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叶华维
  
学术·社科集
2022年20期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 四川省内江市 6410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学生能在生活和学习之中有一个更加稳定,更加健康,更加积极的态度,再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如今社会纷繁复杂,学生们面临的压力和困扰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高中生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很多人不能想象的。在高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各种模拟考试考的好不好,能不能上一个重点大学。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变化。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文化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需要学校,老师和同学们一同构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机制。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

引言: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和行为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比如会影响到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因此如何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使其为高中打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课堂,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拥有一个更加健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未来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班级文化建设和心里健康教育的关系

班级文化是指引老师和学生不断前进,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风向标。他是一个班级的价值认同感和价值导向,影响着学生们的行为,精神状态,让学生和老师有一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为高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创造一个环境。班级文化建设在高中生心理成长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能在高中生遇到挫折和困扰中时给予一定的心里暗示,让他们在面对突入其来的压力时,有一定的抗压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他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同学们积极健康的成长。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集体观念,能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有为大家奉献的精神。

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1.教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学生的第一负责人,也是学生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和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们心理健康教育,不止是注意到他们学习的进步或倒退,更要关注他们心理变化,他们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加投入的学习。所以教师要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便在学生有情绪波动,产生厌学,或其他不适时拉学生一把,让他们在成长和学习中不迷路,从而在未来帮助到更多的人。

比如教师如果注意到某位学生最近成绩下滑,学习状态不好,作为老师我们要能察觉到这细微的变化,给学生一点关心,疏导他们的困难,让他们能很快从不解和心理问题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在课下单独找他谈谈,询问情况,给他一些安慰。这位学生可能是由于早恋;或者最近父母关系不合会影响到他;又或者是最近和同学间有一些矛盾等等。不管怎样的原因教师此时都要给他鼓励和包容,给他及时疏导,告诉他学生的最大任务还是学习,并和他一起解决这些困扰他的心理问题,然他恢复到原来的学习状态,并由于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而更加热爱学习。关于心理教育的方法其实有很多,通过家访或课下面对面找同学谈心,都是很简单可行的办法。只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关注学生在学习之外的生活,与同学们多交流,多谈心,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也会慢慢的愿意走进老师们的内心。

2.打造开放的心理教育环境,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形成

时常开展班级活动,是促成学生形成班级荣誉感的一种方式之一,他能让同学们有更多交流互动和相互了解的机会。在班级活动过程中,每位同学都可以展示自己,并能表现出和别人的与众不同,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个班级的班风和班级凝聚力。班级活动也可以多种多样,时常开展团建活动或班级会议,为同学们创造更加开放的交流平台,形成对学生们的正面引导,从而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

例如,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里,班级可以组织团建活动,大家约定一个时间,但最好不要耽误大家正常上课的学习时间。比如时间选定在周六下午两点到下午五点,地点就选择在学校附近一些比较有纪念意义的场地。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安全,毕竟人比较多,安全措施一定要提前准备。学生们到达指定地点后,组团参观,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做做游戏,拍拍照留个纪念,大家可以有更多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散散心,释放压力,在大集体中感受到来自别人的关爱,对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或者开展主题班会,比如在教师节期间开展“我想对你说“主题班会,让大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加强学生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让他们形成更加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3.开启个人培养方案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

高中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思想各方面也更加多元。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家庭背景,教育环境等等各方面都让他们显现出不同的个性。所以老师要懂得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培养和教育方案。其实在更多的时候,老师只强调学习要有计划,有目的,但老师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方案,有计划。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作为教师要及时关注,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案。

例如每进入一个新学期,教师或班主任要为自己的学生制定属于每个人的培养方案。老师可以通过找学生单独交交谈,针对他们目前的学习状况,生活水平,以及未来目标和学生目前所处的状态,制定一个适合他们,并能让他们不断进步的学习目标。比如一位同学的学期目标是数学成绩提高10分;英语单词从原来的每天背20个提高到每天背25个;自己的跳远成绩不合格,通过每天半小时的训练最终在学期末合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规划有个清晰的认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管理自己,让他们对现阶段和未来都有一个小小的期待,当完成这些目标时,他们会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以后在做任何事情他们都会全力以赴;如果不能很好的完成也让他们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当然教师也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督促,对他们的个人方案进行实时有效的调整,以便让学生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能够帮学建立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思想行为。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选择教育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让学生们有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更好的帮助同学们营造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班级氛围,让他们在和谐,健康和轻松的学习大环境下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胡轶男.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与评价,2021(02):106.

[2]吴保平.用班级文化建设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10):134.

[3]陆永康.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的建设——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J].文化产业,2021(15):88-8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