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与乡村非遗工坊的结合与实践研究

董野 柳丹 杨印
  
艺术交流·下
2023年17期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摘要:在高校现代化育人工作中,不仅要为学生讲解必备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对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在近年来,各个学校纷纷将艺术实践工作坊与乡村非遗工作坊进行了有机协调,为学生高效率学习提供重要的保障,增强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非遗文化在新时期下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乡村非遗工作坊;结合研究

高校在将艺术实践工作坊与乡村非遗工作坊进行结合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教育情况,明确两者结合的核心要点,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并且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凸显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与乡村非遗工作坊结合的优势,凸显现代化的教育思路。

一、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与乡村非遗工作坊的概述

1.艺术实践工作坊

高等教育机构中的艺术实践工作坊,作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部分,其目标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充满创意和实践经验的环境,以促进他们在艺术实践和创作上的全方位成长。在本工作坊中,同学们能够无拘无束,尽情展开想象,去探寻艺术中无限的可能,感受艺术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挑战。工作坊一般都有一批高级艺术导师及艺术领域专业人士为学员指点迷津、激发灵感,带领学员从理念到实践全方位地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参与工作坊,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多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舞蹈和戏剧等,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和创新精神。在大学艺术实践工作坊里,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的艺术技巧及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借由这一平台和志趣相投的学生进行交流与协作,一起探索艺术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工作坊不只是一个用于传递知识的场所,它更是一个激发学生自主发挥和勇于创新精神的精神家园[1]。

通过参加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活动,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充分释放创意潜能、挑战传统观念、打破自我局限,不断提升自身艺术表达方式,达到个性和职业的完美结合,每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灵魂和展示其独特魅力、引导艺术潮流的契机。

2.乡村非遗工作坊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乡村非遗工作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具体体现,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和价值。在这科技与商业占统治地位的今天,乡村非遗工作坊正以它特有的韵味与文化底蕴,带领人们进入传统文化宝库中,乡村非遗工作坊作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文化工作室,其目的是通过手工艺制作、技艺传承和文化交流,让古老传统文化散发生机和活力,续写民族血脉。乡村文脉工作坊既是文化瑰宝集散地也是文化传承殿堂,传统手工艺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手艺在此被继承下来,古老而传统的工艺又重新焕发了青春。通过研究、体会、可以让人深刻领悟传统文化之精华,感悟历史之厚重和睿智之特点。乡村非遗工作坊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也是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能够在今天大放异彩。在继承和创新之余,乡村非遗工作坊也肩负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工作坊以展示、训练、示范等方式将传统文化魅力传达给大众,引起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推崇。这里的每一幅作品既是手工艺品也是文化传奇,它承载了历史的烙印与民族的情感。乡村工作坊是传统文化之宝库、传承创新之殿堂、文化传播之舞台,其生存和发展既是地方性文化项目又是民族文化守护者和传承者[2]。

二、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乡村非遗工坊相结合的价值

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乡村非遗工坊相结合正是今天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承载了青年学子们对于艺术的激情和追求;乡村非遗工坊又沉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稀有匠心的传统技艺。两者的融合与辉映,既是文化传承中的互补,也是社会发展中的携手共进,达到共赢。将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乡村非遗工坊整合在一起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弘扬传统文化和传承优秀民俗。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汇聚了一大批年轻学子们的创意激情和专业技能,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表现有独特而独到的视角;但乡村非遗工坊却承载了世世代代流传至今的珍贵文化遗产,工艺精湛,源远流长。两者相结合,高校学子在其创新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推动下,使乡村非遗工坊传统技艺获得新生,使传统文化散发出更绚丽的光芒。

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乡村非遗工坊融合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产业发展有积极意义,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人们日益关注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乡村非遗工坊与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合作,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传承非遗传统工艺,为乡村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活力;同时结合高校资源实现传统工艺向有市场竞争力文化产品的转变,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和乡村居民增收渠道拓展,助推乡村振兴繁荣。将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乡村非遗工坊融合在一起,既是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新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乡村振兴和文化产业的机遇。唯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让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传统的魅力、创新的力量。这种合作模式的推进和发展必将给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带来新动力,给中华文化发展带来新生机,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三、将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乡村非遗工坊相结合的方法

1.重视资源共享

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乡村非遗工坊相结合正在逐步成为合作新模式,这一合作既有利于乡村非遗文化的继承与保护,又给高校学生带来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其中重视资源共享就是实现这种协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资源共享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乡村非遗工坊在资源上互惠互利,联合开发使用,高等教育机构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和学术资源,而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则具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和文化底蕴[3]。把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又能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爱好和喜爱。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在资源共享过程中能够给乡村非遗工坊带来先进技术、理论支持与创新观念,有利于让非遗工坊工艺与当代生活更好的融合,并迈向更加广阔的市场;但乡村非遗工坊能给高校师生一个逼真的实践场景使其深刻认识传统工艺的本质和魅力,开阔视野、拓展能力。在此基础上,资源共享又包括物质资源,如场地、设备和原材料。高校与乡村非遗工坊可合作开发使用这些资源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合作共赢。通过资源共享使双方产生合力,促进了乡村非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给文化事业带来了新生机。在现代化社会中,重视资源共享,既是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乡村非遗工坊协作的要求,也是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必然。唯有携手合作,共同分享资源,才能让非遗文化在时代的长河中焕发出永恒的光芒,传承千年。

2.开展多样化体验活动

当今社会,将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乡村非遗工坊相结合,已经成为文化传承和沟通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推动地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多样化的体验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是青年艺术家创作与研究的舞台,富有创新与生机。乡村非遗工坊承载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传承了传统手工艺技艺,把二者融合在一起,既能给高校学子们提供更为宽广的创作空间,又能给乡村这门传统艺术带来新鲜的血液,使传统和现代融合在一起[4]。在进行多样化体验活动时,可安排高校学生到乡村非遗工坊进行实习,了解传统手工艺技艺、体验古老工艺魅力,同时还可邀请非遗传承人、乡村艺人到大学与同学交流技艺、交流经验等,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提高对于非遗的理解与喜爱。另外,可举办文化创意设计比赛和艺术展览,激励学生把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融传统和现代风格于一体的作品。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又给乡村带来了新鲜的生机和时尚元素,有利于画的继承与发扬。多样化体验活动的发展是将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乡村非遗工坊相结合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协作,使传统和现代、学术和实践全面融合,从而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增添了浓重的色彩,这一融合必将对中华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使优秀传统艺术焕发出当代新的辉煌。

四、启示与思考

1.加强文化传承

将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乡村非遗工坊相结合,既是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一项创新之举,也是推进城乡文化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这一结合目的是要把高校艺术教育资源和乡村非遗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经过实践和学习达到文化传承和创新双重目的[5]。

首先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给乡村非遗工坊带来了大量艺术教育资源,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培养人才和进行学术研究的关键场所,具备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这包括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通过与农村非遗工坊相结合,学校能够把这些资源带入农村并对非遗工坊形成强大支撑。一方面高校师资力量能够对非遗工坊进行技术指导以及专业培训,有利于乡村艺人技艺水平的提高,促进非遗工坊技艺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高校的教学设施和艺术实践经验可以为非遗工坊提供实践平台,让乡村艺人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艺术领域,拓展视野,激发创新灵感。

其次,乡村非遗工坊是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珍贵的非遗文化资源,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历史底蕴丰厚,艺术魅力独特。乡村非遗工坊是我国非遗文化传承的主要基地,集聚着一大批非遗艺人与传统技艺。乡村非遗工坊与大学艺术实践工作坊相结合,能够把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带入到大学中去,并为大学艺术教育工作提供大量教学素材及实践案例。与此同时,乡村非遗工坊也能给高校师生一个深刻认识非遗工坊文化的契机,使其切身体验非遗工坊技艺所具有的特殊魅力,提升其传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在非遗文化传承上,将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乡村非遗工坊相结合优势显着。这种组合一方面能够促进城乡间文化的交流和交融。通过高校师生和乡村艺人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能够打破城乡间文化隔阂,促进城乡文化相互参照和交融。这一文化交流既有利于丰富大学艺术教育,也能给乡村班文化传承和发展带来新生机。另一方面,这种结合有助于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校师生可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及创新思维对非遗技艺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究,挖掘非遗技艺中所蕴含的潜在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同时,他们还可以将现代艺术元素融入非遗技艺中,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作品,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实践中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乡村非遗工坊融合也应注意若干问题,比如保证双方合作以平等互利为前提,全面尊重对方权益,重视合作内容实效性与可持续性,保证合作项目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另外,还需要在配合过程中加强沟通协调,对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进行及时化解,以保证配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推陈出新

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融入乡村非遗工坊既是为了强化文化传承也是为了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创新发展。这种融合,其目的是通过双方深度的合作和沟通,把传统的画面文化和现代艺术理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打造出兼具传统韵味和现代气息。推陈出新表现为非遗技艺研究深入和创新运用。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教师与学生以坚实的艺术理论基础与敏锐的创新思维,深度发掘与整理了乡村高技艺,在研究传统技艺精华的同时,也致力于探讨如何结合现代艺术元素来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及表达方式。高校师生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的引进,赋予了非遗技艺以现代艺术之生机,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的异彩。推陈出新也表现为非遗文化内涵不断扩展和升级,传统非遗文化通常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文化底蕴深厚。

结束语

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与乡村非遗工作坊结合所发挥的作用较为突出,为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也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因此学校要将此制定为长期的实施方案,通过有效的结合,灵活的应对在以往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这一模式能够变得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萨仁.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美育教改刍议——以非遗剪纸课程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02):110-113.

[2]李源,迟海波.“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4,38(01):29-35.

[3]顾润佶,惠雪,傅力,李岚.高校助力下的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保护与传承路径探讨[J].园林,2024,41(02):23-29.

[4]李楠,向俞先.非遗手工艺涵养高校时代新人的发展路径[J].大观(论坛),2024(01):125-127.

[5]易继松,谭冰.非遗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4(01):63-65.

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训练项目,项目名称:高校艺术实践工作坊扎根乡村——以柳河罗通山为例,编号:2023136040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