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心理教育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很多高校开始明确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工作中的地位。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着手针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的重要性进行研究,能够抓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才。本文以当前我国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介绍了积极情绪在扩建大学生认知领域、扩建大学生的积极品质,以及扩建大学生的韧性精神等方面的功能。提出了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活动、提高大学生识别消极情绪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处理消极情绪的积极性等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策略
积极情绪包括了喜悦、自豪、希望、感激等多种表现形式,对人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越来越复杂,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消极影响。很多大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生活、学习过程中无法保持集中力,严重时还出现抑郁、焦虑等倾向。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入和应用,使得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培养受到了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面临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始加以关注和重视,社会各界人士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讨论的也比较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社会热点。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抑郁倾向的人数不断地在上升,部分大学生存在抑郁高风险,焦虑问题也比较常见。但是由于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出现了消极情绪时不积极地寻求帮助和引导,导致消极情绪演变成抑郁或焦虑,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
很多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的措施缺乏全面性、实用性,设置的心理健康咨询室或机构部门并未发挥作用,大部分学生无法及时地获得帮助。加之大学生的积极情绪的功能作用并未被部分高校教师加以关注,以至于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意识尚未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积极心理学的占比较小,没有形成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的环境与氛围[2]。现有的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综合素养不高,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的意识不强。
二、积极心理学内涵及其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科学,近年来逐渐地受到关注和重视。积极心理学以积极情绪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属于相对的概念,作为新型科学强调积极品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价值。积极心理学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物,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积极心理学开始在心理学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积极心理学对人内在的潜力与主动性高度重视,有助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情绪。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要不断地完善,则需要融入积极心理学开展教学工作。
三、积极情绪对大学生的重要功能作用
1.扩建大学生认知领域
积极情绪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扩建大学生认知领域方面作用显著。在积极情绪的作用下,人的反应模式范围会拓宽,因为积极情绪相较于消极情绪更能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情绪状态下的大学生应对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的时候表现会更加良好,具有长远的目标,扩展认知范围。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出现越频繁,持续时间越长,思维会得到发展,呈现出灵活性、创造性。当遇到困难与问题时会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案,学习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不断地开拓视野,最大程度地增强认知能力[2]。
2.扩建大学生的积极品质
积极情绪会扩建大学生的积极品质,促使大学生能够面临困难与问题时保持沉着、冷静的状态,有效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力量处理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成长经验。积极情绪可以应对消极的问题,提高自我效能感。当一个人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其往往具有充沛的精力,出现恐惧、紧张以及焦虑情绪的几率会不断地降低。积极情绪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确保学生能够客观地、积极地学习、生活,不断地强化个人素养[3]。
3.以及扩建大学生的韧性精神
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以及学习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只有当大学生的情绪相对积极时,其才可以顺应这些变化,获得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积极情绪的调动与建立,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到自身处理突发性的问题的能力,锻炼自身的个体素养。积极情绪有助于学生在紧张、高压的状态下尽快地恢复,抓住自我调节的方向,尽快地走出困境[4]。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的策略
1.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活动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待积极情绪,以及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则需要尽快地构建明确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高校大学生的专业水平、个人能力、性格特点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要想全面开展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活动,则需要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确保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认可,有意识地调整个人的心理状态,逐渐地建立起积极的心态,从而拥有积极的情绪。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会反映其情绪状态,教师以及辅导员等其他工作人员应当关注学生,开展相应的调查研究活动,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还可以开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反馈渠道,促使所有的大学生都可以拥有倾诉情绪的平台。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设计的积极情绪培养计划则可以产生显著的作用,避免学生陷入到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
高校大学生面临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学习生活压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而且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种压力会产生不一样的情绪,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则可以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将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情绪的机会与条件。很多学生由于长期存在消极情绪,对日常的生活与学习活动漠不关心,存在逃避现象。要针对此类学生进行积极情绪的培养,则需要做好引导工作,避免刺激学生,导致学生无法敞开心扉。积极情绪的培养活动要深入到学生个体,带领学生体验积极情绪,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积极情绪带给身心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影响。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逐渐地发现个人兴趣,从而转移注意力,不再始终关注自身的消极情绪。一段时间之后,这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会得到提升,逐渐形成积极品质[5]。不同个体的情绪存在差异,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则需要抓住情绪表达的特点,积极地优化教学活动。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模式与小学、初高中阶段存在明显的差异,开展积极情绪培养活动,必然需要针对个体进行。教育实践活动中从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等着手强调个体差异性,也会让学生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在建立积极心态的时候更加顺利。
2.提高大学生识别消极情绪的能力
2.1 学生的自我要求过于苛刻
现如今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地增大,很多学生刚进入大学就意识到将会面临的严峻的就业问题,从而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针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进行低于实际的评价,长期如此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地下降,不仅无法提高个人能力,还出现了消极情绪,甚至演变成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对自我要求过于苛刻,会导致其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神经没有松懈的时候,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则可能情绪崩溃。学生对自我的要求过于苛刻也意味着其会对生活、学习等问题产生焦虑、恐惧感,一旦一直想要做好,则更加容易出现错误和漏洞。当大学生长期对自己施加不切实际的要求时,其消极情绪会不断地积压,最终出现彻底崩溃的后果。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就面临着各种生活、学习压力,一旦大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存在非客观性,则会导致其努力的方向出现错误,长期如此则会导致大学生缺乏生活与学习的目标。不同的大学生面临同一种问题时的应对方式有所不同,这与其对自我的要求标准不同有关。学生彼此的动机不同,对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规划也会明显不同[6]。但是部分学生在完成计划时会心潮澎湃,积极情绪占上风。而另一部分的学生则可能一直强调自己不能出错,始终绷紧神经,消极情绪如影随形。这两种情绪状态的学生最终无论是在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从积极情绪扩建理论着手来看,要促使学生对自我的要求基于客观评价进行设定,从而帮助学生消除消极情绪。对自我要求过于苛刻属于当前大学生十分常见的消极情绪之一,也是引起其他消极情绪的重要原因。要想消除这种消极情绪需要教师及时地给予学生干预与引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生活、学习活动。积极情绪的形成与建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大学生们只有意识到积极情绪的重要性,并针对自己存在的消极情绪进行分析与判断,才会将对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纳入到调整与优化的范畴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利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对积极情绪产生客观的认识,并有意识地与教师交流、讨论,获得生活与学习方向的指引。教师针对学生自我要求过于严苛的行为要客观全面地分析与研究,要肯定学生对自我提出高要求的积极作用,然后再帮助学生针对自我要求的适度性进行分析,逐步地缓解学生的焦虑感,使得学生可以带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习和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始终着眼于结果。消除大学生的消极情绪,能够避免其成长为偏执型人格。
2.2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惊慌失措
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十分丰富,出现突发事件的几率比较高,不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表现有所不同,可以从学生的表现着手制定清晰的教学活动,提高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的效果。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惊慌失措的问题比较常见,很多学生缺少锻炼的机会与条件,一些学生则即使拥有锻炼的机会与条件也不会加以利用,以至于不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惊慌失措属于一种消极情绪占上风的表现,对此问题加以充分的重视,则能够更快速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转变生活与学习观念。面对突发事件要保持警惕性、紧张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与处理。但是如果过度紧张则会出现惊慌失措的情况,则会导致学生自乱阵脚,无法完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消除学生此类消极情绪非常必要,属于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重要步骤之一。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突发活动,观察学生的表现,从而开展针对性的积极情绪培养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掌握应对突发情况的正确方法。很多学生对于很多事情都会产生恐惧感,从而十分害怕改变,当这种消极情绪没有及时疏导的时候,学生会变得悲观、绝望,要想短时间内培养出积极情绪则会具有更高的难度。
高校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设计突发事件及其活动,锻炼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教学活动应当明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让大学生明白面对突发事件产生任何情绪都是可以的,可以有不同的表现,从而让大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观察突发事件的表现,从多个角度分析突发事件,对其性质、特点、后果进行分析研究,再以此为基础确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7]。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大学生意识到突发事件也是可以妥善应对和解决的,如此一来则可以激发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提高自我能力,以便于可以积极地应对突发事件。
2.3 学生面对挫折的低忍耐应对能力
高校教师以及相关负责人应当客观地看待大学生的消极情绪,肯定大学生的价值,帮助大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对日常生活、学习保持积极的心态。但是与此同时应当解决的是大学生面对挫折的低忍耐应对能力,这是因为现如今大学生们处于信息化时代,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多,大学生的心态容易受到影响,也容易面临各种诱惑,其忍耐、应对能力会不断地被削弱。高校需要针对大学生们现如今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从而坚持生本位原则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大学生们能够意识到提高忍耐力,提高挫折应对能力的重要性。大学生们生活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很多大学生没有经历过挫折,父母对其比较保护、溺爱,其没有经历挫折的机会。这样环境下的大学生们会生活得无忧无虑,对于其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会降低其应对挫折、忍耐挫折的能力。消除学生的这种消极情绪,则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即明确大学生具体的不能忍耐与应对的挫折,分析这些挫折的性质和特点,从而确定消除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效果。
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部门或咨询室积极地完善专业人才体系,促使更多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应对与忍耐挫折的意识,逐步地培养大学生应对忍耐挫折的能力。消除消极情绪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培养其积极情绪的过程中消除消极情绪属于不可或缺的一步。结合当前高校积累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经验来看,可以从鼓励大学生多多参加实践活动,丰富社团组织活动,使其能够在经历较多的挫折之后分析自身的表现,积极地转变消极情绪,不断地提高心理弹性,增强积极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的作用。
3.增强大学生处理消极情绪的积极性
3.1 与消极思维形成积极对抗
每一个人都会有消极情绪,消极情绪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影响,要想降低消极情绪产生严重的后果,则需要与消极思维进行积极对抗,逐步地形成积极情绪。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也需要坚持生本位的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促使大学生们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意识到什么是消极情绪,以及消极情绪的危害,消极情绪的消除方法时,则可以逐渐地形成应对消极情绪的方案,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突出消极情绪应对方案的个性和特点。在此基础之上学校为学生营造健康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则可以为学生突破消极情绪口创造有利的条件。学生识别消极情绪之后,利用所学的知识,以及学校的帮助形成积极对抗模式,即寻找消极情绪出现的原因,并通过交流、沟通,查阅资料等方法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将被动受消极情绪影响转变为主动地分析、研究、处理消极情绪。
大学生出现消极情绪的几率比较高,培养其积极情绪本身就具有难度,从培养大学生积极对抗消极思维着手,则可以尽快达成目标。消极情绪的产生都是因为学生存在消极思维,比如当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人际关系较差时,一些存在消极思维的学生会自认倒霉,开始悲观地学习和生活。而一些具有积极思维的学生,则会学习较差的原因,以及人际关系差的原因,从而寻求解决的措施。消极思维会限制大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其会停留在现象而不深究原因。所以教会学生反驳消极思维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对现象保持高度重视,并有意识地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建立起积极的信念,找到学习和生活的动因。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观察那些学习成绩较好、人际关系较好的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表现,将其与自身进行对比,而不是直接将别人的成功与自己的失败进行对比。
3.2 打破思维定式
当长期存在消极思维时大学生的行为、思考模式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对其生活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应当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使其意识到可能的多样性,从而产生探究的意识,有目的地分析各种现象与问题,抓住改变心态的方向,最大程度地控制自身的情绪。很多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会不断地琢磨坏事,并反复地感受坏事发生时别人的嘲笑,处于一种自虐的状态,长期如此学生的担忧、焦虑就会不断地加剧,容易诱发抑郁等问题。打破这种思维定式的方法是让学生看到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的不同表现,以及产生的不同的想法,让学生意识到换一个角度思考对人生的经济影响。
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存在思维定式则会限制其发展和成长。高校积极地开展打破思维定式等校园活动,号召学生们参与,增加学生锻炼、学习的机会,则可以培养其积极情绪。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经济情绪扩建理论打造经典故事新解读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从现代人的角度解决经典故事,与活动中的其他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让学生逐渐地感受到自我价值。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挖掘兴趣爱好,并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其积极情绪的培养效果会更加地显著。还可以促进各大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实践范围可以得到拓展,接触不同的校园文化,也有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针对每一位大学生加以重视,使其可以在校园中体会到个人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性,建立起价值感之后,积极情绪的培养才会具有支撑,才能够让高校采取的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的措施发挥预期的作用,促使高校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积极情绪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需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主体差异性,充分保障学生的权益。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体系,才能够更加适用于当代大学生,使得大学生能够对学校产生信赖感,愿意通过学校提供的心理健康咨询渠道获得帮助和引导。以积极心理学视角开展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活动,需要不断地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以及积极情绪的重视程度。从而能够在遇到困难与问题时积极地调控消极情绪,建立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丽.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的学业情绪体验及情绪调节策略研究——以二语写作中的“师生合作评价”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1):45-53.
[2]何柳.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探讨[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2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论坛论文集.2022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论坛论文集,2022:229-230.
[3]王笑笑.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0):169-170+176.
[4]杜勇芝,蒋含笑.探索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J].现代养生,2019(22):243-244.
[5]赵萍.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策略——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2019,40(05):6-10.
[6]王军妮,王兰,柏松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创新倾向的培养策略——基于科技竞赛获奖和普通大学生创新倾向的差异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8,39(05):499-504.DOI:10.14090/j.cnki.jscx.2018.0502.
[7]崔元慧.民办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9(04):56-59.
[8]李秀梅.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0):20-21.
本文课题: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科研项目”新冠病毒形势下高校学生情绪疏导策略探究--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编号:j-22-12)。
作者简介:阿不都肉苏里·肉孜(1971-)男,维吾尔 ,新疆,本科,职称,高校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