股无法估量的力量。这种以新媒介为媒介的青少年动员具有自发的、非中心的特点,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手段来渲染、扩散和强化公众的社会心理,动员和调动网络和网络资源,使真实事件成为网络热议事件。共青团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进行正确的正面引导,实现“一声呼唤、群起响应”。
1.2新媒体的交互性凸显动员客体主体化
以往的共青团工作多是以横向划分的组织机构设置方式和工作方式进行,虽然其制度日益健全,但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青年群众基础,降低了共青团在青年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共青团看似日渐游离于青年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那些兴趣不同的年轻人,开始寻找共同的兴趣、价值和追求的机会。借助新媒体,年轻人之间的身体距离迅速缩短,同时也能在互联网上迅速、高效地缩小年轻人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之间的心理差距,从而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朋友圈”与互动方式。这意味着,在新媒体的兴起之后,与传统时代的青年相比,青年的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青年的动员更多的关注。青年根据自身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特点,自发开展各种地缘、情缘、趣缘等,共青团也充分认识到要以青年需求为牵引,找准和青年需求相匹配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引导青年和共青团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新型主客体关系。
2.新机遇难掩新问题
2.1在传播主体上,共青团的影响力逐渐稀释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时代正在形成,中国年轻一代的生存状况正在发生着改变。从以工作为中心的年轻人到以“蚁族”、“数字蓝领”、“自由职业者”为主体的“年轻人”,到“自组织”的“年轻人”。新的互联网媒体“去中心化”的特点,为青年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团组织界限,获得了一定的动员力量。有些人更是将网上的网络动员,变成了现实的线下行动,集体行动。青年团员在认识到网络动员的力量可以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时,会使共青团工作从局部的形式边缘化走向实质边缘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共青团的主导地位。
2.2在传播客体上,青年的注意力逐渐分散
随着娱乐的碎片化渗透到年轻人的生活中,他们渐渐失去了对互联网的控制,变成了“躺平青年”,无法放下自己的手机。大部分年轻人都沉迷于此,浪费了很多时间,但什么都得不到。一些年轻人表示,随着新的互联网媒介的发展,他们的听写、注意力、社交能力都在下降,甚至有不少“社恐族”,他们宁愿一个人待在家里,也不愿意做任何事情,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就意味着,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要想获得持续的注意力和认同,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要想引起青年的注意,就必须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把青年的注意力转移到青年身上,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化为实际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青年,让青年感受到共青团就在身边,是他们的知心人、热心人、贴心人,长此以往,形成共青团对青年的持久吸附力,这样才能保证动员青年有力有效。尽管团委在新媒体领域中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新媒体”矩阵,但往往忽略了青年的职业类别、教育程度、性格特点,从而使其陷入自我倾诉的困境。
3.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动员青年的新思路
3.1科学树立新理念
“要发展党和国家的事业,首先要发展青年。”这就要求新时期的共青团必须坚持“以青年为本”的思想,紧紧抓住青少年的需要,树立新媒体思维,充分认识新媒体在动员青年中的重要作用。借助新媒介,通过对媒介进行更新,通过青年思维、青年视角、青年智慧、青年语言、青年表情等手段,来扩大“意义共识”的空间,实现更好的沟通效果。同时,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和重构共青团的组织和工作过程,探索打破科层制,逐步实行扁平化的联系动员,以实现信息传播领域多对多的双向多方信息交流。要强化团组织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智慧团建、团建等平台,掌握全团团员、团干、团组织架构等基础数据,扎实开展“三会两制一课”和党史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提高共青团工作的规范性、时效性和透明度,更好地整合青年资源,提升服务青年能力。
3.2优化传播新机制
要打通团属传媒资源链,使各方面资源、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能融为一体,将理论阐释、价值观念、鲜明立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强有力的媒体资源链条。加强团属媒体阵地建设,加快与“两微一抖”等新媒体融合,促进团属新媒体应用的集群化,形成规模效应的网络矩阵。要充实团属新媒体的内容,以青年喜爱的话语、喜爱的方式,走进青年、联系青年,让宣传更有谱、有料、有识、有用、有情、有趣,让动员更有力量、更有成效。
结束语
综上可知,新媒体时代,共青团通过网络,可以有效地收集青年对本次活动的真实评估,建立起一种良性的激励机制,将青年反馈的问题及时整理、归纳、分类,客观分析活动开展的不足之处,及时反映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增强青年获得感。
参考文献:
[1]朱丽娟.新媒体时代青年工作途径探索[J].现代企业文化,201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