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非遗蟳埔簪花文创设计

曾玉洁 黄煜堃 王琪 赖奕菲 翁柔 林兰兰
  
艺术交流·下
2024年3期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以非遗蟳埔簪花文创为设计研目标,分析国内外蟳埔簪花研究现状,并引发思考。设计研究非遗蟳埔簪花作为物质载体的系列文创产品。对非遗文创进行调研,传承非遗,设计出以非遗蟳埔簪花为主的系列自簪花产品。该设计研究以非遗蟳埔簪花的物质载体,结合现代年轻人的兴趣爱好,设计研究弘扬非遗传统文化系列文创,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非遗文创;簪花围;IP形象; 产品设计;设计开发

引言

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将探讨蟳埔簪花的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结合当代审美与市场需求,提出具有创意与实用性的文创设计方案,旨在为蟳埔簪花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非遗蟳埔簪花概述

随着最近掀起的“今生簪花,来世漂亮”簪花热潮,蟳埔非遗簪花成功火出重围。蟳埔簪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福建闽南地区的蟳埔村。簪花是当地女子的象征,代表着吉祥。蟳埔的簪花被誉为“头上花园”,清一色象牙筷盘头。蟳埔的人们通常把头发盘到脑后,去盘成一个圆髻,用鲜花缠绕成花环,这便是我们所称的“簪花围”,簪戴在绾髻周围,中间插一根象牙簪子。原先的蟳埔女孩会到十几岁就将秀发盘于脑后,过后保留长发,绑上红绳,形成圆髻,然后再穿上一支“骨髻”,另用鲜花的花做成花环,以发髻为圆心,圈戴在脑后。接着以圆心扩撒至周围、左右对称插上几支艳丽明媚的鲜花。使整个头上打扮得像一座春意盎然的小花坛.

二、设计开发非遗蟳埔簪花文创产品设计应用意义

蟳浦簪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装饰性发饰,蟳埔簪花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蟳埔女性文化的重要象征。2008年,“簪花围”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种泉州蟳埔独特的头饰艺术,主要由花围和发簪等元素构成。它承载着蟳埔女性的美学观念、生活方式及社会地位。

以非遗簪花围为设计元素用来制作崭新的文创产品。可以将非遗簪花围更好的呈现出来,推动泉州经济发展,促进我国非遗传统文化传承。把非遗文化与设计有机结合,有助于推动产品的发展,让大众通过产品的外观形态可以直接地了解非遗形象,也能更好的实现非遗的表达。

三、非遗蟳埔簪花文创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蟳埔簪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保护。相关机构和组织致力于传承和保护蟳埔簪花的传统技艺,举办培训班、展览等活动、并开展相关的非遗研学、社团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体验非遗、学习非遗。

2.国外研究现状:

蟳埔簪花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形式,逐渐在国际上引起了关注和认可。一些非遗保护组织、文化交流活动等将蟳埔簪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国际上进行展示和推广。

四、非遗蟳埔簪花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角度

1.以蟳埔簪花文化本质为载体

蟳埔簪花以其独特的美学效果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成为艺术品的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其精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精湛的工艺等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关注。通过文创设计,可以将传统的簪花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更好地适应当下的时代需求。

2.打造属于蟳埔簪花IP形象

以蟳埔和簪花为形象核心,设计成可爱的卡通形象,或是更加写实的插画形式。开发蟳埔簪花形象相关的周边产品,如公仔、手办等,以满足大众的收藏需求。推出蟳埔簪花IP的文创产品,突出原创性和艺术性。

3.明确产品属性

蟳埔簪花承载着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涵,根据非遗自身文化属性,打造相关的文创产品。吸引国内外对非遗文化、泉州文化等感兴趣的人群,强调对非遗传承和保护,体现对非遗文化价值的尊重和推崇,对簪花元素的重新诠释和创新设计。

五、蟳埔女簪花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

1.体现蟳埔女精神本质:发展蟳埔女文化与当地旅游发展,设计蟳埔女文创产品,我们利用创新性和互动性吸引年轻人兴趣。将蟳埔女簪花的文创产品与蟳埔女簪花文化的本质结合。

2.非遗蟳埔女簪花的提取与应用:蟳埔女簪花文创产品设计可以采用元素提取,去实地了解现在非遗传承人使用什么材料簪花等,并且还需要做到符合现代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吸引大众的兴趣。

3.融合创新性:创新性是发展非遗文创的重要动力,目前市面上的非遗文创都是复刻产品。为传承非遗文化,必须深刻挖掘非遗文创的产品内涵并且进行创新设计。需要融合非遗文化的创新性。

结语

发展蟳埔女簪花文创产品不仅给非遗地区带来了经济收入,还能让广大的年轻人了解到该地的非遗历史和文化等知识。非遗文创是近年来宣传非遗文化的新载体。通过对蟳埔女簪花文化的研究得出在非遗文创设计中的三大设计角度:该非遗文化为载体、多元化的功能属性、打造IP形象。以非遗文创设计角度出发,从文化等内容中提取与设计创新性的方法进行该非遗的产品设计。

研究最后通过蟳埔女簪花中的历史背景和关键节点,结合到蟳埔女DIY发箍上,让用户可以快速了解到簪花是如何簪花的等相关文化。簪花见证了蟳埔女的勤劳与美丽,精致的簪花头饰作为一种古老的非遗文化,应该与时俱进,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来认识与接纳非遗文化,我们不仅需要宣传蟳埔女头饰独特的文化内涵,更需要传承保护和创新这种文化。[2]

参考文献

[1]童友军,卢新燕.福建三大渔女之——蟳埔女头饰文化的解读[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25(02):

[2]陈祖英,洪文生.蟳埔女头饰文化传承研究[J].地域文化研究,2020,(01)

作者简介:曾玉洁(2004-),女,汉族,福建省南平市人,本科,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黄煜堃(2004-),男,汉族,福建省厦门市,本科,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王琪(2004-),女,汉族,浙江省丽水市,本科,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赖奕菲(2003-),女,汉族,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本科,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翁柔(2003-),女 ,汉族,福建省福州市,本科,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林兰兰(2004-),女, 汉族, 福建省厦门市,本科,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基金项目: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