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探寻
摘 要: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讲,高中生这个阶段正是需要心理教育辅导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对此,高中学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并对其教育背景、课程定位、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等有全面的探索,并深入思考高中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对此,本文就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探究出发,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科学理念,深入研究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定位以及有效开展实施对策。
关键词:校本课程;积极心理学;高中生;心理压力;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传统的青少年发展研究往往更倾向于对于其问题行为的描述、分析、解释、预测和矫正等焦点,基本研究思路和取向较为单一。也正因为这种思维惯式,导致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形成了以“问题”导向的发展格局,教育模式逐渐“消极化”,需要我们深刻反思,高度关注,积极推进改革。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心理学体系,与传统心理学差别较大,甚至可以说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创新,将新鲜的血液带进心理学体系内,让心理学得以实现新的突破。在积极心理学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无数人对其倾注了兴趣和热情,研究成果丰厚,应用案例逐渐增多,积极效应逐渐被广泛认可。在我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并未真正深入到教育领域中,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具体来说,我国在积极心理学方面,还缺乏一些专门的实证研究以及应用案例。
2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发展有效措施
2.1明确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定位
积极心理学的重点在“积极”,与“消极”相对,在积极心理学前提下的心理校本课程建设更注重对学生的积极优势的关注,适当给学生积极暗示,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感知,调节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产生自信,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并加以放大,形成良好的自我观,逐渐掌握积极正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追求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培育健康的人际关系,树立健全的人格,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并最终能够以积极的心理力量不断追求理想生活。
2.2深刻反思高中学校心理学教育问题,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大多数高中学校对于教育,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程教育,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分数,更注重课堂建设,却忽略了心理课程设置,导致偌大一个学校,甚至只有一个心理辅导组织,甚至,只有寥寥几位心理辅导老师。在此前提下,还会有很多高中学校的心理辅导流于形式,或者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检查和要求而设的。课堂教学作为高中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主要形式,当下,高中学校的心理教育匮乏的主要原因第一个就是不够重视的问题,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继而产生课程不足、教师不足、教材不足等的一系列“蝴蝶效应”,高中健康教育亟待优化。对此,需要高中学校重视起来心理健康教育,引入一批优秀的心理教师,完善校园心理教育辅导机制,构建一个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3构建完整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应变力辅导计划和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主的课内课外团体活动。应变力培养涵盖了一些学生的问题应对态度、问题处理能力、思维能力、肢体反应能力等,如在面对课堂上所列举出来的实际问题面前,学生是否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待问题,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自信,是否思路清晰、反应迅捷,是否能够保持冷静,是否能用更积极的想法去解决生活难题,是否能够提出和选择积极的问题处理模式……概括的说,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内涵非常丰富,如自信力、领导力、创造力、思维力、坚持力、团队精神、自我管理、爱与被爱的能力、幽默和乐观、人际管理处理能力、社交智慧等。
2.4切实地关注学生的问题,针对性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比较简单,以“问题”为导向,大多实施在“问题”发生之后,是作为问题应急处理手段的面貌出现的。同时,青少年的问题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人却忽视了青少年的优点、长处等的关注,并未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青少年,反而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去标签化青少年,什么“消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这种充满“消极”因素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有效的教育,应该是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看到学生的长处,关注学生的自我优势,并鼓励、激励学生,发挥自己最大限度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学校开展的积极心理学校本课程实践还就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完善,结合以往的经验,进行尝试和创新,以求构建出更加丰富多彩且与文化课程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要求,培养出更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吴彩虹, 卿再花, 曹建平.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育”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讨[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7(1):5.
[2]石二春. 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开发与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 2018(3Z):3.
[3]薛茜. 基于积极心理学价值理念的中学校本心理课课程定位[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14):2.
[4]钱冬香. 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开发与应用探讨[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