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文化汉绣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随着疫情后的旅游业快速复苏和“特种兵式”旅游的兴起,汉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和问卷调查,发现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导致了汉绣逐渐被忽略和流失。尽管大多数人了解并愿意弘扬传统文化,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汉绣等文化遗产。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潮流,汉绣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调研和地区优势,提出三种优化路径:文旅融合背景下,汉绣需要多样化的传播方式,需要与旅游深度结合,需要热门景点赋能增效。
关键词:文旅融合;汉绣;旅游;短视频
一、引言
文化旅游的兴起为汉绣提供了广阔市场。游客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汉绣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游客可以在旅行中亲身体验汉绣制作过程,了解其历史、技术和材料等,为汉绣提供了广阔市场。汉绣文化旅游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为游客提供刺绣产品和服务,当地社区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为当地经济带来更多收益,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增添当地旅游业的特色和魅力。
然而,非遗汉绣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年轻人逐渐远离传统手工艺,使得汉绣的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风险。其次,汉绣在融入百姓生活方面尚显不足,城市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许多消费者对其了解和认知程度有限。此外,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的不足也是汉绣发展面临的难题。为推动汉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绣娘们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政策支持、提高财政投入、加强宣传推广、培养年轻传承人等,以解决这些问题。
二、文献综述
汉绣是中国传统的刺绣技艺,其起源可追溯于古代宫廷。在古代,刺绣技艺通常是贵族妇女必备的技能之一,它作为一种表达贵族阶层品位和文化修养的手工艺术。在一些古代墓葬中,人们发现了保存较好的刺绣品。这些古老的绣品为研究汉绣的发展提供了实物证据,展示了古代刺绣的风格和技术,从而可以了解到汉绣在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这些作品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武汉汉绣博物馆包含1000余幅汉绣传承人及其他爱好者制作的汉绣作品。湖北首届汉绣文化节(钟磬如,2013)集结了汉绣界内优秀人士,刺绣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交流、分享经验,让汉绣文化更为丰富。欧冰颖(2018)曾对汉绣、汉剧、戏衣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在旅游与汉绣结合发展方面,赵静(2012)从本土性,技艺性和文化性三个层面阐述了怎样通过旅游向大众推广汉绣,具有借鉴意义。汉绣目前的被关注度仍不高,有相关爱好者学习但缺少大量的继承人。但由于相关理论不足、行业发展前景不好、知识产权保护不充分、宣传效果不尽人意等原因,国内关于汉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研究并没有被广泛运用和落地。
在非遗利用短视频传播方面,李海文,谢清果(2023)提出非遗短视频传播的优化路径: 以PGC引领短视频制作风尚,创作赋能品牌化;增强再生产的内外驱动力,市场赋能自动化;提升未来传承人的媒介素养,人才赋能根治化。这些值得汉绣在互联网上传播时借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汉绣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在创作元素和图案方面独特的工艺技能和精致的刺绣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传承,并为中国文化传统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国内外汉绣活动的开展为其发展创造了平台、制造了热度,通过短视频传播非遗文化为汉绣的传播提供了新路径。然而,由于传承人数量有限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导致汉绣后续发展困难重重。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借助汉绣的文化特点,并采取可解决汉绣自身局限性的措施,让这一传统艺术得以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
三、研究设计
1.实地考察法
参观汉绣博物馆与工作室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文化体验。进入博物馆后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汉绣艺术的场所,更是一个窥视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窗口。
在博物馆内陈列着各种汉绣作品,从古代的宫廷绣品到当代的创新设计,每一件作品都展示了汉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无穷创意。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和精心设计的图案让人感受到汉绣所蕴含的艺术之美。通过展品和陈列品,也可以深入了解了汉绣的历史渊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在参观过程中,还能学到了许多关于汉绣的有趣知识。在工作室中,工作人员和汉绣传承人讲解汉绣背后的故事和汉绣的发展,让人更全面的认识汉绣的文化内涵。通过拍摄视频在各大平台分享的体验,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汉绣的魅力。虽然视频无法完全展现汉绣的美丽与独特,但亲身欣赏实物作品会更加震撼人心。
2.亲身体验法
通过组织汉绣体验小组,参与者深入了解和体验了汉绣艺术的魅力。在博物馆和工作室,从选择线材到绣制精致花样的过程,学习到了汉绣的技艺。手艺人们细致耐心的讲解和演示,让众多参与者感受到了汉绣的独特之处。成员们还拍摄了制作过程,为了记录汉绣的制作细节和传播汉绣以及为学术论文提供了生动素材。此外,还设计了一条汉绣文化旅行路线,上传到各大社交平台,引来众多爱好者关注。活动结束后,成员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反馈,分享了制作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这些反馈将有助于未来活动的改进,使体验更加丰富和深入。此次体验不仅了解了传统工艺,还促进了团队合作和文化交流,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3.问卷调查法
为了了解大众对汉绣文旅融合的基本看法,本文编制了相关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共有30个问题,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1-2题),旅游层面(第3-8题),文旅结合层面(第9-11题),互联网层面(第12-17题),亲身体验(第18-24题)以及文化层面(第25-30题)。本次调查共收集到100份有效问卷。我们对问卷的最终数据做出以下总结:
3.1 从问卷调查对象来看
在一百位调查对象中,愿意参与问卷填写的七十九人均为女性,可能因为我们是文科院校加上我们在文科专业宣传的比较多,同时说明汉绣可能在女性中更受欢迎,也可能是社会对性别角色和期望导致男性不愿意参与这样的活动。而且愿意参与调查的大部分为大一,大二年级同学,由此可见,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加强,青年学生越来越重视非遗文化,这给我们的文化宣传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3.2从旅游层面和文旅结合层面来看
在一百位调查对象中,有七十七人都非常喜欢旅游,且在这些人中有九十三人都认为非遗应该与旅游结合起来,这为汉绣文旅结合提供了更多机会。但很多人旅游可能是为了美食或其它较为潮流的事情,这使得大家并不能很好地关注汉绣本身的魅力。大部分的人觉得可以文旅融合,可见大家愿意在旅游中去了解该地方的特色文化,有利于促进特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3.3 从互联网层面上看
在一百位调查对象中,大多数大学生愿意通过互联网了解非遗文化。这表明互联网是非遗文化宣传的良好渠道,可以将非遗产品带入网销,将文旅路线推广给更多人。这样可以宣传汉绣文化,为其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并扩大汉绣的销售区域,甚至全球。同时,文旅路线的广泛推广还能拉动当地旅游经济。
3.4从亲身体验层面上看
在一百位调查对象中,大多数人因为通过视频了解到汉绣的精致与美丽愿意去体验实物展览是,以此才愿意线下体验,这说明汉绣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很大,可以借助此方式让年轻人先了解汉绣,再走进汉绣,让汉绣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走进生活。而有人不愿意线下亲身体验汉绣实物展览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没有被视频中的汉绣作品吸引;二、地理位置不方便。倘若是以上原因,对应解决方法有两个:一、精良汉绣视频的制作与推广;二、增多汉绣线下展览活动。
3.5 从文化层面上看
第一个问题中,九十人同意汉绣需要与当代流行趋势结合进行现代化创新,这说明当代年轻人对汉绣的需求与以往不同,他们更在乎款式的流行度。对于不赞同此观点的原因分析如下:一、汉绣应该保留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不应随意更改款式和风格,如此会失去汉绣本身传统价值;二、汉绣应该创新属于自己的流行趋势,并非跟随社会流行趋势而改变。
第二个问题中,八十三人同意利用互联网宣传汉绣,由此可见互联网宣传非遗文化符合当代年轻人的信息获取偏好,并且在大多数人都使用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时代,文化传播更需要快速、便捷的渠道,因此互联网是较优选择。
以上数据反映了人们对汉绣发展的不同看法,但都认同汉绣需要适应时代变化进行创新和宣传。
四、结果与讨论
1.文旅融合背景下,汉绣需要多样化的传播方式。
项目前期,在研究开展中发现在百度等应用上搜索汉绣时,应用推荐的相关文章和视频都很少,大部分视频都是利用同一个视频进行再创作,内容同质化严重,没有创新。除此之外,搜索到的相关视频都是以前的视频,近两年来很少有新的视频。在去相关工作室了解之后,发现汉绣传承人在参加国内的各种绣展,甚至去到国外传播汉绣文化。关于这些情况的了解也只能从关注的汉绣公众号上得知,并且大多数内容都是通过推文的形式展现。
为了提升互联网传播效果,我们应借助多元化的互联网平台和工具,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汉绣的魅力。此外,通过线上培训、直播等手段,让更多人参与到汉绣的学习和传承中来。同时,我们还应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国际社会在汉绣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举办线上展览、研讨会等活动,共同推动汉绣的传承与发展,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们还应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要确保汉绣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和原创性得到应有的保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汉绣艺人的合法权益。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汉绣的传承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2.文旅融合背景下,汉绣需要与旅游深度结合
汉绣与旅游的结合案例稀少,可能是由于汉绣文化在旅游领域的开发和运用不充分,亦或是汉绣文化在其发源地及邻近地区的普及和推广尚未广泛开展。。目前仅在黄鹤楼和昙华林有与汉绣相关的商铺,因此汉绣与旅游的结合还有待发展。为推动汉绣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可以开发汉绣文化旅游产品:充分挖掘汉绣的历史、文化、工艺等元素,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如汉绣主题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服饰等,并在旅游景点、博物馆、文化街区等场所销售,以此提升旅游业的附加值。
为了推广汉绣文化,可以设计富含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融入汉绣的历史、文化和工艺等元素,包括汉绣博物馆、工作室和街区等景点,让游客在旅游中了解汉绣。捅死加强汉绣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旅游景点、机场和火车站等场所设立展示区。另外结合旅游旺季或重要节点,举办汉绣文化节事活动,如大赛、展览和论坛,吸引更多游客和媒体关注。推进汉绣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共赢发展。
3.文旅融合背景下,汉绣需要热门景点赋能增效
2023年国庆节前夕,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武汉市的旅游数据,2023年的前6个月,武汉市共累计接待游客1.6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为1780.3亿元,其累计接待游客人次与旅游总收入分别比2022年上半年增长了69.87%与102.89%。
武汉作为旅游热门城市能够很好的带动当地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汉绣作为武汉的本土非遗文化,是很好向外展示的名片。我们认为在黄鹤楼,江汉路这些热门景点应该设立创意集市,展示汉绣。不管是售卖绣品还是进行绣品展示,都会吸引一部分人去到相关的工作室和博物馆参观,从而提升武汉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同时还能为汉绣发展赋能。
五、结语
鉴于此,本文通过走进汉绣博物馆和工作室,深度挖掘景点与汉绣的联系,制作汉绣题材的短视频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传播。以体验者的视角探寻汉绣承载的文化,讲述汉绣与热门景点的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汉绣,了解汉绣,认同汉绣文化,从而促进以汉绣为代表的非遗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岩.调研分析:汉绣的非遗价值[J].丝绸,2023, 60(8): 166-169.
[2]李海文,谢清果.非遗短视频传播的发展逻辑[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23, 21(2): 162-167.
[3]欧冰颖.汉绣戏衣图案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 2018:1-45.
[4]赵静.旅游类汉绣绣品特性刍议[J].丝绸,2012, 49(9): 56-5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武汉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以汉绣为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