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教育科研视域下当前国内高中生出现抑郁症的原因及疏导策略

李发
  
学术·社科集
2022年2期
黑龙江省甘南县第二中学 162100

一、当前国内高中生出现抑郁症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1.性格发展中的问题。在性格形成过程中,高中生愈发敏感、渴望尊重,期待得到父母和他人的积极认可和良好的个人形象,一旦事与愿违,就会产生受挫、自卑、孤独等消极情绪;内向、孤僻、多疑、违拗、依赖等特征的性格,注意力往往集中于事物的消极成分和阴暗面,这也是产生抑郁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

2.高中生成长中的问题。身体发育迅猛,性意识觉醒,对此自我认识不及时、不正确,诱发消极情绪;少数高中生对任何事物期望值都高,一旦受挫就会戴着变色眼镜看待一切,不当看待人生。进入青春期,有了“意中人”,对方不愿意或者“移情”造成“单相思”,或者迫于阻力无法如愿而长久情绪低落引发抑郁等。

3.不良的生活习惯问题。少数高中生沉迷网络、偏好消极动漫、作息紊乱、睡眠不足、偏食挑食、整天吃外卖、缺乏运动、无积极阳光的兴趣爱好等等。这些生活方式因打乱了高中生心智而诱发抑郁症状。

(二)外部因素

1.原生家庭的影响。大量的实践观察可以发现,父母文化程度低或者不懂科学育儿方法,“教不得法”、“溺爱纵容”;父母离异,各自组成家庭或者孩子抛给长辈甚至亲友,孩子渴望被关爱而不得;生于经济困难或者父母违法犯罪的家庭,生活水平低于同龄人,心理反差大而长期自卑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2.繁重的学业压力。高中生升学压力大、学习时间长、课程难度大、考试次数多、课外班交叠等,造成高中生疲于奔命。一些家长互相攀比,在自家孩子面前唠叨、指责,无序“补课”加入“素质班”等。

3.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不和谐、不幸福,青春期的逆反和心灵上的“断乳期”与母亲的“更年期”和父亲的权威“统治”严重撞车,家校关系紧张,师生关系不和谐,已经曲折地影响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4.学校管理中的问题。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发育期,三观尚未健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学校和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惩戒往往会成为诱发矛盾的常在性导火索。一些高中生思想上搞不通、行动上抵触,产生抵触、挫败、自卑、愤怒、焦虑等情绪,进而诱发抑郁甚至走上自伤自残、轻生道路。

三、高中生抑郁的疏导和矫治

当高中生出现以上种种表现,且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正常生活、工作、学习还有社会交往都受到明显影响的时候,家长、老师就要及时教育引导,同时建议到精神心理的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进行就诊。

高中生抑郁是系统问题,处理起来比成年人更加复杂,需要制定科学的整体解决方案。

(一)自我调节

一是肯定自己。做一些让自己觉得开心、有成就的小事,从小事着手,慢慢恢复自信;二是开启正常交际模式,积极寻求他人帮助。与别人交流、倾诉有助于负面情绪的化解;三是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体育运动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而多巴胺可以改善情绪,产生愉悦感;四是培养兴趣爱好。从中间体会快乐,缓解抑郁症。

(二)家庭教育疏导

首先,家长要提高认知。认识到孩子抑郁有多方面因素,不是偶然的,不是短期突然抑郁的;要想孩子好起来,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光想着用最快速度止损,一定要留出一个相对从容的时间和空间,整体解决问题,不然一定是欲速则不达,要走很多弯路。

其次,家长要活好自己。要调整自己的三观,真诚面对自己和人生,不要显得是在为孩子牺牲,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死气沉沉、唉声叹气、悲观绝望,对孩子的打击是致命的,这才是孩子真正的焦虑源。

再次,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不要动不动就评判,要允许、接纳、肯定。很多家长自己都不知道,他们控制孩子,原因是自己处于焦虑之中。把每个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格主体,而让他们成为改变的主人;要让高中生参与制定活动规则,然后用行为主义的方式,激励其遵守规则,学会自律,最终获得自由。

又次,家长要做抑郁孩子的陪伴。从理论和实践来看,陪伴都是最好的治愈良药。主要是理解孩子的感受,跟其有同理感,认可其情绪,达到共情。不要孤立患者,不因其诉说而厌烦、指责。抑郁的高中生安全感都很弱,让他们敢于把内心多年积压的委屈宣泄出来,充分发挥疗愈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疏导

一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充分发挥心理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在专业人员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更多采用体验式、沉浸式心理教育活动塑造高中生健康的人格。学校要构建心理健康网络,领导、教师、管理和教辅人员各司其职,人人都是心理健康守护神。在教师、辅导员中选拔心理教育信息员,学生中设立心理委员,及时发现高中生中抑郁苗头,研究沟通、解决问题。

二是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营造宽松、融洽、民主的育人环境,让高中生在心情舒畅、和谐友爱的环境中成长,使其智力、思想、情绪、行为健康发展,激发起坚强毅力和顽强斗志,促进身心理健康发展。

三是切实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很多学校心理咨询室专职教师缺乏、常态化活动少,个案咨询有限,作用不突出。要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心理讲座、集体咨询等,做到群体和个体心理教育结合。对心理问题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精心研究、有效疏导,做好回访、跟踪服务工作。在高中生中培养自愿者,充当培训咨询员,开展切实活动疏导好身边的问题学生。

四是创设一个团体互助的能量场。青少年抑郁非常复杂,光靠看病吃药、做心理咨询是不够的。需要创造一个生态环境,形成能量场,涵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在人为模拟现实中,让高中生自我疗愈和相互疗愈,最终找到自身价值,恢复生命活力。在这个过程中,让高中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重构认知系统,甚至修复创伤。

(四)积极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对高中生中轻度抑郁者要及时采取恰当的心理治疗。通常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人际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方法,遵循治疗规律、循序渐进效果显著。

对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高中生在心理治疗同时必须采取药物治疗措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接受特定药物治疗。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时代县域中小学教育科研体制机制创新范式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JB132022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