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

贾英清
  
中国地名·工程与建筑
2022年39期
绿城乐居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后浇带作为建筑施工中改变沉降、温差、结构变形等引起的复杂内力的重要预防措施和有效的解决途径。其施工周期长、细部处理繁琐、防水要求高等特点是后浇带施工中需重点关注的因素。本文对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后浇带按照设置的作用不同分为温度后浇带、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3种类型。利用其后浇带施工工艺达到具有变形缝的功能和作用,节省工程造价、提升建筑的使用性性能。

1.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1.1后浇带支撑体系施工的要点。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中,梁板部位模板支撑体系应设置成单独的支撑体系,严禁在后浇带部位采取二次支撑或在改变该部位梁板受力性能的方式进行施工。避免因改变后浇带部位梁板的受力形式,而引起的梁板裂缝和变形。后浇带部位的支撑体系常见的有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钢管柱独立支撑体系、临时混凝土柱支撑等形式。钢管柱、临时混凝土柱截面大小和柱间体系应进行专项设计,确保其稳定性、安全性、变形值满足要求。

1.2后浇带模板施工的要点。后浇带施工中的模板需要按照施工图设计位置精准定位,根据后浇带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模板支设方式。沉降后浇带需要从该工程基础筏板到屋面断开;温度后浇带需要从地面以上断开设置。后浇带模板根据施工部位可分为地面下和地面上。地面下后浇带部位往往存在地下水需要采取降水措施,确保地下水在筏板或超前防水层下50cm,同时,因考虑地下室渗漏等问题,后浇带部位混凝土接缝一般采取平缝、台阶缝、槽型缝等做法。接缝形式应根据墙板厚度的实际情况决定,一般厚度不大于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大于3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缝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大于600mm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断面。为了加强防水效果,增设止水钢板或者橡胶止水带加强止水措施。止水钢板和橡胶止水带给后浇带侧模支设施工增加难度,需要确保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截面和止水带板的位置准确。后浇带的施工宽度常见的为700mm、800mm、1000mm、1200mm4种。后浇带钢筋连接可以搭接或不断开增加附加钢筋做法。钢筋是保持原状还是断开,这要由后浇带的类型和设计要求来决定。沉降后浇带的钢筋应贯通,伸缩后浇带钢筋应断开,梁板结构的板筋应断开,但梁筋贯通,若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较大制约,产生拉应力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

1.3后浇带钢筋施工的要点。后浇带钢筋根据其类型和设计一般有3种情况。一是,钢筋在后浇带处断开布置施工。二是,钢筋不断开在后浇带处采取加固措施。三是,筏板上、下层不断开中部止水部位的钢筋断开搭接布置。后浇带钢筋施工根据设计采取相应等级并经复试合格的钢材。钢材施工完毕后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施工。不断开后浇带加强钢筋应注意两侧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4后浇带成型施工要点分析。后浇带的成型施工时间需要根据后浇带类型,所处部位和设计要求、施工监测数据等综合考虑,合理确定后浇带成型时间和成型顺序。后浇带施工时间是确保后浇带功能,满足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等规范规定和设计的要求是后浇带施工的要求。

2.在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2.1在后浇带混凝质量控制的要点。(1)后浇带混凝土中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应在施工前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量和确定掺入种类,明确施工配合比掺入量的误差控制在±2%以内。外加剂应具有出厂合格证、相关产品的性能技术指标满足工程要求。特别是强度、耐久性等功能性要求。(2)混凝土搅拌时间必须满足要求,达到混凝土拌合均匀,特别是参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必须满足要求。确保混凝土质量满足施工需要。(3)后浇带施工缝的剔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100%后进行。做好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接缝面的不密实层表面凿除与浇水湿润工作,确保混凝土接缝满足要求。混凝土的浇筑应与先浇捣的混凝土连接应密实,受力后不应出现裂缝。剔凿应保证完成面为完整粗糙石子面,剔凿完成后用水枪冲洗出石子面,彻底清除混凝土接缝表面的浮浆。(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取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应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时间一般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掺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如有抗渗要求,还应按规范规定制作抗渗试块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5)混凝土浇筑应提前1h洒水湿润作业面。后浇带底部积水应抽干,杂物应清理干净。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满足设计要求,标号应高于两侧混凝土一个标号。浇筑过程连续,避免形成冷缝,振捣密实,面部与两侧混凝土平齐。

2.2在止水钢板的质量控制的要点。(1)止水钢板材料表面无油污,无断裂,无明显锈蚀,材料性能及加工尺寸满足设计要求。通常采取的止水钢板厚度为3mm,宽不小于300mm,弯折宽度为30~50cm。(2)止水钢板连接。钢质止水带须采用双面焊接连接,焊缝应严密饱满,无漏焊,严禁焊穿钢板。钢板固定按照短钢筋头20~30cm一道设置,保证钢板稳固可靠,短钢筋头设置在钢板正中位置。钢丝网应紧贴钢筋头在先浇混凝土侧设置,保证止水钢板埋入深度。在底板上、下面纵横筋每个交接位置采用钢丝满扎固定,避免漏浆。钢丝网的位置应考虑混凝土面凿除的厚度,确保凿除后的施工缝位置止水钢板中间。(3)止水钢板安装应注意迎水面方向,不可反向安装,但是应考虑应止水钢板边的角度对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影响,确保止水钢板下混凝土的密实性。否则可能造成应止水钢板下空气不易排除而给地下水渗漏提供通道。

2.3在橡胶止水带质量控制的要点。(1)止水带宽度不小于50cm,连接采用热压焊接,接头不得设置在转角处。止水带转弯位置应做成圆弧形。(2)止水带并应再用专用钢筋固定,并与底板钢筋绑扎形成稳固结构,避免混凝土浇筑时移位。橡胶止水带的安装位置必须准确顺直,确保其位于结构居中部位。橡胶止水带竖向安装必须安装在同一水平高度,并确保混凝土浇筑高度基本水平。钢丝网应紧贴钢筋头在先浇混凝土侧设置,保证止水带埋入深度。在底板上下面纵横筋每个交接位置采用钢丝满扎固定,避免漏浆。

2.4在架体搭设及模板质量控制的要点。(1)架体搭设材料应复试合格,架体搭设应能满足1次搭设,2次拆除,完全分离设置要求。后浇带独立支撑架体应采用便于明显区别的油漆涂刷标识,避免工人拆除钢管脚手架时误拆。架体顶部木方、钢管严格按照尺寸下料搭设,与周边模板体系分离设置。(2)后浇带处模板支撑系统应在后浇带处混凝土达100%强度方可拆除,严禁在强度未达到之前拆除独立支撑脚手架任何杆件。后浇带两侧建议采用梳齿板支设。

结束语: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或沉降不均等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有效减少变形缝设置数量提升建筑整体使用性能的技术,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廖以威.关于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21,14(06):42-45.

[2]王保定.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J].房地产世界,2020,(16):60-62.

[3]刘春红.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20,(04):25-26.

[4]苗丽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5(02):84-85.

[5]魏伟.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1):12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