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策略探究

叶宗前
  
学术·社科集
2022年12期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回龙镇中心小学 511190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是包含了人文思想与文化意识的重要育人课程,在现代教育活动中,要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发展,必须将新思想、新资源融入到语文课程当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挖掘小学语文的教育性、成长性特点。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要求为对象,探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二大要素,是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引导标准,更是实现“天下大同”的基本战略性目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来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小学语文课程当中,可以进一步展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人文性特点,启发学生的文化学习热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活动融合的有效方法,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可以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

一、结合教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我国社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人民群众对于未来国家建设、发展的美好追求。作为一种以发展性、民族性为特点的现代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美好诉求融合到文字素材当中,为中华民族指明发展方向[1]。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较为单一,学生难以形成学习的兴趣,挖掘教材价值,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能,以教材文本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才是深度落实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

教师要尝试配合教材内容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教材中的文化、思想感情为基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融合创造有利条件。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为例,教师要从教材情感、教学题材两个角度展开教学活动,品味“盘古开天地”的独特价值。从文学的视角来看,《盘古开天地》描述的是中华神话故事,以天地初开、万物起源为突破口,向学生展示了世界的由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情思。从人文的角度来看,盘古的身上有着华夏民族的一切美好品质:奉献,责任,勇敢,担当,以斧开天地,以身铸苍穹,他的行为是对华夏民族精神的重新诠释。配合教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教材中的有关对象的同时积累学习经验,保障教学活动的高效推进。文化育人、思想育人,借此来消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矛盾问题。

二、课堂互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教师全面优化教学活动,从人文、文化、情感等多角度引导学生成长。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不一定要依靠教师的要求来完成,让学生自由探索、感知,也可以消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小学语文课程之间的隔阂问题。

教师要基于教学互动的全新框架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教学,启发学生的人文思想和创造力。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搭石》的学习为例,便可借助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石》以乡村的风土人情为突破口,以“村村有搭石、不搭石被人瞧不起”等故事为论述重点,向学生展示了地方群众的美好品质:村村有搭石,这是村民的勤劳;不搭石被人瞧不起,这是对劳动的渴求;发现有松动的搭石便要进行更换,这是村民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语文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藏在文字当中,是对现实生活的表述,也是对群众未来生活希望的展示。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尝试借由多元化互动机制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思考、探索的同时感受文字当中的美好。依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义,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生自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上的融合、应用不能以单纯的认知与学习为条件,教师要尝试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位与教育功能启发学生,让学生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主动接受语文教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学生的内心当中流淌出来,打造语文教学新机制[2]。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去剖析文本,借由学生的学习过程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概念,可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才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最佳方法。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穷人》的有关教学为例,便可以结合学生的自学来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课文《穷人》,不难发现穷人夫妻身上所包含的美好品质: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要救助他人的孩子,这是伟大的奉献精神;愿意对失去母亲的遗孤给予帮助,这是感人的博爱意识。在个体的角度理解穷人的行为,可以发现人性上的闪光点。如果基于社会环境、生活水平等穷人的故事进行探讨,则学生对于《穷人》的理解则会变得更为深刻:缺乏保障的社会体系、贫者越贫 富者越富的社会现象导致有着伟大人格的穷人只能够艰苦度日。在理解语文素材的过程中,从穷人的品质、思想等角度展开探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参照物,启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四、传统文化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理解为基于当代群众的生活需求、成长特点演化而来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思想育人、道德育人的多元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不断进步的关键性教育元素[3]。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文化技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可以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速度。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石灰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文言文素材对学生开展提问,在教学的同时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探究《石灰吟》的核心情感,尝试说明一下《石灰吟》的创作特点。借由审美鉴赏活动,在鉴赏文化作品的同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石灰吟》,学生首先看到的是高洁、坚守本心的美好品质,当阅读活动逐步深入,学生则开始挖掘《石灰吟》当中的全新素材:作者于谦是明朝时期的爱国诗人,年仅十二岁的他看见了师傅烧制石灰的过程,写下了《石灰吟》这一佳作,告诫自己在任何时刻都要恪守本心。在高中进士之后,于谦率兵击退瓦剌,捍卫北京,立下了赫赫战功。面对徐有贞等人的迫害,其宁死不屈。在《石灰吟》当中,作者的忠诚、爱国等美好品质表现出来,而后续的成绩则宣告着于谦的伟大操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动下,要将以灌输、限制为手段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引导、互动为核心的全新教学机制,启发学生的语文创造力,让学生借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读作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语文课程当中。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应该“顺其自然”,教师要结合教材、教学要求去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能,以科学思想、人文要素、教学互动去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概念。加强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动,在语文课程当中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可以有效推动教学,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活动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达晓琴,秦文静.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甘肃教育,2021(15):47-48.

[2]李淑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0):107.

[3]韦振宏.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55-5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