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多元化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翁铮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4期
福建商贸学校 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动作实现情感表达的艺术方式,在演绎的过程中需要舞者能够将外化的动作和内化的情感充分结合,从而为观看者带来视觉的冲击和精神层面的享受。在中职舞蹈课程教学中,为有效满足当前的教育教学需求,持续优化课程教学方式,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应用多元化教学的策略提高中职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不断促进学生艺术综合素养的形成。鉴于此,本文围绕多元化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论述,阐述多元化教学法的内涵,分析在舞蹈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法的重要价值,基于实践的层面提出具体的策略,以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中职舞蹈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满足现代艺术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法;中职学校;舞蹈教学;运用策略

引言:

舞蹈课程是实现学生艺术修养提高的重要方式,在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通过舞蹈课程的实施将促进素质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为进一步提高舞蹈课程的教学实效,同时又能充分表现舞蹈课程的实践性和技巧性特点,在中职舞蹈课程教学中应当积极采用多元化教学的理念,针对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持续增强创新与实践,采取有效的措施,持续提升中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多元化教学法的基本概述

多元化教学法是符合素质教育特点的一种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含义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够走出传统固化教学模式的局限,通过灵活应用的方式提高课程教学成效。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灵活使用具体的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能够搭建一座桥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积极性,有效保障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多元化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运用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认知

在传统的中职舞蹈课程教学中,学生主要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也通常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这就使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认知会产生偏差。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将持续增强教师对于不同教学内容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在此过程中,将持续增强学生对舞蹈艺术内涵的认知,持续增强艺术修养,能够在学习表演的过程中感受丰富的艺术内涵。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舞蹈节目的表演过程中,音乐氛围浓厚,舞姿优美,但在常规的舞蹈课程学习中,理论知识却相对枯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以讲述为主,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将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丰富的教学场景,进而使课程教学活动更有感染力。同时,教师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够成为舞蹈课程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自主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持续增强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兴趣,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点燃学习的热情,更有助于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编能力

中职教育阶段的学生在舞蹈方面的综合能力参差不齐,如果仅采用传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则难以实现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通过应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能够持续增强学生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并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产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舞蹈综合水平以及性格特点都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分层教学的模式能够提高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在此过程中,将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能够在舞蹈表演中倾注情感,开拓更广阔的创变空间,以此实现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持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编能力。

三、多元化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运用的具体策略

(一)课程教学中融入真情实感,让学习内容“鲜活”起来

在舞蹈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情感的输入,能够持续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因此,在应用多元化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应当注重根据课程的内容融入细微的情感,并通过情感的变化,增强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持续优化课程教学的效果。在情感教学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注意。首先在内心存在真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带有对课程和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对课程的热爱,进而感染学生。同时,要持续赋予舞蹈课真情实感,当一个冰冷的事物被赋予情感时,就能使变得鲜活,使枯燥的课程教学内容变得鲜活,提高舞蹈课程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情感教学方法的应用,将情感融入课程,增强理论课程的丰富性和感染力。同时又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持续提高学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的情感把控力,持续增强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古典舞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表演者能够体现出舞者与情感的融合,才能够展现出古典舞的神韵。例如在演绎《乡愁无边》的舞蹈作品的过程中,针对于部分片段的教学可以创编更多渗透了个人情感的舞蹈动作,进而增强舞蹈内容对学生的感染,持续提高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对情感的把控度。

(二)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在多元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持续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例如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接受更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视频演绎的过程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持续增强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增强舞蹈表演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深入地让学生了解“扶把”动作的技巧和要点,可以借助于芭蕾舞训练的方式开展多样化教学,进而引导学生能够在训练中掌握跳转翻的技巧。同时,可应用PPT或视频素材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视频播放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同时,还可以节选在经典表演作品中的相关片段,增强对学生的视觉冲击感,持续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欲望。另外,在视频内容播放完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在个人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视频中舞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美观性。为此,教师还应当加强对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不断结合自身的特点完成动作的练习。最后,基于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还出现的个别问题,可以录制相应的视频微课分发给学生,通过课外时间加强练习,不断提高对动作的掌握熟练度。

(三)理论讲解中融入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的多层次发展

舞蹈课程教学包含了大量的理论课程内容和实践课程内容,在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传统的模式主要通过讲述的方式完成,但这种教学方法相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成效。因此,在理论课程中可以适当融入锻炼性的实训内容,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理论课程教学的成效。例如针对民族舞技巧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构建班级舞蹈大比拼的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舞蹈技巧竞赛中,通过实践的过程持续提升舞蹈的综合能力。为此,可以组织学生策划一场“专题活动”,成立一个主创小组完成活动的筹备。首先,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科学分组,每小组通过抽签方式。同时,制定比拼的内容和规则,在内容上将包含“理论知识分享”和“才艺展示”两个环节,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每个小组都要通过筛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讲解相关的知识要点,通过这一过程持续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和消化程度。同时,也能够从更多角度和思维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消化,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另外,最终结果需要通过“专家组”和“大众评审团”共同参与,分为“理论得分”和“才艺得分”,分别占50%的权重。其中,“专家组”由“竞选”产生,在表演期间需要分布于不同小组中。“大众评审”则有全班同学参与,每一名学生都有多个打分权利,持续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强化,实现舞蹈综合能力的多层次发展。

(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舞蹈教学

不同学生在舞蹈综合能力上也有不同的差异,要提高课程教学的成效,应当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在舞蹈课程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规划,进而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气质特点,为学生建议筛选最合适的舞蹈与类型,部分学生适合古典舞,部分学生适合现代舞,使学生能够在演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也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在舞蹈学习中的多元化需求,对于要从事舞蹈相关职业的学生应当重点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还要不断拓展舞蹈表演的眼界,能够参与更多艺术节的展示,不断提高实践能力。而对于普通学生则按照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设置即可,且需要认识到舞者的使命。比如在民族舞的学习过程中,不同民族都有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应当积极通过舞蹈学习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勇担时代赋予年轻一代的使命,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艺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职舞蹈课程中通过应用多元化的教育学,能够使舞蹈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构建亲近的师生关系,持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舞蹈练习的积极性,有效打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在舞蹈课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进而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因此,在中职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持续加强对于教学内容的分析,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兴趣,优化课程教学模式,积极运用情境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方式,不断促进舞蹈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叶红秋.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93-94.

[2]王俊丁.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J].艺术家,2020(09):143.

[3]韦强.浅析体育舞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09):79-80.

[4]李凡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尚舞,2021(06):60-61.

[5]王颖.舞蹈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必要性探析——评《舞蹈教育学原理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03):150.

作者简介:翁铮(1986.08-),女,汉族,江西省景德镇人,本科,福建商贸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