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MOOC”、“SPOC”和“翻转课堂”三者关系的在线教育变革模式研究
——论后在线教育时代变革趋势
【摘要】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迅猛发展,以MOOC为首的新型教育模式席卷全球,在线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且迎来前所未有之机遇。当前,疫情绵延全球,各行各业遭受冲击,其中教育行业自不例外。在此背景下,“上网课”“停课不停学”“直播课”等名词更是成为学生、家长、教师的口头热门词汇。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基于“MOOC+SPOC”及翻转课堂三者关系为依托,以高校教学实践为例,论述该模式的创新范式,以此为契机,探索后在线教育时代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路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MOOC 在线教育 混合式教学 翻转课堂
一、引言
信息技术贯穿大街小巷的时代,是“互联网+”的舞台,各行业各领域争先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据CNNIC发布的第48期《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71.6%,其中手机网民高达10.07亿,手机普及率占比99.6%,;截至2021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25亿,占整体网民的32. 1%。尽管较上一年减少了1678 万,但数量依旧庞大(如图1所示)。
疫情期间,各行各业所受冲击和影响较大,但互联网相关行业几乎影响甚小,从以上数据来看互联网用户已经高达10亿多人次,从侧面可见互联网相关行业占据市场资源的有利地势。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线教育更是迎头袭来,整个疫情期间,“居家教学”成为炙手可热的名词,线上教学伴随着居家上网课成为靓点,MOOC、SPOC、UOOC等各种线上教学平台发挥了极大作用。
据优课联盟网站消息:疫情促使人们对在线教育的兴趣日益浓厚,各MOOC平台的访问量激增,不禁让人回想起MOOC元年的盛况。早在2003年时候,教育部已经开始了类似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精品课建设,目的增强资源共享力度,促使教学质量提升。在线开放教育已经成为了全世界高校及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共享及获取渠道。全世界在共同应对疫情时,在线教育也为抗疫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据优课联盟网站统计,各大MOOC平台疫情期间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以下服务:第一,为在校生开通课程的访问权限;第二,发布有关新冠病毒(COVID-19)的免费课程; 第三,提供部分课程的免费证书。足以看出,在线开放教育正在走向资源开放和共享的路程,合作与发展是教育界的共识。在目前还是以线下传统教育作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是否有隐藏的危机;未来以MOOC教育为代表的在线开放教育的发展势头是怎样的;后MOOC时代引领的后在线教育时代变革趋势有怎样的发展和变化等,有必要对其实际表征及趋势进行展望。
二、相关概念界定
尽管各种在线平台层出不穷,甚至在后疫情时代诞生了像OMO这种单纯线上和线下探索式商业化教育运营模式,但当前依旧以MOOC、SPOC和翻转课堂等常见教学模式为主,在这里,本文也着重探讨这三种模式的特点及优缺点。
(一)MOOC的起舞
MOOC,中文翻译为慕课,是Massive(大规模)、Open(开放),Online(在线), Course(课程)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意思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依托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线上教育和学习模式。2008年,MOOC开始诞生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两位高级研究员Dave Cormier 与 Bryan Alexander 提出了MOOC这个概念。一门叫做《连通主义与连通知识》的课程扣响了在线课程的应用模式,25名在线付费学生和2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学生免费学习了该门课程,通过订阅课程、同步会议、参加论坛等方式拉开了MOOC在线课程的序幕。MOOC诞生伊始,受到世界学习者的关注,《纽约时报》作者Laura Pappano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随后2011年三大MOOC巨头Coursera、Edx、Udacity的诞生,几十万人的注册和学习助长了MOOC的大规模增长。MOOC的诞生除了在西方受到欢迎以外,在国内更是雨后春笋般增长。从2012年的雏形开始到2013年全面铺开之际,注册MOOC的用户量随之爆发,MOOC平台数量更是势如破竹般增长。2013年由清华大学开发的“学堂在线”平台上线,旨在向全球提供优质在线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和教育质量提升。随后的UOOC联盟、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超星慕课及学银在线等诸多平台上线,开课门数、合作院校、学习人数和平台规模进一步提升,使得中国在MOOC领域也达到了与国际化同等平台竞争水准。
MOOC的诞生,打破的不仅仅是教育的模式变革,更多的是学习者学习习惯的变化。MOOC的到来,意味着它有机会创造一个全新的、更公平的教育模式。也意味着个别化教育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因材施教,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先前学习进度,自我分步骤、有序化进行选取学习。
MOOC的特征是建立在微课设计基础上的,如短小精悍、课件精致、互动活跃、平台支持等是MOOC显著的特性。MOOC把线上教育推向众人化,同时接收端表现出一对一模式。MOOC教育从理念、形式、过程模式、手段等一系列方面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但MOOC的监督机制是自觉性的、自主性的,只是在终结性评价中借助分数或学习痕迹进行强化。这也就是当前全世界MOOC领域都会面临的通性难题:管理混乱、考核松散、学分互认度低下、辍学率高(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率达不到5%)、证书含金量不强等。除了国际上顶尖常春藤大学的证书或许还有市场认可度以外,其他一般性学校都面临着证书质疑的结果。
MOOC教育的兴起,逐年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对已经适应传统教学模式的师生而言,从开始的好奇,到后面的“排斥”,继而又开始接受,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且这种挑战具有趋势性,不可逆转。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传统教育和线上MOOC混合式教育模式会并足发展,也会伴随各种变化存在。MOOC发展到现在,其短板之处也不容忽视,下面表1是MOOC优缺点对比:
从表中可以看出,MOOC尽管有如此多优势一面,但每一个优点都基本对应一个短板之处,这足以说明MOOC发展过程中的复杂因素较多,还并未达到十分成熟层面。 特别是MOOC在资源审核度、学习深度、学习过程评估、师资配备和互联网技术支持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后续SPOC和翻转课堂补充式发展的缘由,也是后MOOC泛平台产生的一个基本因素。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叫“翻转学习”。顾名思义,是“颠覆”原有的课堂形式或学习形式。关于翻转课堂的概念,2007年春,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伍德兰公园高中开始了软件录制传统教学的尝试。起因是一部分学生因参加课外活动而经常缺席了Jonathan Bergmann(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这两位老师的化学课程。作为重要课程之一,化学课程不好学且难懂,这让两位老师感到头疼。后来Aaron Sams发现了一款可以用来录制PPT讲座的软件。这种尝试性的课堂录制模式,拉开了翻转课堂的序幕。他们使用视频软件录制PPT和课堂讲解,并传到网站上,缺席的学生再也不用为课外活动占用课堂时间发愁了。从这个翻转课堂诞生前奏来看,其初步的模式就是借助录课软件达到学校课堂和课后时间段内角色及角色活动的互换。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在随后出版的《翻转学习:如何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与慕课》一书中对“翻转课堂”的概念这样定义:
学生来上课之前,根据个人情况通过视频或者其他学习课件接收直接教学,而在课堂上,老师将时间用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或提供学生所需要的个性化教学。
这样就实现了课堂上的直接教学和课堂外自主规划时间的教学活动互换:课堂外学生自由规划学习内容和进度等,课堂上教师进行整体答疑和开展个性化指导,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翻转课堂将直接教学从课堂上变更到学习者“自我时间”里,从集体空间向个性化空间转移。翻转课堂,模式多种多样。此处的“课堂”除了通常认知上的教室课堂以外,还有更多意义上的衍生空间,如学习者的卧室、书房、微课教室、智慧教室及户外直播型实践课堂等。在这种衍生的空间之下,翻转的意义在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学生可以脱离于集体形式的听课而独自面对教师的视频课件,从心态上的自我把控到时间上的自我支配,知识个体差异化基本被消灭了。在与教师“面对面”视频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屈于教师“权威”的压力,也不必羞怯于回答错误后遭到异性的嘲笑而面临的尴尬之境。
翻转课堂固然优势明显,若全面普及还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在现阶段,还存留不少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据相关调查,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自学能力差,看视频学习遇见疑难知识点难以得到实时和有效的反馈,即使面对在线教师,也有各种原因导致实时反馈效果不佳,易产生厌学或放弃想法;在视频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巨大的精力投入到视频学习准备中,需要兼顾学生学习心理和问题质量;同时,课堂的翻转过程需要提前精心设计,由于缺乏统一的章法可循,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故难以形成有效成果等。翻转课堂要想实现课堂普及化,还要深入实践和探索。
(三)SPOC的私人订制
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缩写,普遍译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确切的说是小规模个性在线课程,因为其更倾向于私人化、订制化、自由化特性。2013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阿曼德·福克斯教授在edX平台用SPOC模式向学生开设软件类课程,侧重使用该SPOC平台着手进行线上评分功能,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反响积极。这是首次提出并使用SPOC模式进行授课和评分。SPOC的诞生,是大规模MOOC形式的升级版云平台,有人称之为“后MOOC”,确切地说是众多“后MOOC”平台中的一种,像MOOR(Massive Open Online Research大众在线开放研究课)、DLMOOC(Deep Learning MOOC,深度学习公播课)和Meta-MOOC(超MOOC)等众多“后MOOC”平台层出不穷。SPOC是当下后MOOC时代中发展较为迅猛,且极具代表性的平台。
SPOC在线课程平台的诞生,进一步细化了课堂的作用。其在传统课堂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联机与互通,是目前阶段适应传统教学模式向在线教学模式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持,也是当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的典范。SPOC课程应用较为灵活,个性化和私人性质的学习占主流,多数高校采用这种模式,充分发挥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的缩写),即线上资源和线下实体课堂混合模式。通过调研在线课程管理人员和省内外高校的师生用户,有极小部分师生对“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感到不太适应外,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抱以积极的态度,这足以说明“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局部高校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势头。
SPOC从特点上来看,基本上是在MOOC基础上发展而来,且具有规模小、人数少、关照度高(教师重视度)高、个性化服务较为突出等优势;简单来说,就是“SPOC=MOOC+混合式课堂”模式。除了优势以外,SPOC 目前面临的短板不容忽视。首先,由于SPOC需要教师更多精力和物力完成课前和课堂过程的设计(混合式教育下),在某种程度上消耗厉害,其教育效率较低。其次,SPOC限制了学生选课自由性,学生往往是被动选择或学习课程。再者,SPOC具有筛选性质,与MOOC大规模不同,小规模教学限制了学生人数,筛选成为小规模教学壁垒,有碍于均等化和公平性特征(往往在收费的多与少上体现更明显)。
综上,SPOC优缺点参半,体现了后MOOC时代个性化教学及高效优质服务的特征,尽管当前SPOC面临诸多实际问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SPOC也一直在完善中,对后在线教育时代背景下教育技术的变革具有推动作用。
三、MOOC、SPOC和翻转课堂三者关系概述
在探讨MOOC、SPOC及翻转课堂三者关系时,目前笔者立足在现有的三者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叙述,确切地说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与变革实际因素来阐述的。无论是MOOC、SPOC还是翻转课堂,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认清三者的优缺点及关系因素,以便更好的把握后在线教育时代变革的趋势。
MOOC、SPOC和翻转课堂三者都是在线开放教育的集大成者,都对传统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冲击。斯坦福大学校长曾把MOOC的到来形象的比喻为“一场数字海啸”,而SPOC和翻转课堂同样是这场海啸里的“巨浪”,都是对MOOC的继承与发展,因而有“后MOOC时代”一说。在MOOC、SPOC和翻转课堂,三者的发展历程上,除了前文提到过的一些相同点外,在这里着重提炼几个抽象的共同点是:都是技术革新时代的产物,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对教育理念都有着新的诠释;在知识建构上,都强调知识关联与资源整合的作用;在组织实施上,都注重对象适应性和契合性;从本质出发,都在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的教育。
除了相同点以外,也各自有着异同点。从MOOC的发展历程来看,从诞生至今,持续呈现爆发式增长,而SPOC和翻转课堂增长势态相对缓慢些。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中心发布了《中国MOOCs建设与发展白皮书》,从这份调研报告来看,MOOC更多的是政府扶持和企业参与,足以看出国家对MOOC发展的重视程度,相对来说,SPOC和翻转课堂更多的是企业和学校自主摸索发展。MOOC是大范围的在线开放课程,更多强调大众化和普及型, SPOC是相对于MOOC广泛性课程的特征而诞生的小众化课程,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在于“massive”和“private”。SPOC不同于MOOC的最大特点是“筛选”功能,已具有自主选择性授课模式,注重个性化和私密性特征。翻转课堂偏向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SPOC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将SPOC教学模式融于翻转课堂中,真正做到了“SPOC+翻转课堂”一体化混合模式,这也是后在线教育时代的一个大的趋势,特别是翻转课堂2.0模式下强调高阶思维和创新驱动力培养模式。总体来看,MOOC、SPOC和翻转课堂有相同点也各有侧重,后在线教育时代会沿着这三种模式继续延伸和发展。三者关系演变模式如图2所示。
四、后在线教育时代变革趋势和展望
上文已经论述了MOOC、SPOC和翻转课堂三者的关系,有交集也有不同之处,在MOOC元年(2012年)至今,所有的在线开放教育基本都是围绕MOOC而展开变化。SPOC和翻转课堂仅代表着“后MOOC时代”的两种典型模式,且没有驻足不前,一直具有发展潜力。同SPOC和翻转课堂模式一样,目前各种“后MOOC平台”接踵而至,如MOOR(大众在线开放研究课)、DLMOOC(深度学习公播课)、Meta-MOOC(超MOOC)和MPOC(大规模在线付费课)等,尽管这些平台尚处于尝试与摸索阶段,但从这个角度来说,以MOOC为基础的在线开放课程已经引领着未来教育变革模式。正如哈佛大学在线实验学术委员会主席罗伯特·略教授所说,MOOC仅仅代表了在线教育的初始形态,而现在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已处在“后MOOC”时期。换句话说,“后在线教育时代”已经逐步走向了大众视野。
(一)后在线教育时代概念论述
后在线教育时代,是教育科技的高度发展时期,“AI+教师”、“VR+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目前的AI(人工智能技术)和VR(虚拟仿真技术)发展形势来看,以“后MOOC平台”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已经迈出了一大步,正在尝试与VR、AI及5G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后在线教育时代,尽管才刚刚崭露头角,还处于雏形阶段,在未来,后在线教育时代将打破传统教育与当下在线教育的应用模式,重新定义教师与学习者的角色。教学实现方式不仅仅是满足普通教室的实体空间和线上隔屏授课那么简单,将会被高度虚拟的场景应用模式所取代。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式学习和生活场景成为主要场所,大学校园空间会变成一个场域结构,随时随地的场景学习模式被程序所设定。基于大数据的科技板块将成为线上教育的引领,大数据和云计算会根据学习者学习需求推荐相应的教师及配套课程。在线学习的内容会发展成以生态教育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充分以人的发展和自然关系作为规律教学的前提,根据个体实际建立生态型评价机制,将人的价值作为教育发掘的根本。
(二)“后在线教育时代”变革趋势与展望
1.发挥技术整合优势,推动“VR+在线教育”“AI+在线教育”等可触摸场景式教学方式。
科技的脚步就像空中的云彩,瞬息万变,每天都有新技术的诞生。在智能化时代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新技术的人工智能迅速崛起,1为在线教育的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近年来VR技术发展迅猛,除了游戏和影视等“娱乐”领域外,VR技术正在紧密的向在线教育领域进军。2015年底,乐视公司首次推出基于VR技术的手机式VR头盔,称为“LeVR COOL1”,这对于以视觉艺术为主导的领域,无疑是一个创新,令人欣慰的是,这次把教育作为其中一个体验项目,乐视与新东方教育集团达成协议在英语课堂尝试VR教学,2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VR+在线教育”并不是梦幻。和VR技术协同发展起来的还有AI技术。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也许现在还不能完全被机器取代,但在将来,教师一定会面临着角色转型和角色重新定位,且会被迫融于新技术变革之中,伴随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式发展,共同走进“后在线开放教育时代”。
2.后在线教育时代,线上教育会从有形空间发展为“无墙”式家庭教育。
伴随虚拟仿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已的发展,“无墙”式教育也会成为现实存在的教育模式。看过电影《黑客帝国》的朋友大概都会被其中的无墙穿透技能所震撼,也许电影呈现的“虚拟+实体”技术还呈现不出令人信服的动力缘由,但计算机技术在这部影视作品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或许现在还不能完全断言,未来在线教育是否会替代实体教室的存在,但可以想象到,未来的在线教育会发展成以家庭为单位,将课堂装进以家庭为单位的设定程序中,实现3D或4D等互动场景。届时,翻转课堂和SPOC等后MOOC时代技术平台也会取得长足发展,有形的空间被虚拟压缩,一个芯片也许就解决了“移动式课堂”上课的问题。
3.后在线教育时代,教师和学生角色将被重新定义,新型“服务”成为关系纽带。
可以展望,未来的在线教育会对传统教育的空间进行压缩,教学模式会随着在线技术的发展而创新出适应力,小型家庭式虚拟课堂将成为课堂新模式,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定位重新编排。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的主导者,也不再是教育引领者,会转型为教育的合作者及参与者。大数据科技将成为引领教育的航向,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与需求者,教师与学习者的关系会变成以“服务”为纽带,且是新型的服务关系,需要时才出现,不需要时可以被虚拟场景隐藏。
4.后在线教育时代,学习会转变成生活的一部分,生态教育成为可持续性教育的核心。
在未来,“在线”成为学习主要形式,学习空间是以家庭虚拟空间作为主要场所。学习场景会因时因地而存在或变化,也许需要一副VR眼镜,也许已经有了程序设定型场景,不需要带任何眼镜或仪器,一个程序芯片就解决了随时随地场景学习的问题。学习不再是每天单独用大量时间来做的事,而是融入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边生活边休息边学习。学习的核心将变成以服务生活为前提,顺应自然发展和文明规律,注重生态教育理念,实现以生态教育为前提的可持续性教育模式,始终将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关系作为第一性。
五、结语
从MOOC、SPOC和翻转课堂三者的关系论述来看,MOOC的发展成为了现阶段在线教育的核心模式,基于MOOC发展起来的SPOC和翻转课堂成为了当前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主要形式。未来的时代是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的变革时代,后MOOC时代,诸多平台的发展成为了在线技术革新的主要试验田,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后MOOC平台将会和VR、AR、AI等新的高端技术实现融合发展,并一步步向纵深度发展。后在线教育时代,将会伴随教育科技的革新,一步步从雏形走向成熟,将未来在线教育发展到极致,变革传统教育并推动传统教育寻找新出路。不管未来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怎样变化,都要适应时代发展而积极应对,与时俱进是为本,正如高教司吴岩司长在一次会议中所言:“未来已来,唯变不变!”。希望本文的探究和思考能给业界带来一丝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n2.sinaimg.cn/finance/a2d36afe/20210827/FuJian1.pdf,51:52
[2]优课联盟,MOOC平台应对新冠疫情措施汇总,2020.6.8. http://www.lib.szu.edu.cn/mooc/archives/6921
[3]蔡文璇 ,2012: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2013(4)
[4]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1).
[5](美)乔纳森·伯格曼,(美)亚伦·萨姆斯,王允丽译,翻转学习:如何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与慕课[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1.
[6]王丽莉,王浩亮,基于SPOC的在线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87):206-209.
[7]李学兰,程莹莹,高校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2.0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111-112.
[8]祝智庭,“后慕课”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N],中国教育报,北京2014-05-21,011版.
[9]季霞,VR技术在慕课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9(14):48-49.
[10]周琴,文欣月,智能时代“AI+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J],远程教育杂志,2020(02):37-38.
[11]徐金忠,新华财经,VR+在线教育:炫酷与实用的结合[N].2016-01-09. https://www.sohu.com/a/53379305_119663
[12]陈新亚,李艳,《2020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的解读与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20(02):13-14.
作者简介:朱正山(1989.11-),男,汉族,陕西商洛人,硕士研究社,研究方向:在线教育、符号传播、影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