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立德树人视角下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启蒙
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群星灿烂,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其中之一。誉满全球的风筝、寓意美好的木版年画、生动的传神的民间剪纸,奇巧夺天工的技艺与美好深刻的寓意都让人叹为观止。星光闪耀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巧手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许多非遗作品当中也充满了有趣的故事和传说,中华民族有如此多的文化财富,因此幼儿园应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神圣的使命。国家教育部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向家庭、社区开放,要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所以我园积极发挥家长资源,挖掘地域文化,以风筝、木版年画、民间剪纸为载体家园社携手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生活习惯、审美能力、道德品质的发展,以达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教育目的。
一、把握核心理念开展传统文文化教育课程
目前幼儿园开展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内容大多围绕传统节日展开,且教师普遍存在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够全面、深入的现象。幼儿园缺乏科学系统的课程实施方案。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存在以下偏差,例如:内容比较零散,活动开展不够深入;重知识技能传授,轻感受体验;生搬硬套,缺乏创新;活动组织方法不当,教育资源的挖掘、整合不够深入等问题。而如何挖掘家长资源,建立幼儿园、家庭双方联动体系,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多元化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传统文化的实施与研究研究、探究适合于3-6岁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传统文化的发展内容、活动方式、游戏形式等的研究,让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能以“家园携手”方式真正落实到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而促进幼儿创造力、自制力、生活能力、意志品质、学习品质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小班幼儿重“欣赏与认知”,即在操作过程中幼儿通过实际感知,提升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对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中班幼儿重“认知与体验”,即在认知的基础上,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体验,通过亲身操作、动手实践,提升幼儿的文化自信。大班幼儿重“体验与创新”,即在体验的基础上,发展大班幼儿的创新能力,与园本实际相结合,推陈出新。在研究过程中让教师学会观察、学会沟通、学会记录、学会分析、学会评价,学会梳理归纳与总结,每个教师形成自己的教案集,并挑选出优秀的教案及论文进行发表,教师既可获得荣誉,也可获得成长与自信。
二、.聚焦问题,立足实际,确立优秀传统文化要素
为贯彻《纲要》精神,让幼儿园“本真教育”教育理念落地,帮助儿童以文化自信立根,成为最好的自己,我园充分利用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部分家长还是传统文化传承人等有利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支持保障。通过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逐步形成了“梳理科学目标体系——有机整合课程内容——融合主题课程设计——家园携手实践体验”的独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园本化研究体系。
三、依托要素,精心建构,落实双向共育模式
坚持儿童为本,双向发力,系统推进,幼儿园与家庭以落实幼儿文化自信为抓手,以点带面主动开展相关建设,建立文化发展共同体,打破幼儿园和家庭的相对独立状态,系统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开展共同教研,多角度考虑,双方向推进,落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实现互助共进。
四、理念先行,实践研究,探索家园携手传统文化启蒙发展架构
围绕“家园、立德树人、优秀传统文化”四个发力点展开,并创新性的与一日生活、自主游戏、社会实践、“立德树人,习惯先行”项目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
(1)与园本课程融合,结合五大领域、四条主线,开发小班、中班,大班分阶段主题式课程,并积极探索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半日活动。
(2)与一日生活相结合,遵循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观念,抓住幼儿在园的碎片化时间,解决影响适应集体生活的生活化问题,形成了我园特有的文化体验课程。
(3)与自主游戏结合,如相关玩教具的设计投放,传统文化区域的开设,户外混龄传统游戏的开展等,在玩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激发幼儿的兴趣与自信。
(4)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如“参观杨家埠”、“走进高密剪纸”、“风筝广场探秘”等,充分利用地域资源,提高幼儿实践能力,增强文化认知。
(5)与“立德树人,习惯先行”项目结合,开展以“家园共育五部曲”为实践方式,以家园携手参与,家庭文化自信为目标的系列活动。
五、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体的教育基本模式
通过传统文化的体验与实践,幼儿身心素质明显提高。如风筝的扎染、剪纸的欣赏、户外传统游戏等保证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动静结合,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坚持性、专注力等品质全面提高。特别是通过开文化播报广播站、传统文化专题早期阅读等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及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文化启蒙奠定核心文化素养基础。同时,传统文化课程以及利用节日开展的德育教育等活动,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自我管理、提升自信,遵守规则、安全防护,热爱劳动、珍惜成果,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专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教育实践的职业生活方式,并且能够使研究伴随着持续的反思和行动。通过研究,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建立科学传统文化教育观,落实启蒙文化自信教育理念。
家长在与教师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家长沙龙、名师讲堂、共同教研等活动,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育儿策略,领悟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杜绝教育焦虑。文化启蒙家委会衔接,让家长带动家长,遵循二八定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助力幼儿文化自信的形成与家园工作的主动式开展。
总结
通过专题研究,双向衔接,家园共育,建立“家”、“园”、“社”的互动关系,促进传统文化为链接点的家园互动模式,充分利用地域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建幼儿园与家庭和社会的互动协作环境,是幼儿文化启蒙连续性的保证。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家园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