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政学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建设愈发需要应用型人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改革,要对三位一体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探索,在财政学课程的三位一体考核改革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知识应用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本文对财政学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政学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财政学;课程;三位一体;考核
前言: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中,通过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能够使人才同时发展自身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专业素质,提高综合素养水平。在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中,要结合财政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加强对学生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践,使学生具备应用财政学知识,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水平,成为符合社会需求和要求的应用型、综合性人才。
一、财政学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重要性
财政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培养财政专业人才的重要载体,在财政学课程中实施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推进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是财政学课程实施中必须要落实的重点内容,因为在财政学课程中,推进三位一体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够加强对应用型、通识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创新财政学课程的模式,提高财政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成效,真正培养出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三位一体考核方式指的是在人才培养的教育活动实施中,要将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构建起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在人才培养的内容上,同样强调三位一体,将公共通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发展迁移能力,融入到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创新上,在人才培养的途径中,要将培养平台构建成三位一体的新格局,包括课堂教学、实训实验、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形成适应市场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水平。在财政学课程的教育中,三位一体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践,是培育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重要路径,也是提高财政学课程教育水平实现财政学课程改革的有力推手。始终围绕着三位一体原则,推动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践,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丰富三位一体考核的指标,全方位的人才的知识技能水平、职业就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一)更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进程
三位一体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政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更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因为在财政学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的知识是由两大部分构成的,分别是理论基础知识、政策基础知识,在早期的课程教学中,重点是以概念和原因等问题的解答为主,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的财政学课程教学重点有所改变,对理论联系实际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更加重视,推进了早期财政学课程内容的更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财政学课程逐步改革。为了适应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财政学的课程教育要在设置课程内容方面进行适当的改变,明确侧重点,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考核要求,要培养学生对财政学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综合考核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课程思维。课程内容布局发生了变化,教学的侧重点逐渐改变,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也必然会进行相应的变化,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脚步。
(二)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财政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实践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要结合财政学的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加强对学生对财政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育,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综合的知识运用能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政学课程考核改革,要结合三位一体的考核理念,展开实践探索,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核,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发展脚步。目前学校在考核学生的能力时,不仅仅要对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情况进行考核,而是要突破局限性,更进一步的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结合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在实践中的知识应用水平,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和能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性考核,站在三位一体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明确课程考核改革的具体方向,始终围绕着三位一体的考核理念,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落实新的考核措施,践行新的考核理念,将三位一体中知识、技能、思维的考核指标落实到实际的考核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在考核的作用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我、发展自我,成为应用型、综合型的青年人才。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财政学课程的考核改革,是全新教育背景下的必然发展方向,特别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财政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要结合三位一体的理念,推进考核方式改革的进程,实现考核方式的创新,真正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实践型的财政知识人才,在财政学课程的考核实践探索中,使经管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有效的培育和提升,强化整体的财政学课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目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财政学课程教学的知识是围绕着理论基础、财政政策、财政收支等知识展开的,以此类财政相关知识为依据,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财政教学的内容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处于灌输式的模式下接收知识,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形成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却缺少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掌握能力。师在教材的基础之上,结合PPT、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学生的主动性不足,教学质量有限,教学效果的考核中,考核标准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验证。为了将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更进一步的提高,提升教学有效性,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财政学课程教育目标,要展开综合性的考核模式改革,用三位一体的考核模式,推进教学质量的更进一步提升,改变现行的考核模式,将经济学类的课程内容更进一步的扩大范围,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不断的拓展视野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政学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策略
(一)革新教学方法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政学课程中,教学考核的核心就是以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育,不再以知识灌输式的讲解方式为主,而是要结合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培养目标,推进三位一体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知识技能、操作水平、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使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改变高分低能的教育局面,促进应试教育的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在改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结合三位一体考核方式,使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地位,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强化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实践技能水平。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探究意识,主动的提出质疑,辅助学生展开知识探索,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用多样化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的凸显出来,提高学习能力[2]。
在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案例教学法的方式,将书本以外的生活案例引进到课堂上,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事件,让学生们充分的理解教学内容,认识到财政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加强对实践技能的掌握,财政学课程中的很多的章节都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包括税制改革、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教育支出,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进案例。以“公共产品成本收益法”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进实际的工程案例,例如三峡水库工程、武广高铁工程等,就案例分析理论知识,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加入到对案例的探讨、分析中,搜集材料,查阅文献,提高学生的思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中,为财政学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践夯实基础[3]。
(二)优化考核评定方式
考核评定方式和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辅助、相互结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下财政学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方式改革实践的关键所在,在考核评定方式的改革中,将三位一体的理念引进其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能力的培养,才真正能够实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财政学课程的考核评定中,要摒弃应试教育理念下的考核评价标准,不再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作为唯一的判定标准,而是要将教学过程和课程考核、成绩评定之间构建起相互的衔接关系,利用实验法、研讨法,评价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在参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各项表现指标、学习能力指标进行总结,评定学生期末成绩,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专业能力水平反映出来。培养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积极性,考察和评价学生的日常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使期末突击、应试教育理念得到改革,站在三位一体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视角,创新考核方式,优化考核指标,推进财政学课程的三位一体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培育应用型的青年人才
(三)优化考核模式
三位一体的考核模式的优化中,应结合具体的考核要素展开,针对的是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三大要素,考核态度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基础,知识和能力则是考核中关键所在,知识包括了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两大部分,技能则分为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专业技能指的是学生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具备的专业能力,例如在财政学课程中三位一体的考核模式优化中,针对专业技能的考核,要强调学生在完成财政课知识和技能的相关任务时,所体现出来的专业能力,例如知识应用能力、财政知识掌握能力等,通用技能反映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素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他人之间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主要体现在了学习和职业两个层面,包括学习态度是否具有积极性、职业素养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态度对知识和技能的展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三位一体的考核方法改革中,结合财政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优化考核模式,倡导学生用持之以恒的态度,调动起自身的热诚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主动去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加强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将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体现出来。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协作性、创造性、参与性、主导性、积极性,要进行全面评价,还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专业水平、职业态度,进行对三位一体考核模式的优化,将知识、技能和态度相互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在财政学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模式的改革中,始终围绕着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三大要素,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人才具备财政学课程的专业知识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和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促使其成为应用型的财政专业人才,为未来的成才、就业和发展夯实基础。
(四)创新考核形式
三位一体考核改革要在教学的形式上进行创新,借助多种形式的测试,将三位一体考核模式落实到实际的测试活动中,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课程考核评价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立足于实际的学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关注,重视过程考核,及时在教学活动中,反馈过程考核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态度等要素,用不同的考核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例如学生在实验环节、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中,可获取相应的评分,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阶段性测试评价和终结性考试评价中,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反映出来,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评价时,可利用期中考试的形式,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让学生们有针对性的完成几个学习单元的测试内容,通过考核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阶段性测试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平时学习态度较为散漫的学生,要激活学生的主动性,使其主动加入到学习自查、自纠中来,及时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查缺补漏,找到问题根源,加强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另外,在终结性考试中,同样要将该形式作为考核改革的重点形式之一,在期末考试等终结性考试中,对学生们的课程整体知识进行测试,考查学生对课程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实践水平、知识应用能力和态度进行验证,将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改革措施,落实到不同形式的考核活动中[4]。
结论:综上所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政学课程教育教学活动改革,正在不断进行,在财政学课程的教育中,结合财政学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方式,要加快财政学教学改革和时间的脚步,创新三位一体考核方法,推进三位一体理念的不断深化,提高财政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教学成效,培育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伟.关于“财政学”财政职能的课程思政案例设计[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10):167-168.
[2]赵和楠.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逻辑、困境及取向[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09):71-74.
[3]周伟.《财政学》市场失灵理论的课程思政设计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5):164-165.
[4]周伟.关于《财政学》市场机制有效条件的思政设计[J].作家天地,2021(16):101-102.
作者简介:朱璟(1987-),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任职于合肥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财政税收理论与实践研究。
项目名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政学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项目来源:合肥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8jy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