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宋代人物画

周家丽
  
艺术交流·下
2024年6期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发展的高峰期,绘画艺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宋代绘画以其精湛的技巧、丰富的题材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其中,人物画作为宋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无数学者和艺术家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宋代人物画的研究,探讨其代表作、反映的社会人文景观以及对当今绘画的启示作用。

一、宋代人物画概述

宋代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它继承了前代绘画的优良传统,并在技法、题材和风格上进行了创新和拓展。宋代人物画以其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瑰宝。

在宋代,人物画的发展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和扶持。北宋初,画院大兴,徽宗朝又兴办画学,广揽贤才,奠定了南宋画院的宏伟基业。两宋画院并重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之发展,统治者偃武修文、喜好丹青,大力扶持画院、画学之发展,造就了宋代画院人物画的繁荣昌盛。人物画的题材广泛,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宗教人物、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等各个方面。画家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文景观。同时,宋代人物画在技法上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线描的精细、色彩的丰富、构图的巧妙等,都体现了画家们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功底。

二、宋代人物画代表作

宋代人物画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绘怀抱婴儿哺乳的村妇,身旁置放一架纺车,左手正摇纺轮。前面一老媪,面向村妇,慈祥安宁。村妇身后有一儿童,席地而坐,手中拿着杆,牵着一只蟾蜍,活泼可爱。这幅画以农村妇女纺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宋代农村妇女的勤劳和朴实。同时,画中的纺车等细节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北宋徽宗赵佶的代表作之一《听琴图》,此图构图简洁,用笔稍劲健刻露。画面中,一位文人正在弹琴,两位官员坐在一旁聆听。画面上的山石、花木等背景也描绘得十分精致。这幅画不仅展现了赵佶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采薇图》是南宋画家李唐的代表作之一。此图描绘殷商贵族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愿投降周朝,以吃周朝土地长出的粮食为耻,而隐居首阳山靠采集野菜充饥,最后双双饿死。二人须发蓬松,面容清瘦,目光坚定,神情、姿态准确生动。这幅画不仅展现了李唐卓越的绘画技法,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气节和道德的重视。《村医图》是南宋画家李唐的另一幅代表作。此图以农村医生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宋代农村医生的医术和医德。画面中的医生正在为病人看病,病人则神态各异,有的痛苦呻吟,有的焦急等待。这幅画不仅反映了当时农村医疗卫生的状况,也体现了宋代社会对医疗事业的重视。

宋代人物画在绘画技法上展现出了高度的成熟和多样性,主要的绘画技法有:白描法,这是一种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画法,宋代人物画中常用此法来勾勒人物轮廓和细节。这种技法讲究线条的流畅、细腻和精准,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神态和气质。例如,北宋画家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就是一幅道教壁画的白描样稿,全卷共画有八十七个神仙,线条细腻流逸,展现了北宋白描绘画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勾染法,是宋代人物画中常用的另一种技法,它结合了勾线和染色两种手段。画家先以墨线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和细节,然后再用色彩进行渲染,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这种技法在宋代人物画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表现人物面部、服饰和背景时更为突出;减笔法是一种追求简约、概括的画法,宋代人物画中也有应用。这种技法强调以少胜多、以简化繁,通过精炼的线条和笔墨来表现出人物的神韵和气质。减笔法的运用需要画家具备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特征和神态;泼墨法是一种较为自由的绘画技法,强调墨色的变化和流动感。在宋代人物画中,泼墨法多用于表现人物的服饰、头发和背景等部分,能够营造出一种豪放、洒脱的艺术氛围。例如,南宋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就是一幅以泼墨法为主要技法的作品,画面中的仙人形象生动、传神,墨色的变化更是淋漓尽致;色彩运用,宋代人物画在色彩运用上也非常讲究。画家们善于运用对比色和邻近色来营造画面的氛围和节奏,使画面更加和谐、生动。同时,宋代画家还注重色彩的层次感和透明度,通过色彩的叠加和渐变来表现出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线条运用,宋代人物画中的线条运用也是其技法的一大特点。画家们善于运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出人物的不同特征和气质。例如,细腻的线条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温婉、柔美;粗犷的线条则可以表现出人物的豪放、不羁。同时,线条的疏密、长短、曲直等变化也能够营造出不同的画面效果和氛围。

多样的绘画技法、高超的艺境格局,展示了宋代画家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也为中国绘画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宋代人物画反映出来的社会人文景观

宋代人物画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更重要的是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景观。

1.社会阶层的多样性

宋代人物画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包括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等。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各具特色,而且通过他们的服饰、举止和神态等细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差异和等级制度。例如,《听琴图》中的文人弹琴、官员聆听,展现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而《村医图》中的农村医生看病、病人等待,则反映了当时农村医疗卫生的状况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2.经济生活的繁荣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期之一,人物画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当时经济生活的繁荣景象。例如,《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画面中不仅有热闹的市井街道、繁忙的码头和商铺,还有车水马龙的交通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幅画不仅展现了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3.文化教育的普及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教育普及的时期之一,人物画也通过描绘文人雅士的形象和活动,反映了当时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例如,《槐荫消夏图》中的文人学士在槐荫下消夏读书,展现了宋代士人阶层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而《五马图》中的文人则通过描绘骏马和牵马的人来表达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艺术的重视和尊重。

4.宗教信仰的包容性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宗教信仰包容性较强的时期之一,人物画也通过描绘宗教人物和宗教活动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信仰的包容和尊重。例如,《罗汉图》中的罗汉形象已经不同于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俗生活;而《大士像》中的观音大士则取斜倚之姿,秀发飘逸,将手中宝瓶倾斜,琼液流溢而成一朵白莲,似乎芳香四溢而令人称奇。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宋代社会对佛教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5.道德伦理的强调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道德伦理观念较为强调的时期之一,人物画也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道德典范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伦理的重视和强调。例如,《采薇图》中的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愿投降周朝,以吃周朝土地长出的粮食为耻,而隐居首阳山靠采集野菜充饥,最后双双饿死。这幅画不仅展现了宋代社会对气节和道德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的推崇和传承。

四、宋代人物画对当今绘画的启示作用

宋代人物画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丰富的题材和深刻的内涵,对当今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1.注重技法的传承与创新

宋代人物画在技法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创新,如线描的精细、色彩的丰富、构图的巧妙等。这些技法不仅为后世画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也启发了当代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技法的传承与创新。当代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不断学习和借鉴前人的优秀技法,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审美追求进行创新和拓展,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

2.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

宋代人物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文景观。这种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的精神也是当代画家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当代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传递人文关怀和正能量。同时,当代画家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艺术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宋代人物画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道德典范的形象,宋代人物画传递了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也是当代画家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当代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艺术作品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自信。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