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中见大—民国时期的烟画艺术

徐圣洁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5期

摘 要: 烟画是流行于民国时期的一种广告、文化产品,是香烟包内所附赠的一种小画片。香烟画片不仅从不同角度反映烟草的发展历程,而且还折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特征,是研究、解读民国时期文化艺术的重要历史文本。

关键词: 烟画、民国

【中图分类号】 J218.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5-0182-01

一、民国时期烟画的兴起与发展

烟画于19世纪末诞生并传入我国,从1904年国产第一套烟画《清末美女牌九》的诞生,直至抗战胜利后最后一套烟画《抗战八年胜利画史》的发行,国产烟画的发展仅有短短的四十余年。

早期传入中国的烟画上所印的外域风光,西洋美女,以及洋文说明、广告很难被国人接受,也不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被国人弃之。随着中国市场逐渐扩大,十九世纪末,日本烟商村井兄弟商会社率先改进了烟画的内容,设计印制东方风情的图画《杨洲百美图》,附在孔雀牌香烟包装内。这一改变有效的促使了孔雀牌香烟占领中国市场。因所处在帝国主义侵略的危难时期,许多爱国同胞和民族资本家提出“不用外货,不吸外国烟”的口号,倡导实业救国,建立了第一家纸烟公司,如今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中国烟画就是该厂出品的《清末美女牌九》,全套32枚。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伴随着国民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各类商业竞争日趋激烈,这个时期烟草公司为了吸引顾客设计各种五彩缤纷、奇思妙想的烟画。同时也出现了商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国家开始对烟草业进行管制和打压。外加抗日战争后国名经济萧条,英美公司的竞争对手也逐渐退出中国市场,导致中国烟画从此衰落。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汇众烟公司和欲华烟公司分别发现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和《抗战八年胜利画史》 烟画两套,希望引起民众共鸣以及促销产品,然而结果却差强人意,中国烟画也至此退出历史舞台,偶尔出现也难成气候。

二、传统文化在民国烟画中的体现

(一)市井文化。

20世纪上半叶,随着香烟品牌越来越多,烟画的形式内容也更加丰富化。最先传入中国的烟画因极具西方色彩未能引起国人注意。设计生产贴合中国国情,反映市井文化的烟画才是外商以及民族烟商发展烟草业的必然选择。《清末百业》、《三百六十行》等烟画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清末及民国时期各行各业幸苦劳作的情形;《民国生活》、《生活百景》等烟画中表现了民国时期市民的名俗生活。其中于二十世纪初出版的烟画《三百六十行》是一部不朽的力作。这三百多幅作品真实贴切的描绘了旧日中国三百多个行业的劳动、交易、生活的情况。同时他们也记录了诸多如今以及消失或衍变的行业,为今人研究民俗学,广告学,民间绘画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二)文学故事。

小小烟画却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其中数量最多、销量最好的,当数文学故事。这类烟画也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小说、诗歌、戏剧曲艺到民间文学,都能在这小小的烟画上找到踪影。

日本村井兄弟商社为成功打入中国市场于1903年设计了《聊斋》烟画,是第一个把中国古典文学故事导入烟画的力作。全套三十枚,讲述了三十个故事,画面精彩,增加了更多人传看的广告效应。真正掀起国人收集烟画热潮的则是《封神榜》。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均被设计应用到烟画中,其中有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展开的,也有以人物绣像系列的,设计上也丰富多彩。文学故事丰富了烟画的内容,相应地这些小小的烟画片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传播文学故事。

(三)中国戏剧。

烟画与京剧几乎同步生,同步长,二者均在同一时期掀起热浪。民国初国民对京剧的热捧,让同时传入中国的香烟也受到启发,为攻占中国市场,日本村井兄弟商会精心设计了一套具有东方风情的烟画《扬州百美图》,虽然大多都是当年的青楼佳丽但是有一枚却与众不同,印制的是戏曲《思凡下仙》的剧照,也是第一枚京剧烟画。京剧丰富了烟画,烟画也传播了京剧。京剧人物首先想到的就是梅兰芳,同时他也是第一位被印制在烟花上的京剧巨星,在烟画中,几乎可以找到他曾出演过的每一出戏。京剧折子戏是整个戏剧中人物特点鲜明,故事情节最为精彩的一段,也使得英美公司发行的《折子戏》烟画令国人爱不释手,大受追捧。由华成烟草公司推出的《脸谱》、《百丑图》等,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京剧的脸部妆容及姿态,为今人研究戏剧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三、民国烟画的绘画艺术

烟画在传入国内的同时也以其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跻身于美术的行列之间。从绘画角度研究烟画的构成和技巧,对近代商业美术之源流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首先烟画是对传统年画的继承和发展,年画内容包罗万象、一应俱全,无论是名俗生活还是青山绿水、戏曲杂耍等全都被烟画汲取。早期烟画完全复制木版年画的模式,一方面试因为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则是烟画则有很多年画家参与制作。其次烟画是书画插图的延伸。明清时期,书籍中的人物秀像,用木板单线描绘配以诗文赞语印在卷首。烟画则很好的吸收了这种形式,依法炮制。如英美公司出版的烟画《三国志人物绣像》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烟画《红楼梦人物绣像》都是前图后诗,可见传统书报插图的影子。烟画与“月份牌”画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初人们对烟画的认识得益于月份牌,月份牌的用处相当于如今家中的挂历,它把人们喜闻乐见的年画与日历结合在一起,贴在墙上,一贴就是一年,既有装饰作用又达到了广告宣传的目的,深受大众喜欢。各烟草公司也从中发现了生机,他们把每年推出的月份牌画几乎全部复制成烟画。烟画还是彩色连环画的先驱。最早出版的连环画《三国》、《水浒》等都是黑白单色,但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三国》、《水浒》等皆是彩色连环画形式,前图后文,依章按回,印制发行。最后,烟画融贯了中西的绘画技巧。一方面继承传统东方绘画所讲究的传神写意,一方面借鉴西方绘画运用明暗透视的方法,形成了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绘画风格。

烟画,作为普罗美术的一种,影响深远,从中既可窥探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又对现代绘画艺术起到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