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教-学-研-用”四位一体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思政素养的创新型药学专业人才。以思政为导向,有效整合教、学、科研,利用教学团队、科研平台、学术活动的优势,通过提高教师科学水平、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建立学生“自我测评-教学测评”二维评价体系;构建本科生直接参与科研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药学竞赛、药学志愿扶贫宣讲活动等构建“教-学-研-用”的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以本校药学院各专业为点,向外辐射到其他学科,可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示范,进一步为高校人才培育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思政;药学;人才培养;教-学-研-用
1 引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坚持老一辈学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 真务实精神,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一直以来是高校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 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传统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1-2]。2021 年全国高教处长会议以“夯实教学‘新基建’,托起培养高质量”为主题,强调高等教育高质量的根本与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课程、教材和技术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新基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加快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新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 为典型的信息化手段广泛兴起,新时代社会更加需要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成为必然!
面临信息化、技术化、复杂化时代的冲击,我国由医药大国逐渐过渡为医药强国,药物生产逐步转向为原创性研发,药学实践更多服务于临床[3-4]。传统医学教育主要存在研究问题与临床需求脱节、研究成果与临床转化不足、研究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学方式单一化等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医药专业类学生专业素养不能全面提高[5-7]。因此,以基础性研究为主的医药院校进行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国内部分医学高校进行了医药类专业教改。吉林农业大学[8]、沈阳药科大学[4]、南方医科大学[9]等进行了药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通过科研与教学融合、临床诊疗思维与基础科研思维融合、“教、学、练、考、评”五个教学环节融合,有效加快了教学质量提升,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高。
目前,我校已启动了人才培养“十四五”规划专项,落实人才培养工作建设。包括药学院在内的学校多个专业已积极展开了“线上+线下”、翻转课堂、课程思政等系列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已取得显著效果,但其改革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方法,加快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 医学院校教改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
高校是知识的生产地、汇集地、传播地,高校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的思想动向和日常工作直接影响莘莘学子的成长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因此高校教师的思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素养。当前,已报道了不少关于高校教师因个人思政能力的不足导致高校学生出现多起不良事件。结合现开展的教师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师专业知识等,缺少思政教学意识的培养。
2.2 教学资源较单一,实验教学平台利用不充分
医学院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注重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下,能结合实践进行药材鉴定、药物分析实验等,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目前部分医学院校针对教学要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设置了不同的实验教学,并且部分高校已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实验教学平台。但本科生实验教学上主要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长中,针对部分实验比如药学学生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并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学生的实践方面不能得到全面的开展。这可能与实验教学资源的缺乏、教学平台开放力度不够有关。
2.3 教学形式缺乏革新意识
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有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学习、适合教师讲授的教学思路。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室以书本或PPT形式进行面对面讲授,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创新,容易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4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是将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结合在一起的,这两方面的评价主体不一致,应该注意两部分内容测评重点;其次是测评时间一般为该课程学期末,且只有一次,测评次数较少,不能全面反映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况。
3 教学方法改进
3.1 提高教师科学水平,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①开展教师培训:完善本学院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展开教师思政大课堂培训,建立教师自觉思政意识,提高教师思维上的专业素养。定期组织药学教师专业培训并进行专业考核,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本院教师提供对外交流学习机会,积极借鉴其他院校教学改革案例;进一步鼓励本院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结合多样化教学方式深化学生药学知识的理解。
②丰富教学资源:学院教师从各类科研项目中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及时引入及更新研究成果和科研信息,以教学案例的方式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建立药学类各专业实验室共享平台,将理论教学内容有效转化为学生个人专业能力。
③更新教学形式:将“思政课堂”+“课堂思政”教学方式渗透药学教学;依托“互联网+”线上共享平台,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双模式,教师录制“精品课堂”,将课本专业知识转化为动态化视频影像,促使理论课程生动化、多样化、信息化;以临床思维为导向,开展“理论+实践”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临床研究培训、课堂讨论、兴趣小组,推动翻转课堂与教学环节相融合;增加“企业家进课堂、学生进药企”作为一门必修课。
3.2 建立学生“自我测评-教学测评”二维评价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及网络在线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教师课堂的评价,及时收集和整合学生的反馈信息,有效整改教学方案。
3.3 构建本科生直接参与科研机制
学院科研实验基地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导师及学院其他教师国家或省级科研课题,形成学生自主的科研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3.4 鼓励药学院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组织班级学生参加药学类专业知识技能大赛、“大挑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举行社区及乡村药学知识宣传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大众所用。
4 讨论与总结
教学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传统药学教育主要特点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不深入、理论教学与临床脱节、科研成果与教学转化不足、教学资源及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革命学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精神。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下,以思政为导向,有效整合教学、科研,利用教学团队、科研平台、学术活动的优势,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在思政引导下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探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通过提高本院授课教师教学素养,建立教学科研平台开放机制,依托“互联网+”线上平台,深入探讨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教学测评的真实化、教研结合的有效化,进一步实现学生“学-用”充分转化。
参考文献:
[1]林标声, 陈小红, 沈绍新, 等. 疫情常态化下《发酵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OL]. 微生物学通报:1-10.
[2]裘莹, 任芳丽, 郭学恒,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病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 50(05): 546-548.
[3]李芳蓉, 孙彦坪, 刘凤霞, 等.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医药类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教改[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29(04): 80-86.
[4]贾丽娜, 杨静玉, 吴春福, 等. 基于临床药学专业的药理学教学改革[J]. 药学教育, 2021, 37(02): 38-41.
[5]周红宇, 陈叶青, 汤学宇, 等. 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 现代医药卫生, 2020, 36(20): 3340-3342.
[6]刘持, 刘惠君, 黄柏胜, 等. “双一流”建设中创新型基础医学人才培养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33): 220-221.
[7]陈昌贤, 李力. 生物信息学理念在妇科肿瘤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实践及影响[J]. 中国医药报, 2020, 17(25): 69-72.
[8]苏凤艳, 林春梅, 毛欣欣, 等. 科研与教学融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以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专业培养模式为例[J]. 质量与市场, 2020(22): 138-139.
[9]路新卫, 游文玮, 李琳, 等. 五位一体模式下医学化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 基础医学教育, 2019, 21(09): 6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