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中式菜名英译问题
摘 要: 中式菜名英译方面的研究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中式菜名英译的必要性,并结合中式菜名文化和语言特点分析菜名英译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结合中餐菜名的特点,探讨菜名英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期使中式菜名英译体系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012-02
一 中式菜名英译的必要性
1.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的需要。
中国地大物博,地域特色显著,关注饮食文化,从古语“民以食为天”就能看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饮食。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来华的外国友人不断增多,对于中华饮食文化也表现出越发浓厚的兴趣。因此,对于中式菜名英译的规范性,有利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广泛传播,使中华饮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因此,中式菜名的准确翻译关系到中国饮食文化对外传播的长远发展。
2.中式菜名英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一菜多译现象普遍。
目前,在国内,对于中式菜名英译的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中式菜名英译的规范性没有给出统一的标准,导致“一菜多译”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馒头有时被译成“Steamed Bun ”,有时又被译成“Steamed Bread ”。回锅肉也有多个版本,如“Huiguo Rou”, “Double Sautéed Pork”, Twice-cooked Pork”等;“左宗棠鸡”一般被译为“Governor Tso’s Chicken” 或“General Tso’s chicken”, 然而目前很多翻译人士采用汉语拼音直译的方式,将其译成“Zuo Zongtang’ chicken”。
2.2 错译误译。
当今,现有的很多中国菜名在英译时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不仅没有反映出中国菜追求形美、意美的意境,还常常因为使用错误的翻译方法,让外国有人产生误解。如将“红烧狮子头”译成“Red Lion Head”, 字面意思即为“红色的狮子头颅”,可想而知外国人看到是何等的惊悸,更别说尝一尝了。 再比如以前人们把"童子鸡"译作“the 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 “口水鸡”被译成“slobbering chicken”,北京小吃“驴打滚”则翻译为“rolling donkey”等等,外国人看到这样的菜单恐怕要被吓坏了。
因此,解决中式菜名英译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二 中式菜名英译的常用原则和方法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中式菜名英译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若再不引起重视,不仅不能传播中国饮食文化,还极易引起误解。在英译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能让外国友人理解中餐菜名,又能体现其文化要素。笔者对于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总结出中式菜名英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以下几个常用原则和方法。
1.中式菜名的英译原则。
1.1反映菜肴的基本信息。
菜名最主要和直接的作用就是反映菜肴的基本信息,让外国人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因此,在中式菜名英译过程中,应注意译名是否反映了菜肴原料、烹饪方法、味道等信息。
1.2文化性原则。
一些中式菜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在翻译这些菜名时,译者需考虑中西方的文化背景。既要能传达菜名的基本信息,又不舍弃期中的文化内涵,同时,要避免采用在西方文化中比较禁忌的词语。
1.3语言精炼规范,舍繁就简。
中式菜名英译工作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统一的英译标准和可供参考的蓝本,基本由译者自主发挥,因此同一种菜的译名经常出现多个版本。例如宫保鸡丁被译成“Kung Pao Chicken”,“Gong Bao Chicken”,“Spicy Diced Chicken”等。再如粥可以用porridge和congee来表达,但事实上西方人很少使用porridge,而相关菜肴在中式菜名英译过程中并没有标准可以参考,因此混用现象一直存在。例如“南瓜粥”有时被译为Pumpkin Porridge, 有时又被译为Pumpkin Congee。 可见,为了避免一菜多译现象的出现,英译过程中必须遵循规范性原则。此外, 与西方菜名相比,中式菜名有些比较冗长繁杂, 有时还涉及到自然景物甚至成语典故,翻译后很难被外国人理解和接受。因此,翻译时应简明扼要,不必逐字翻译。
2中式菜名的翻译方法。
中式菜名可分为写实型和写意型,而翻译方法则根据菜名构成的不同分为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或音译解释法。
2.1直译法。
简言之,直译就是在译文中原文内容和形式都能得到保存的方法。英译之后的菜名基本都能实现原文和译文词语之间的一一对应。因此,在符合英语语言顺序的情况下,针对由食物主料辅料、烹饪方法、备料刀工、装盘器皿构成的中式菜名,可以选择直译法。如以主料为中心词的,可用介词with连接辅料,比如青椒肉丝可译为“Pork Shreds with Green Pepper”。以主料为中心词,可用介词with或in连接作料,如豆瓣鱼译可为“Fish with Chili Bean Sauce”, 烹饪法与原料构成的中式菜名可以把烹饪法直接译出来,再以菜的主料为中心词,如红烧猪蹄可译为“Braised Pork Feet”。针对中式菜肴中以装盛容器命名的菜品,,可以以原料为中心词,再用介词with 或in 连接装盛器皿。如,煲仔系列:招牌海鲜煲(House Special Seafood in Clay Pot)。然而,由于中式菜名大多蕴含了文化元素,能有用直译的只是少数。
2.2 意译法。
意译法指能表达原文内容和文化内涵,但不拘泥于原文形式,针对目标语言的词汇、语法能做灵活处理,不做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对于追求形美、意美,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或使用修辞方法的菜名,应尽量避虚就实,遵循删繁就简的翻译原则,把重点放在菜肴的材料和做法上,意译出原文。如游龙戏凤译为“Stir-Fired Prawns and Chicken”, 乡村大丰收译为“Raw Vegetables Combination”。
2.3音译或音译注释法。
音译法,就是按照菜名里汉字的读音对译过来的方法。由于中国饮食中有很多小吃在英文中无法找到对应的表达,由此形成词汇空缺,这时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将源语言用相似的音来表达,这种译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原文含义和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的流失。用此方法英译的许多菜品已被广大国际友人所接受,成为约定俗成的翻译方法,如Jiaozi (饺子),Tangyuan(汤圆), Shaomai(烧卖), Wonton(馄饨)等。然而,这种音译菜名很难传达更多的实用信息,使西方读者了解菜品的真材实料。这时,建议采用音译注释法,既能保留菜名的原汁原味,又能向译语读者传达菜肴用料、烹调方法等信息,让人一目了然。如粽子可译为 Zongzi —pyramid shaped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reed leaves,馒头Mantou(Steamed Bread),油条可译成You Tiao—Deep Fried Twisted Dough Stick ”等。
三 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中式菜名英译方法所作的一些粗浅阐述,首先分析了中式菜名英译的必要性,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翻译原则和方法分析了中式菜名的英译过程,引用和借鉴了直译,意译,音译及音译注释法。然而,这并没有包含中菜英译的方方面面,根据不同的场合、中文菜名特点和用餐环境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此外,中国菜名还会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促进菜名翻译的规范化、统一化和标准化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广大翻译工作者仍需继续努力,让中国寓意深刻而又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Nida .Eugene Language, culture , and translating[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1993 .
[2] 樊云.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及中餐菜名英译初谈[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4): 121-123.
[3] 何武. 跳出菜名译菜谱——影响中式菜谱英译策略选择的几组关系[J].外语学刊,2010,(4 ):132-134.
[4] 黄芳. 中餐菜单译法研究[J]. 中国科技翻译, 2007, (2): 40-42.
[5] 任静生. 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 中国翻译, 2001, (16):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