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布里亚特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与传承
摘要:布里亚特民间舞蹈以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特征在蒙古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和田野研究,阐述了布里亚特舞蹈的风格、多样性及其保护与传承方法。
关键词:布里亚特;蒙古族;民间舞蹈;种类;保护;传承
一、布里亚特舞蹈的风格特征
2002年,由原呼伦贝尔民族艺术学校(现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塔娜、原呼伦贝尔民族歌舞团(现呼伦贝尔民族歌舞剧院)编导高娃和苏德米德共同创编,呼伦贝尔民族歌舞团铁柱作曲的女子群舞《布里亚特情韵》首次亮相,立即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这部作品在2002年和2004年分别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舞蹈比赛特别荣誉奖和全国第六届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从此,布里亚特民间舞蹈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已经历经20年,《布里亚特情韵》不仅成为各个舞蹈学院的必修剧目,还在民间舞台上广泛流传。
蒙古族以其能歌善舞而闻名,各个部落都有独特的民间游戏和舞蹈风格。布里亚特是蒙古族的一个古老分支,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蒙古国和中国。布里亚特人在文化、艺术和习俗方面,至今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布里亚特的民间舞蹈,有着古老的传统,其风格古朴,游戏性强 。布里亚特民间舞蹈以其舒展、奔放的风格著称,拥有跑跳步、跺踏步和摇晃步等独特舞步,动作以“横摆”为特色,队列形式多以圆圈为主。其舞蹈风格浑厚凝重,保留了古老萨满教舞蹈的遗风,并且充分展现了布里亚特人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二、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多样性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布里亚特蒙古族中广泛流传着一种群众自娱性的集体舞蹈。该地区的布里亚特蒙古族几乎人人都会这种舞蹈,并在婚礼等重大典礼上手拉手载歌载舞。这种舞蹈被称为“吆呼尔”,通常以游戏开始,众人者手拉手,边歌边舞,形成变换奇妙的舞阵 。随着时间的推移,“吆呼尔”已成为广为人知的布里亚特民间舞蹈。并误以为“吆呼尔”是所有布里亚特圈舞的统称。其实除了“吆呼尔”,在布里亚特民间还有“哟郭勒”、“阿列勒”、“额日莫彻”、“纳日给勒格”和“毕何利格”等其他的舞蹈。
中国呼伦贝尔地区的布里亚特民间流传的舞蹈以“吆呼尔”、“额日莫彻”和“纳日给勒格”为主。而如今布里亚特舞蹈中,年轻人已逐渐遗忘了其他的舞蹈。民间舞蹈中的萨满教内容渐逝,原始宗教的特性减少,而民间舞蹈的自娱性渐浓 。
蒙古国的布里亚特蒙古族民间舞蹈种类丰富多样。例如,额尔德尼其木格博士在其《布里亚特婚礼习俗》一书中提到的绕树舞、绕火舞、哈塔日、耶和日、吆呼尔、尼日格勒格、额日莫希呼、图塔尔干舞 等舞蹈种类;恩比系博士在《蒙古音乐大迁徙》一书中也提到了艾都赛、古格勒、晓毛子、耶格冉、亚呼塞、亚格夏、德日伯其 等布里亚特民间舞蹈。
俄罗斯乌兰乌德东西伯利亚文化学院编舞艺术系的舞蹈作品《耶格日岱哈塔日》失去了古老的萨满遗风,舞蹈动作不如呼伦贝尔地区的布里亚特舞蹈舒展、奔放,种类也不如蒙古国布里亚特民间舞蹈丰富。其主要动作集中在手臂的向上挥动。然而,长期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她们,舞蹈仍然展现出独特的风格。
三、其保护与传承方法
原呼伦贝尔民族艺术学校塔娜教授建议,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布里亚特民间舞蹈,应该从民间保护、课堂保护和舞台保护等三个方面入手 。
对民间舞蹈的保护应尽可能保持其原生态,避免随意变化和改编。保护内容不仅包括舞蹈动作,还应涵盖服装、道具、音乐、歌词、表演场地环境以及特定的表演时间等方面。
课堂保护主要是从民间文化背景中提炼和发展单一的训练元素。例如,将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编排成教学剧目,通过课堂训练为舞台民间舞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作为高校,我们应定期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进一步重视编辑和整理民间舞教材的工作,这也是保护与传承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重要环节。
最后,舞台作品的编排是保护民间舞蹈的重要手段。歌舞剧院、乌兰牧骑和民间舞蹈社会团体的主要任务是编创和表演以民间文化传承和传播为主的舞蹈作品。这类作品可以创新和发展,但必须保留民族民间舞的地域性、传承性和群众性,保持其原生态。然而,一些新的舞蹈形式也不能忽视。如地方政府在吸引游客而特别编创的舞蹈作品,需要在其特定环境下发展、传承和创新。
四、总结
布里亚特舞蹈作为蒙古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历史上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从《布里亚特情韵》的广泛传播到“吆呼尔”舞蹈的群众基础,布里亚特舞蹈在传承和发展中不断演化,同时也面临着保护和创新的挑战。通过民间保护、课堂教学和舞台演绎等多元化的保护方式,布里亚特舞蹈得以保持其原生态的同时,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未来,布里亚特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将继续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以确保这一民族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舞蹈精品集成[M].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23.
[2]斯琴塔日哈.蒙古族舞蹈基本训练教程[M].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
[3]杨晶晶.浅析布里亚特舞蹈 的风格特征[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3期.2012.212.
[4]李晓甜.布里亚特舞韵——观舞蹈《盛装舞》分析布里亚特舞蹈[J].经贸实践,2016.171.
[5]额尔德尼其木格.布里亚特婚礼习俗[M].乌兰巴托.2014.42-73.
[6]恩毕希.蒙古音乐大迁徙[M].乌兰巴托.2017.14-23.
[7]塔娜.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J].工程价值.2011.328.
作者简介:温都日呼(1989-),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人,现工作于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学历,高校讲师,蒙古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攻读艺术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蹈,舞蹈语言,舞蹈象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