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黄黔
  
艺术交流·下
2022年1期
贵州省黔西市第十四小学 贵州黔西 551500

摘要: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其不仅能够让教师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然而,就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我们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高效合理地设计语文作业,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文章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作业的设计策略展开交流探讨,以期能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存在问题;探究性作业;设计策略

引言:

语文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前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为学生布置探究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以此推动后续教学的高效进行。具体来说,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进而通过布置探究性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存在的问题

1.作业形式较为单一

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所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作业,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然而,就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提高完成作业的热情。具体来说,现阶段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大多是以摘抄为主,作业形式较为单一,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教师在安排课外作业时没有严谨性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由于受多种要素的影响,所布置的内容比较简单,缺乏合理的设计和思考,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情况的差别,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呈现一种被动的状态。与此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订正时,也只是一味的追求结果,把作业当做学生学习的状态反馈而不是对知识的巩固工具。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1.作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难以理解和记忆。对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可将作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后作业。具体来说,教师可从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作业设计的内容要将实际生活和具体教材知识相结合,作业内容应该生动有趣,要使学生表达出他们的实际感受并与作业相融合,从而做到喜欢学习喜欢写作业。如教师可让学生多做一些具体操作的作业,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和理解所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多动手以及感同身受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及动脑,巩固理解知识,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比较具有诗意和画面感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经验,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课文中的内容,以此来增强理解,理解课文语言的优美。

2.丰富语文作业内容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仅仅是围绕教材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形式较为单一,学生不能有效地提高完成作业的热情。对此,教师就可依托庞大的教学资源来丰富作业内容,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通过互联网收集大量的作业练习题,如看拼音写词语、组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等,之后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完成习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小蝌蚪要找妈妈?”“为什么小蝌蚪和青蛙妈妈不像?”之后让学生想象小蝌蚪找到妈妈之后的生活等。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

3.作业布置要有选择性

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尊重学生间存在的差异,为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包含基础性的内容,又要保证具有难度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的选择。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这样布置的作业既能为学生所接受,又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作业要有创新性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大多会忽略对于内容理解和拓展方面的内容,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发散自身思维,对学习内容的创新及利用缺乏想法。对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要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将他们的思考固定在一个框架之中。具体来说,教师可布置一些有关角色扮演、续写及改写故事的作业,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效形成创新思维。

5.作业要有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探索一切新鲜的事物,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而分散注意力。对此,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就要尽可能的增加作业的趣味性,让作业有更加灵活有趣、丰富多彩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积极的完成。具体来说,教师要改革作业的内容还有形式,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进而更好的感受学科魅力。如教师可多布置一些涉及到讨论性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学习,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探究性的作业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课堂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合理地设计作业,以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钦花.“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J].教师,2022,(09):39-41.

[2]陈曼.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因时而变[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2,(11):33-34.

[3]薛云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09):120-122.

[4]马珏.易加平台在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中的实践[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2,(03):34-36.

[5]张淑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应用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2,(10):49-52.

[6]许杰.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与实践的路径[J].新教育,2022,(04):35-37.

[7]张芮.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后作业的合理安排[J].学苑教育,2022,(04):14-16.

[8]章桂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融学作业”的设计与使用[J].小学语文教师,2022,(02):23-27.

[9]高峰,邵广宇.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评价初探[J].读写算,2022,(02):132-13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