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与管理中的应用

郑燕
  
中国地名·工程与建筑
2022年17期
广西建工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1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建筑规模扩大迅猛。导致对建筑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必须不断吸收新的技术。然而, BIM技术是目前建筑行业比较超前的建筑数字化信息技术,它能建立虚拟模型,将建筑工程的生命周期完全展现。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施工质量管理问题,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的更新,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开展建设工作,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筑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其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表明我国建筑行业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保证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容较多且程序较为复杂。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机制,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就得采取有效措施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从个人想象空间局限向数据模型可视、虚拟、直观升级来保证施工质量,而在现阶段BIM技术的应用对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原则

①标准化原则,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坚持标准化管理原则,树立统一的管理规范,加强对管理全过程的有效统筹。一般认为,一切管理工作的落实都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要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并同时针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要素建立标准。包括施工人员队伍的素质标准、包括施工工艺的标准、施工技术的标准、施工材料的标准、施工设备的标准等。同时,在标准化原则的导向下,应用BIM技术建立场内临建元素标准化族库、工法BIM模型样板引路完善技术交底工作,对施工人员的作业操作进行指导, BIM模型可视、直观尤为重要。②全过程原则,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和管理人员同样需要落实全过程的管理原则。利用BIM技术协同管理功能,由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高效协同的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全方位管控。任意角度的查看BIM模型中的任意位置,呈现三维实际情况,弥补个人想象空间不足,保证了各深化区域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利用BIM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将这一看似纷繁复杂,任务众多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具体分解,层层落实,将BIM模型和其相对应的规范及技术标准相关联,虽然简化了传统检查验收工作,却提高每一个具体环节的质量,弥补了传统全过程控制差的问题。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与管理

2.1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施工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障施工质量控制,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①重视监督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员应当对各道工序进行实时跟踪检查,基于BIM模型可在移动设备终端上快速读取的优点,利用电话、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读取施工作业部位的详细信息和相关施工规范以及工艺标准,检查现场施工是否按照技术交底和相关要求予以实施、所采用的材料是否经过检查验收以及使用部位是否正确等。②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排查。相关监督管理人员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要求,签发整改通知单并跟踪落实,避免后期施工中再出现同样的问题。③记录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将整个跟踪检查、问题整改的过程采用拍摄照片的方式予以记录并反馈给项目BIM工作小组,由BIM工作小组将问题出现的原因、责任主体/责任人、整改要求、整改情况、检查验收人员等信息整理并附给BIM模型中相应构件或部位。总之,只有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督体系才可以更好地控制施工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质量管理

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把好材料质量关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必要措施和有效措施,利用BIM模型快速提取构件基本属性的优点,将进场材料的各项参数整理汇总,并与进场材料进行一一比对,保证进场的材料与设计相吻合,检查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报告、质量检测报告等相关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并将其扫描成图片附给BIM模型中与材料使用部位相对于的构件。首先,企业需要先从材料集中采购的方式来完成切入,保证初始过程中的材料质量,并结合工程设计图纸的内容来做好施工材料的筛选和管控;其次,针对施工材料进场环节,强化材料的验收和检验。针对不符合工程需求和质量标准的材料及时予以剔除,并与材料的供应商进行联系。或者是对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进行更换,或者是直接更换供应商。此外,还需要加强材料的现场存储管理。前两方面的管理是防止材料因供应商的问题而出现质量隐患,而该阶段的管理则是防止材料在进入到施工现场后出现损坏而导致的质量隐患,采取BIM模型工程量限额采购制度。其中,包括温度条件、湿度条件、光照条件等都需要结合材料的性质来做好规划。

2.3树立先进理念,落实质量管理责任

质量管理对于建筑施工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施工企业要能与时俱进,切实将先进质量管理理念融入实际工作之中。要形成零问题和零隐患的理念,这是所有企业的共同目标,通过制度完善实现责任落实,监督施工现场弥补管理隐患,借助持续性的BIM技术培训和教育实现管理动态监督目标,提升现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隐患治理与风险评价的协同推进能够有效消除违规操作,在质量管理方面居安思危并更加精细化地开展工作。

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避免只关注事后管理或处罚,而是要将更多精力用于安全隐患的早期消除,施工现场的负责人承担起质量责任。施工单位可以组织内部的项目现场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排名,针对定期检查结果提出施工质量预警,问题较多且性质严重的项目要及时予以警示,在必要情况下可以要求现场停工整改。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全面实施文化引领,指导项目现场建立起以施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文化,实现观念、制度、行为的全面改进,由条线部门作为核心引导力量,定期到现场组织讲座及主题活动,使得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均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的核心价值,鼓励优秀项目将在施工实践中总结的质量管理成果推广给更多项目,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

2.4及时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建筑技术管理中影响施工过程和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技术交底为书面文字加口述,现在是增加可视化内容,其中利用BIM模型生成4D施工模拟为可视化交底方式之一,组织参与施工的所有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采用多媒体可视化交底的方式,对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进行详细的讲解,可视化直观不抽象的优点,确保参与施工的每一个人都要在施工前对施工的过程认识清晰。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基于BIM模型对下级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下级负责人对施工小组成员作技术交底,通过逐层传递,每一位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都能了解其设计意向及质量标准,从而更好的落实施工计划,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工程,确保建筑工程的建造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BIM技术在施工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甚至建筑行业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重视BIM技术应用在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不断完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提高施工质量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强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J]. 决策探索(中),2019(10):40.

[2] 杨丽田,赵志曼,何济源 . 基于 BIM 技术的工程施工阶段精细化管理 [J]. 科技和产业,2020,20(1):6.

[3]齐宝库,张美琪.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2021(4):360-364.

作者简介:郑燕(1982—),女,汉族,四川人,本科,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