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究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利用美工区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何艳
  
学术·社科集
2022年10期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幼儿园 565300

【摘要】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美工区活动能较好地弥补集体美术活动的不足,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工区活动;创造力

人们对创造力水平的要求正随着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以及对于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视程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创造力的培养应从幼儿阶段开始入手,而环境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在操作与探索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创造意图,因此美工区活动会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通过对幼儿园美工区环境创设及创造力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若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教师不但要重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鼓励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还应考虑美工区材料投放的多元化。

一、美工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一)环境的创设由教师主导、幼儿配合

美工区活动的内容由教师根据主题确定。教师在布置中班美工区环境时,会根据主题进行一定的预设,如该主题下区域内可以呈现哪些作品、这些作品需要哪些材料等。例如,在开展“春天的旋律”主题活动时,教师会将关于“春天”的内容渗透到美工区的墙面上,有的教师甚至预设了墙面上的“春天的植物”“春天的活动”等内容,而幼儿的参与仅仅是制作作品贴上去。

美术教学活动影响美工区的内容。美工区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延伸。往往在一个美术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会将材料直接投放到美工区中继续使用,给未完成作品的幼儿提供了一个继续创作的空间。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只是单一地将个别较为美观的作品呈现在美工区墙面上,导致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发挥区域活动的真正价值。

(二)材料种类繁多、层次性不够、使用率不高

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大量的材料,却没有考虑到材料的层次性。在操作过程中,幼儿仅仅使用教师准备的个别材料,有些材料甚至一学期都没有被使用过。教师没有层次性地投放美工区材料,导致幼儿只是在活动中操作和使用这些材料,并不能由浅入深、从易至难地一步步认识这些材料,造成了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出现断层,难以真正实现美工区的教育目标。

(三)以模仿为主,创新较少

中班幼儿对色彩格外敏感,会通过涂鸦和画画表达自己的感情。在成人眼中那些“四不像”的作品正是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独有创意的一种方式。但是,在中班的美工区活动中,部分教师过于追求结果,担心幼儿无法在创作过程中完成任务,对幼儿的创造能力缺乏信心,要求幼儿根据教师的范例进行模仿和学习,只注重幼儿美术技能的掌握,忽略了美术教学活动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教育价值。

二、幼儿教育如何利用美工区活动提高幼儿创造力的有效策略

(一)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融入美工区环境创设

幼儿是美工区活动及美工区环境的主体。教师要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的美工区环境,要激发幼儿参与美工区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美工区活动。在开展美工区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一起商讨确定活动主题,然后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教师要倾听幼儿的想法,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尊重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顽皮一夏”时,幼儿对于“夏天天气热”这一内容不感兴趣,却对蝈蝈、蝉等不常见的昆虫非常感兴趣。此时,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并引导幼儿进行创作。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倾听幼儿的想法,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美工区正是一个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地方。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要多看、多观察、少干预幼儿的活动,即使要参与其中时,也不能随意干预或改变幼儿的活动主题。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引导和帮助,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二)以富有层次性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

幼儿园的教育不是杂乱无章的,幼儿学习的知识和经验都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教师在投放美工区活动材料时,应考虑到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投放相互关联的材料,避免造成幼儿新旧知识的断层。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每名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并保证新旧材料的比例适当,促使幼儿能创造性地操作材料,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材料的价值。在更新材料前,教师可以开展集体讨论活动,让幼儿也参与进来,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以此不断更新、调整美工区的活动材料。

(三)通过科学有效的引导和指导,鼓励幼儿自主创作

幼儿园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美术是幼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反映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师要及时倾听幼儿的想法,尝试理解幼儿。教师可以在美工区贴出重要的绘画、制作步骤,让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和创造。对于幼儿来讲,图像是比文字更为简单、清楚的沟通工具,幼儿可以运用它表达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在绘画扇子时,教师可以先提供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图像,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各种各样的扇子。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要先观察幼儿,耐心倾听幼儿的创作想法,在提问中引导幼儿不断思考,鼓励幼儿创作出具有自己理解、情感、想象的作品,从而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结语

美工区的活动创设应注重色彩搭配、空间布置及材料投放的多元化,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环境创设意识,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创设。适宜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还可以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交互作用下去感知世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最终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茜.南京市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牛文华.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J].文教资料,2018(22):8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