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张国辉
  
教育考试与评价
2022年10期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鸭池中学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化学课堂应当变得更加具有效率,本文就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有效延伸课外知识,运用多元化的因素完善教学内容,以及通过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别阐述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策略研究

引言

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也面临着不断的革新。教学重点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应当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化学学习的方式,由点成面让学生建立化学知识网络体系,提高课堂效率。

一、初中化学课堂存在问题分析

1.化学知识考点化

在传统教育环境下,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即使在新课改发展的当下,考试依然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大多是由教师将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相结合制定出课程大纲,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以考试为主,重视考试知识,甚至死记硬背,忽略考试不考的其他内容,但是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学生所学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最终获得的只是短暂的收益,比如在短期内实现学习成绩的提高,可对未来的知识运用却是不利的。这是因为化学知识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应该仅被局限于课本知识上,还应该跟随知识去探索和创造,但显然考试压制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可能性,因此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学生学习被动化

新课改背景下重视素质教育,而应试教育下则强调灌输式教育,这也是两者中最大的不同点。灌输式教育是一种填鸭式教育方式,比如传统课堂上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一直是教师的跟随者,他们被迫接受经过教师加工后的知识,这就是当前教学中仍然会存在的学生学习被动化现象。不仅如此,被动化学系还会表现为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这其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处在一个十分严肃的环境下。综合以上陈述,我们可以看到被动式课堂会磨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甚至会使得学生在枯燥的环境下产生对学习的反抗,反而会造成学生学习动力的下降,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的降低。

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1.有效延伸课外知识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对于延伸课外知识而言,并不是单纯的从时间形式上加以延伸,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体差异,在他们对于化学知识学习效果不同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后对一些学习化学知识效果不明显的学生,加以引导和教学帮助,这样有效的教学使他们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变小了,从而树立自信心,保证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道路中能够很好的发展。与此同时,课外延伸就是在课堂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外活动,从很大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程度,结合自身特点与特长,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从中得到很好的学习。

2.利用多元化的因素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要对班级学生有很好的了解,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完善教学内容,可以从两个个方向展开教学:

第一,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的设计教学内容。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处于青春期,对于新鲜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感,勇于大胆尝试,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特点,在教授化学知识时,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会导致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通过实验现象来验证化学理论。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进行探究式学习,主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在化学实验中要以更加具有探究性,实验过程具有趣味性,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满足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需求,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式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化学知识,从而培养科学素养。

第二,结合学生吸收知识的发展规律,设计化学教学内容。教师一定要对每位学生都有信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中挖掘他们存在的巨大发展潜能。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结合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帮助学生在化学知识储备中变成更好的探究者与合作者,根据教材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探索欲望,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3.丰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

灌输式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主要表现,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搭建有效课堂,教师应该意识到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随着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研究,一系列教学方法应时而生,给推进课堂质量提升提供了保障。

多媒体是伴随信息而生的教学工具,它以其独有的声像一体功能帮助许多教师解决了许多问题。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或者视频等功能于一体,可以为课堂增添现代化氛围,同时取代传统教学中的"黑白风格",提高化学课堂的丰富性。

以《金属和金属材料》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认识各类金属,除此之外,学生还须对几种金属与化合物融合时的反应做具体观察,例如铁、铝、铜、银,这时如果考虑到实验的危险性,教师就可以利用实验视频让学生们对实验过程做具体观察。在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设置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在实验之前或者在进行一个实验后,让学生对金属活动性进行推测并表达出来,随即进一步在实验中观察具体现象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思考,一步步地培养学生化学整体素质。

结语

根据上述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延伸教学,利用多元化因素完善教学内容,运用理论结合实践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让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强化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有更强烈的积极性,发掘自身无限潜能,提高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确保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杨玉莲,董军元.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广东化工,2017(22).

[2]鲁智慧.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5(32).

[3]洪国锦.浅谈在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出现的新变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

[4]单玲.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31):163-16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