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国家安全观背景下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养成研究

王琴
  
教育考试与评价
2022年1期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本研究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背景下,构建“理念引领、四个统一”的安全教育体系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安全教育模式。即:在国家安全观和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理念引领下,通过目标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传承与时代特征相统一,以人为本与多元主体相统一,立足现实与关照未来相统一的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在理念唤醒、阵地建设、内容创新、条件保障等方面形成有效培育路径,做到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字  国家安全观  大学生  国家安全意识

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导致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进而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不断提高。然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价值观念渗透,社会秩序破坏乃至意识形态颠覆等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为提供了新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我国国家安全形成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因此,在维护国家安全问题日趋重要的今天,大力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总体国家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国家安全素质,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一、现状分析

1.国家安全观的提出

国家安全战略是定国安邦之道,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教育。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国家安全观”,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性布局及重要性等方面做出全面、系统的论述,强调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指南。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引导大学生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其国家安全意识及安全素养的状况,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发展和长治久安。

2.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养成的紧迫性日益显著

当前,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导致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进而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不断提高。然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价值观念渗透、、社会秩序破坏乃至意识形态颠覆等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为提供了新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我国国家安全形成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因此,在维护国家安全问题日趋重要的今天,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力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总体国家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国家安全素质,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二、国家安全观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指导意义

国家安全观为高等院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明确了目标宗旨,指明了教学方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教思政〔2018〕1 号)、《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教材〔2020〕5 号)等文件的相继出台,又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大中小学系统、规范、科学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校园做了具体的规定部署。

国家安全观对大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筹安全与发展而创立的科学论断,具有中国特色,也是指导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有力武器。在大学生中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既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提升国家安全素养的需要,也是新时代保家卫国的需要.明确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主客体和有效路径是加强对其教育的基础,是解决“由谁教、教育谁”和“怎样教”的基本问题。

三、目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养成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在国家安全意识养成方面已经很大的进步,根据教育部和国防部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基本情况如下:大学生群体能从整体上、宏观上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安全局势,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基本到位,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比较强烈,对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基本能给予同等的关注,并能意识到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大学生在国家安全意识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以军事理论课为例,军事理论教学内容更新度不够,和当前日趋复杂化的国际安全形势严重不匹配,尤其是缺少新形势下出现的非传统安全的相关教育内容。

2.师资配备量少。从事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养成教育方面的教师基本局限于思政课教师,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助推力,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养成应当贯穿所有教育中。

3.课程安排不合理。当前我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相关课程未能很好地融入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基本游离于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外。

4.教学形式多样但难以把控质量。基本形成了利用网络线上学习平台进行授课的形式,个别学校还会增添少量的线下专题讲座用以辅助教学,但这种以网络为依托的线上教学实际上很容易导致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难以把控,学习流于形式等问题。

四、构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模式

针对目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养成存在的问题,我们拟构建“理念引领、四个统一、实践培育”的安全教育体系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安全教育模式。

在国家安全观和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理念引领下,通过目标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传承与时代特征相统一,以人为本与多元主体相统一,立足现实与关照未来相统一的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在理念唤醒、阵地建设、内容创新、条件保障等方面形成有效培育路径,走入教学显课堂,浸入校园隐课堂,加入社会大课堂,引入网络新课堂,做到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参考文献

[1]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读本[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

[3]杨海东.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研究[D].东南大学学报,2010-11-25.

[4]李航.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5):227-228.

[5]廖建秀.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 2014,(5):22-24.

[6]薛立辉.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探讨[J].东北师范大学,2014(12):27-29.

姓名:王琴     出生:1987 年2月   籍贯: 山西阳泉  性别 :女  最高学历:研究生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