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社会关心的重点,在当今现代化幼儿教育过程中不仅注重幼儿智力开发的智育,同时更加侧重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论家长还是幼师,都应当通过各方面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幼儿动手的能力及独立能力。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以供广大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策略
劳动教育是幼儿成长阶段的重要教育形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对幼儿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基于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劳动教育来启蒙幼儿,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有助于吃苦耐劳品质的养成。理想的教育成果并非是在一两次劳动活动中取得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通过持续性参与各项劳动活动,可以让其深入理解劳动的不易与艰辛,为其吃苦耐劳品质的形成带来积极影响。
其次,有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各类劳动活动的有效组织,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身体素质,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也会得到积极影响。主要是因为在劳动中遇到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让幼儿产生直接的体验。在此过程中取得的教育成果是口头说教无法比拟的。
最后,有助于促进幼儿加强对社会角色的认知。通过参与各类劳动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对不同的职业劳动作出进一步了解,在增强对各行业劳动者热爱的同时,更加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如对“清洁工”的认识,只有真正参与了清洁劳动,才可以体会到其中的辛苦,才能够珍惜清洁工的劳动成果,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在一日生活中建立劳动意识
在幼儿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幼儿实际学习情况,幼师在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当以生活实践为教育基点,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指导学生自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师可以从幼儿一日劳动入手。指导幼儿围绕日常学习以及游戏过程,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习和游戏过程的方方面面。幼师要善于借助幼儿的一日生活,逐步培养渗透劳动习惯,提高自我服务能力,使幼儿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除此之外,在劳动教育中幼师帮助幼儿坚持培养劳动习惯与劳动态度,通过一日生活建立劳动意识。
第一,在自我服务中树立劳动意识。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难题,会畏惧担心自己做不好,独立能力差,依赖性强。为了养成独立能力,改善幼儿拖拖拉拉的习惯,增强劳动意识,可以进行幼儿劳动比赛。在班级午睡后指导幼儿自己动手穿衣服,叠被子,整理床铺等,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活动,然后对幼儿进行比较,看谁做得最好。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同时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当幼儿有点滴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引导其他幼儿主动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从而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在获得多次成功体验后,进一步正确认识自我。
第二,在集体劳动中树立劳动意识。在劳动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幼师要善于利用日常学习活动实践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幼师可以将集体劳动和幼儿劳动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在具体的班级活动中,幼师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里的管理活动,强化幼儿在班级中的小主人翁意识。例如,在每周五的活动时间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参与打扫班级卫生的活动,在幼师的带领下幼儿有的在扫地,有的在擦桌子,擦凳子,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幼师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劳动方式,同时为幼儿渗透良好的劳动意识,指导幼儿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应该相互帮助,不断提高幼儿积极参与劳动的兴趣,使幼儿产生劳动最光荣的思想,为幼儿劳动意识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挖掘劳动教育元素,培养生活化劳动意识
我园围绕“以劳动促德育,以生活启智慧”的目标,结合环境、课程、教师团队与家园共育等教育要素,开展游戏化、生活化及体验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如小班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可以抓住这个时期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意识,然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解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种劳动能力,如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扣纽扣、独立吃饭、午休、如厕等;开展每周值日活动,帮保育老师擦桌子、叠毛巾、放杯子、扫地、收拾餐具等。总之,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利用“感知—体验—实践—巩固”的模式,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开展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将劳动的意识和习惯培养渗透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之中,给幼儿提供充分自主、自由创造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提高幼儿劳动意识,让劳动的种子在孩子自己心中破土萌芽。
(三)利用家校合作方法,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家长应当在家庭生活当中,为幼儿提供一些相应的劳动机会,培养幼儿的劳动行为习惯。家庭生活中,洗袜子、叠衣服、扔垃圾以及一些零碎的家务,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避免的,家长可以适当让幼儿参与到做家务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适当的时候,家长应当对幼儿的劳动成果给予肯定,奖励幼儿。利用这样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在劳动过程当中,家长要观察幼儿身上的优点,对这些优点进行表扬、鼓励,加强幼儿的劳动信心。还可以引导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劳动过程,让幼儿之间互相鼓励,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的劳动活动在具体开展中不能局限于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是要着重从立德树人这一角度入手,引导广大幼儿从小就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与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从小就懂得珍惜自己与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还要通过有效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活动来锻炼动手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幼儿责任感,在其身心全面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确保每位幼儿都可以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泓.德育视角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20,27(25):294.
[2]翁晨昕.德育视角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中外交流,2019,28(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