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中的演绎研究
摘 要:本文以当代艺术中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问题为主,通过中国近年以来当代艺术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来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的主旨在于对中国当代艺术中国性问题的一些表现手法和创作精神来进行论述,进行总结和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表达手法、灵感及其概念所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比较全面的总结和归纳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中国性”问题,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通过不同的创作技巧和概念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中国身份;文化符号
引言
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时代意义上的概念,随着时间不断的推移与变化,当代艺术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艺术上的共鸣,更多的是体现了人类的思想和情绪,是一种整体的情感表达。
中国当代艺术大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当代艺术伴随着传统文化以及对以往的创作艺术模式的反思而产生的。而这种形式与西方当代艺术截然不同,与西方当代艺术的创作模式和表达形式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它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也被称为“中国方式”。中国当代艺术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1.“当代艺术”在中国发展现状
中国当代艺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当代艺术伴随着传统文化以及对以往的创作艺术模式的反思而产生的。自“文化大革命”后“伤痕美术”开始,正是对这种艺术思潮中的反应和反思下。到中国当代艺术中著名的85运动兴起,它是以西方现代主义为特征的一种美术表现形式。1989年后,迎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新生代艺术家登场,塑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多重面向。就1989年后的中国当代艺术而言,其价值取向和表达方式发生了与众不同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导致了普适主义价值观的兴起,使得艺术策展全球化、艺术生态化成为展示当代艺术的常态。
199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开始出现“中国性”这一概念,艺术家们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西方传统当代艺术相碰撞和结合,从而去赋予了中国当代艺术新的文化和内涵。至1995年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更具有现代化国家的身份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有了重建“中国身份”的觉醒。这种对自我文化和民族身份感的肯定,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选择这种具有“中国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等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创作作品当中去。有人开始逐渐意识到:中国的当代艺术是时候开始诞生与西方当代艺术截然不同的创作了,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借鉴,中国当代艺术是时候应该具有自我识别的艺术风格了。于是一批具有实践和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们走上了当代艺术“中国性”的探索之路。
2.“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中的具体体现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新一代画家的出现,他们被称为“新学院派”和“新现实主义”。在他们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接受了严格学院派绘画训练的痕迹,也能看到他们的创作不再一味抄袭或追随西方现代艺术风格手法,虽然他们同样用写实的手法来创作,可是与“文革”和知青画家想表达的概念完全不同。新生代的画家摆脱了之前知青一代的理想主义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用写实的创作手法来表现自己直观的生活感受,从而开启了90年代中国美术一个全新的征途。
在装置艺术领域,徐冰、古文达等人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具有代表的核心人物。从新文人画的出现,到“实验水墨”的发展,让人不禁感受节奏的快速和步伐的稳健。全球化的格局影响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视野和精神特质得到了拓展。中国当代艺术家摆脱了模仿西方样式的处境,开始在全球化语境中反应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中国当代艺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当代艺术中“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具有中国民族内涵,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和传承性。中国当代艺术其中一些艺术品也因为使用了这些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表达方式,受到国内外人士欢迎。这些作品不仅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表面形式,艺术家们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的特殊性和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区别与对话,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更加具有民族感,是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在。艺术家们想在这些作品中,表达出自己当下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也是艺术的特殊性带给我们对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感受和认知。
徐冰先生代表作《析世鉴——天书》。他利用自己以往的版画经验,刻制了4000多个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字,这些文字神似汉字却又不是汉字,它们通过雕版印刷出来后,装帧成线装书。虽然这些具有汉字形态的“文字”没有办法去辨认,但一旦它们以这种书籍的方式呈现,这部无法交流的书就具有了庄重、严肃的意义。装置艺术家徐冰的这个作品,把“中国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展露的淋漓尽致。
3“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中国当代艺术中运用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用崭新的视角来看待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和不同的理解方式,这种与众不同的“中国身份”是与生俱来的,是骨子里的灵魂,是能够作为炎黄子孙骄傲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传承下来,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在新时代的推动下,我们可以赋予“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把“传统”和“现代”这一艺术创作充分结合后拥有新的当代艺术时代。当然,时代的变迁推动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当代”即是当下的,正在进行的艺术,当代艺术还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欣喜与收获。
结语
一直以来西方当代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无时无刻不在向前迈进着。与西方当代艺术不同的是,西方当代艺术只有人性,中国当代艺术除了人性之外,还有中国性。这种特殊的身份意识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家可以结合自己的中国身份和传统文化,让作品变得有趣和不同。在传统基础上的逐渐变革,或许代表了当代艺术视野下中国画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当代艺术画家们摆脱了西方样式,开始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反观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带给我们无限新奇和惊喜。
在当代艺术多元化的大模式中,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世界。“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对话引发了当代艺术的新碰撞。在这个碰撞下“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新时代和背景中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意义,呈现出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
参考文献:
[1] [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邹德侬等译[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2] 高名潞主编.85美术运动历史资料汇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高彭,易丹.197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4] 葛鹏仁.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M].北京:人名美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