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财经素养课程设计:理念与原则

李黎晨 李金国
  
教育考试与评价
2021年5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摘 要:财经素养是现代人们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财经素养课程是当前亟需建设的重要课程门类,在设计时需要遵循五维三标,融合数学学科,实施体验教学,重视多维度能力发展的理念,体现育人性、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原则。

关键词:财经素养;课程;设计理念;设计原则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财商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被广泛认可的人们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200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倡导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到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发布和实施了国家战略,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已成共识。2018年1月《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发布,2019年3月,证监会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在相关学科课程和教材中有机融入证券期货知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设投资理财课程”。2018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等单位组织共同研发的《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财商教育及财经素养课程的设计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建设内容。

一、财商教育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还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短短几十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迅猛提升,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如何理性对待积累的财富,秉持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被财富异化,不仅仅是成人面临的人生难题,也是中国年轻一代成长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然而,近些年来,媒体报道经常会用 “啃老族、月光族、卡奴族”等词语来形容一些年轻人,他们缺乏理财意识,不懂得合理安排和控制支出;不知如何管理银行储蓄账户;不懂得理性分析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甚至还落入各种传销、网贷、集资等骗局之中。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成长中缺失财商教育和财经素养的培养。作为家长,大多只求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学好语数外考出好分数,而经济支持、后勤保障则大包大揽,完全阻断了孩子独立应对未来经济生活能力的培养;而学校教育受应试影响,把分数、升学看作重中之重,把无关乎提高分数与升学率的素养发展视为旁门左道,财商教育成为学校鲜有探及的课程门类。

事实上,财商、智商、情商已经并列成为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直接关乎一个人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如果说,智商表现为人与自然打交道的能力,情商表现为人与社会交往的能力,那么财商则表现为人处理与财富关系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财商教育,可以使其学会如何与金钱打交道,学会理财之道,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培养独立自主、理性思考、团结合作、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会生存和发展。因此,推进和开展财经素养教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倡的国家战略。美国把财商教育作为孩子“从三岁起开始实施的幸福人生计划”,英国政府规定儿童从5岁起必须在学校接受“善用金钱”为主的理财教育,日本孩子在课余时间必须到校外参加劳动赚钱。可见,学校实施财商教育是未来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必需的命题。

二、财经素养课程设计理念

财商内容的主体是经济学内容,但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后,课程内容的选择、设计、编排就要充分契合儿童的学习特点,选择哪些内容进入财经素养课程,财商教育的目标分为哪些维度,采取怎样的理念设计课程,这是财经素养课程设计需要核心把握的问题。

1.遵循“五维三标”

根据《标准框架》,课程从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风险与保险、制度与环境、财富与人生五个维度进行设计。收入与消费主要从个人与国家出发,系统了解与掌握收入与消费的概念。包括个人收入来源、如何合理消费及国家收入来源、国家收入用途及作用。储蓄与投资包括知道货币的产生与演变、了解不同国家的货币及汇率,了解银行的基本业务及储蓄类型、借贷的条件及凭证,了解投资的简单目标、哪些事物可以作为投资品及投资的可行性。风险与保险包括了解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保护个人财务与信息,了解保险的产生与发展的简要历程、常见的商业保险种类等等。制度与环境主要了解市场经济概念及其规则,了解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财富与人生则从财富与个人家庭、财富与国家社会、财富与自然生命三个维度出发深刻把握财富与人生的关系。包括树立劳动致富、善于与他人分享财富的财富观念,树立劳动最光荣、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观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该课程立足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金钱价值观、明确的理财意识、基础性的理财知识、初步的理财能力和良好的理财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更强的生存本领及更好的生活技能,同时促进学生个人品格的形成、文化素养的积淀以及责任意识的养成。每节课聚焦三项目标:知识与事实、方法与技能、观念与态度。如“超市里的商品是随意摆放的吗?”本课的目标设计为:①知识与事实:了解超市的不同区域及商品类别;②方法与技能:画出简单的超市内区域草图,形成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能读出商品的价格;③观念与态度:懂得超市员工劳动的艰辛;理解分类与整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2.融合数学学科

财商作为一门课程呈现后,不可避免会和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最突出的就是数学学科。其实,在小学数学课程当中许多数学知识点与财商内容进行了融合,如“认识人民币”中涉及“人民币兑换”、“100以内的加减法”涉及“商品购买”、“数学广角——搭配”涉及“付钱的方法”、“小数除法”中涉及“外币兑换”、“百分数”涉及折扣、税率、利率等等。而财商课程的设计则需要从财经素养的角度,将财商课程和数学课程有机融合,既突出五维三标的层级进阶,同时在财经素养的内容体系中紧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和内容安排。比如,低年级财经素养“爸爸妈妈的钱存在哪里”,介绍银行的不同标志及银行的基本业务,有机融入二年级数学“认识对称图形”内容;在“钱有大小吗”了解不同人民币的面值,融合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等等。此外,还在财经素养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如“怎样设置密码更安全”引导学生学会办理银行账户时设置密码,可融入这样的数学练习:现在的银行密码通常是由6个数字组成。想一想,如果银行密码只有一个数字,一共只有多少种密码?如果是两个数字呢?和同学再一起研究研究:由6个数字组成的银行密码,一共有多少种?这样的数学练习和财商知识点紧密融合,同时渗透数学思维和方法,让学生在财经素养的学习中获得数学思维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3.实施体验式教学

财经素养与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课程实施必须“向生活回归”,让学生在情境之中体验和感受,真正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和生活智慧,因此,财经素养课程可采取4C体验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即情境关联connect、探究建构construct、反思总结contemplate、延伸应用continue的教学模型实施教学。具体来说,情境关联connect(依托情境的游戏、活动、故事、场景、经济热点等关联财商知识点);探索建构construct(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交流、研究、探索、建构财商知识与能力体系);反思总结contemplate(立足儿童的合作、反思、表达、表演、竞赛、总结等展示成果);延伸应用continue(面向生活的财商拓展、延伸、应用、实践等适应未来的社会生存);每个教学的流程环节按照体验式教学的4C模型设计。如“手表电话和手机哪个才是小明需要的呢——想要和需要”一课先进行情境导入:在商场、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看到一样喜欢的东西就想买,结果回到家一看,很多都是家里已经有了而且还很多的物品。芙娃橡皮用完了,妈妈给了芙娃10元钱,去超市买橡皮,却买了一个文具袋回来,妈妈问他,怎么回事?芙娃说,我去的时候正好看到文具袋有折扣,而且这个文具袋特别漂亮,我就买了文具袋了。芙娃买得对不对呢?平时我们怎么样才能买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至于乱花钱呢?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计划好自己要购买的东西。之后探究建构,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研讨制定购物计划,然后反思总结,让学生上台汇报和展示购物计划中的物品,并针对学生的计划进行“想要和需要”知识点的归纳,“不要光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要买真正需要的东西。买之前想清楚买什么,需要什么,列出购物清单后再进行购物。”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延伸应用于生活实践。

4.构建“KFC”能力模型

财经素养课程建设核心目的在培养学生财经素养,但结合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财经素养课程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多维的,可以构建“KFC”财经素养模型。KFC财经素养模型以财经素养(Financial literacy)为原点,由财经知识(Knowledge of finance)、理财能力(Competence of finance)、财经观念(Concept of finance)以及其他综合素质(Comprehensive capacity)构成。其他综合素质由5C构成,即财经素养课程教学助力于学生计算分析(Calculation and analysis)、自信独立(Confidence and independence)、创新思维(Creative thinking)、团结合作(Cooperation)、交流沟通(Communication)等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具体来说,每次课的设计可以围绕活动任务帮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问题导向以及活动体验中推进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分工合作、理性思维、财商意识、理财能力等方面获得发展。

三、财经素养课程设计的原则

遵循以上财经素养课程的设计理念,财经素养课程的设计需要实现课程的育人性、趣味性、综合性与实践性。

1.育人性

财经素养课程在一些人看来,就是引导孩子理财,但是事实上,财经素养课程设计的首要原则是要遵循育人性,实现财经素养与德育渗透的有机融合,这也进一步体现了财经素养课程设计的跨学科特点。如“别人给钱都可以收吗”引导学生抵制金钱诱惑,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世界观,“爸爸妈妈的工作辛劳吗”引导学生懂得职业的艰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怎样赚取更多的零花钱”引导学生合理赚取零花钱,懂得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恶意退货真的获利了吗”引导学生形成诚实交易、诚信待人的价值观念,“为什么北极熊会濒临灭绝”使学生懂得低碳生活的观念,树立环保意识等等。这样在财经素养培养过程中可以有机渗透学生劳动观念、责任意识、诚信理念、法治精神、善良品质、和谐思想、文化自信等德育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为宗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趣味性

财经素养课程应基于儿童的学习心理和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枯燥的财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坚持,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性知识。要用环环相扣的生活情境,贴近儿童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最时兴的理财小知识。此外,要通过一些独具特色的游戏模式、互动元素、视觉享受,趣味变化,让孩子在游戏中流连忘返,无形中增长孩子的理财能力。

3.综合性

由于财经素养本身的复杂多元,它和经济、数学、语文、文化、历史、品德、逻辑等课程都有交集,所以财经素养作为一门课程呈现时,必定是区别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课程类型的综合课程。因此财经素养课程需以财商为核心融合文化、政治、历史、科学、语文、数学、品德等课程内容。比如介绍货币知识会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介绍保险时会与保险的起源与发展联系起来,介绍税收时与“税”字的汉字学、历史上税的起源、经济学上税收的作用等相融合。

4.实践性

财经素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财经问题,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财经知识和思维。面向儿童的财经素养课程可以以问题作为引导,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其次,课程重视在课程中以任务推进的方式来实施教学,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通过具体活动任务的设计,学生可以在任务单的完成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实现合作能力的提升;最后,是活动体验,课程教学中可安排大量的活动、游戏、竞赛、小组讨论、展示、表演等等,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应用于实践及知识活学活用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古景春.给孩子什么样的财经素养教育:基于《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的阐释[J].大学(研究版),2018(06):92-96.

[2]高佳.当代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21-23.

[3]洪明.国内外儿童理财教育研究梳要[J].少年儿童研究,2010(14):12-19.

[4]庄佳卉.小学财商教育的实践探索[D].扬州大学,2021:19-20.

[5]余慧娟,赖配根,李帆,施久铭.2018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J].人民教育,2019(02):10-39.

[6]曹美兰.《经济生活》教学强化财经素养教育的有效方法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25-33.

[7]吴临鹏.评价理论视角下《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中介入资源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41-52.

[8]陈丽萍,王冬平.数学+财商:培育幸福人生新基因[J].教育家,2020(04):38-39.

[9]杨敏.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财商教育的实践探索[J].财富时代,2021(06):117-118.

[10]罗凯华.论教育新常态和教学生活化的关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9):4-5.

[11] 杨宝强.《投资学》课程改革中的体验式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20(11):187-188+194.

[12]朱华卉.小学生财经素养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3-6.

[13]苏凇,黄四林,张红川.论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财经素养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73-78.

[14] 魏锐,刘坚,白新文,马晓英,刘妍,马利红,甘秋玲,康翠萍,徐冠兴.“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2):20-28.

[15]吴建金.新形势下财经素养教育的德育渗透及实现[J].理论观察,2017(12):160-162.

作者简介:

李黎晨(2000.10—),女,湖南娄底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李金国(1982.1—),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原理,校本课程开发。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