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红色电影字幕翻译研究
——以《八佰》为例
【摘 要】以红色电影《八佰》为例,根据张德禄教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的四个层面对该影片的英译字幕进行分析与研究,分析影片英译字幕对“四个方面”的呈现效果、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电影字幕英译的重要性,剖析英译者对影片字幕翻译的思考,并论述字幕翻译对我国红色电影于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字幕翻译;红色电影;《八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加,愈来愈多的优秀外国影视作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同时我国许多优秀影视作品也走出了国门。电影作为中国文化成熟载体之一,逐渐成为跨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字幕翻译便成为了其中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优秀的影视字幕翻译的出现,使不同语种的人能畅快地欣赏每一部原著的风采。
对于红色文化而言,中国人的红色情结是与生俱来的,它流动在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红色”如此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了太多的涵义。我们可以歌颂“红色”代表的勇气与革命——从人生踏入学校以来,每每看到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脑海里就会浮现战士们闹革命、打天下的英勇杀敌的画面,无不热血沸腾。电影《八佰》自上映以来广受大众好评与喜爱,以真实历史事件的改编诠释了中国红色文化,宣扬了中国红色精神,让观影者体会到了视觉上的震撼以及心灵的洗礼。该影片配有英文字幕,目的是为了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浴血奋战,也为了让更多人知晓中国红色故事与精神。本文以《八佰》的英文字幕翻译为研究对象,根据张德禄教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从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1],希望能够对我国红色电影外译有一定帮助。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
在话语分析理论如火如荼的发展中,人类发现纯语言层面难以对语篇进行完全的解析与探究。从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看,非语言形式和伴随语言表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2],其强调的是多种形式的结合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同模态的话语都是为了体现出话语传送者的整体意图,因此一旦一种模态无法表达全部意义时,其他模态就会填补表达上的空白和残缺,这样一来,多种模态就形成了互补的关系。[3]只有充分考虑到互补性和局限性,电影字幕才能合适地传达出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及情感,从而做到通俗易懂且不失其根本。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对红色电影字幕翻译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庆祝100周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文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指出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4],因此要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光荣传统。红色电影作为向世界讲述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是以歌颂中华民族、歌颂英雄事迹、歌颂战争时代为主题,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近年来,一部部改编于真实历史事件的红色电影如《1921》《建军大业》《革命者》《八佰》等,通过电影艺术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国精神,通过电影字幕翻译,减少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碰撞与摩擦,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在百年奋斗中锤炼出的红色精神。
红色电影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更巧妙地传达了电影所表达的内容。电影中的字幕翻译不仅仅单纯只做文本翻译,还要考虑到故事情节、人物特点、表达方式等模态之间的相互协调,同样在文化交流中,还需考虑到不同语言文化、不同地方文化的因素,因此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红色电影字幕翻译中极为重要,不仅可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还可以与各个国家建立跨文化交流,获得国际的认可。
三、《八佰》中的字幕翻译多模态话语分析
管虎导演执导的《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5]该片与以往战争片的主角不同,旨在塑造立体的人,从一群逃兵身上展开。其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都是配角。该片从人性出发,既描绘了投身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也刻画了怕死畏战的普通人,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片中因为当时士兵重组频繁,还有不少士兵来自天南海北增援上海,大家都说着各种口音,这样的种种还原,起码写实感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
《八佰》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随后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正式上映。本文从张德禄教授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的四个层面来探析《八佰》英译字幕翻译的呈现效果,分析其对传达影片内容、传播中国故事以及塑造中国形象的作用。
(一)文化层面
文化层面是使多模态交际成为可能的关键层面[6]。这个层面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和体裁,决定了交际的形式、交际的传统和技术。情景语境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才具有解释能力。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影响着人的思维模式、处世哲学等意识形态。特定的文化语境会产生独特的语境含义并发生作用。在电影字幕的英译过程中,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给观影者带来的不同观感与对中国文化特色的认知。文化层面上的传达可以是电影中某个场景的特色,让观众能通过文化上的某种共通性产生共鸣。
《八佰》拍摄重点不仅是将历史展现出来,更着重刻画每一位英雄的形象与中国精神的传承。每一位壮士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同,新旧文化交替,还带着各自的口音与方言,这就要求在译者进行英译时,既要考虑到每一位人物的形象特点,又要结合具体的电影场景,进行适当的文字字面意义上的转换,辅助能够传达影片的真实意义,构建合理美好的中国形象。
例1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译文:To be a good person, one must persist in doing good.
这一镜头中湖北保安团正赶往上海四行仓库准备加入到这次的抗战中。如果不加以改动,完全按照原句来翻译,那么“中式英语”会导致观众无法理解其深层真正想表达的含义。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下》,其大意是:不坚持不懈地做大量有益于人的事,就不能成为一个名声卓著的人。这里译者将文言文暗含的信息予以直白表达并结合西方文化表达习惯作此译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文化层面可以看出,该译文准确传达了语境含义,从侧面烘托中国红色精神,也为之后因残酷战争牺牲作了铺垫,合理减少了文化差异,更贴近观众的认知程度。
例2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译文:When I turn to dust, you will see my smile.
这句话是影片开头部分之中的一句插入语,没有搭配任何场景,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字幕前的一个场景是由乌鸦引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鸦意象往往是一种败亡的象征,是恐惧和厄运的代名词;在西方文化中,乌鸦被作为绝望和死亡的象征。紧接着的镜头就是湖北保安团到达大场,大雨与乌鸦的叫唤笼罩着大场的寂静与黑暗。后引出日本人开始杀戮的战争场景。湖北保安团的军人幸存者只有端午、小湖北和老葫芦三人,他们在逃命的途中亲眼看见了日本人强杀中国士兵的惨状,而端午眼看着受伤的军人在向他求救却有心无力,只能说一声“对不起”。这句话出自于鲁迅先生的《墓碣文》,鲁迅先生在工农斗争的鼓舞下,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沉着勇猛地作战。为勉励自己和告诫同行者,在不断探索前进的道路上,埋葬一切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坚持斗争,也描写了墓中人内心的虚无与灰暗,以及意欲认识和摆脱这种心境而不能的焦灼和痛楚[7],故作此文。在影片中这句话是写给端午当时的处境:他在突发的战斗中,惊慌失措,四处躲藏。终于被冲散了队伍。可他此时能如何呢?这就是抉心自食,创痛酷烈,就失去了本心的滋味。而徐徐食之,心已经变了味道,本味又失去了。进也忧愁,退也忧愁!
句中“尘”即指端午,四行仓库将是端午的坟墓,端午也是墓中人?我们对他的期待,而他自己终将以微笑来迎接本心,即使终于化成尘埃!译者这里用“dust”与“smile”相对应,一方面能传达出出中国人民为国献身的精神,另一方面用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影片内容进行衔接并为下文做了铺垫,让观众更能理解影片想要表达的含义。
(二)语境层面
在具体的语境中,交际往往会受制于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等所决定的语境因素。[8]从语境层面研究《八佰》的英译字幕,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应考虑具体的场景氛围、电影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影片对白中涉及白话文和各地方言的交替。语境是观众能产生共鸣的主要推动力,应结合语境对话语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能准确传达语篇含义的效果。
例3 我泱泱大国,四万万同胞,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他们给淹死。
译文:We are the greatest country! With 400 million compatriots! A mouthful of spirit from each of us could frown them!
这句话是日本人在四行仓库放了毒气之后,对岸的人民群众感到惊慌落荒而逃时,其中一位老百姓喊的。译文中将“一人一口唾沫”翻译为“a mouthful of spirit”,在该语境下,“一人一口唾沫”的深层含义表示每一位老百姓都有顽强的中国精神,每一个人的力量加起来足以打败倭寇。译者在翻译这句话的过程中,合理地考虑到了中国文化以及语言的差异性,适当地将语义调整,准确地传达了源语的真正含义。
例4 “…再继续下去,意义是什么?”
“这里是我们的家。”
译文:“If you continue in this way, what’s the point?”
This is our homeland.
电影台词中是一位女教师采访一位军人的画面。女教师认为这场战斗如果继续下去代价更为惨重,死伤的军人将会越来越多,但是这位军人给予她的回应却是因为这里是家。这个“家”字隐藏着很多含义。一方面,对于军人来说战场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另一方面,这里是中国,这块土地使他们现在要守护的地方,他们坚守的不仅是自己的信念,更是最祖国的忠诚。译者将这个字翻译为“homeland”,目的是为了告诉观众们,我们祖国的军人是多么的伟大,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具有的中国精神。
(三)内容层面
内容层面包括意义层面和形式层面。[9]简单来说,内容层面就是包括该语句所包含的字面意义和深层意义,既要准确表达出当下话语所诠释的内容,也要与人物相关联,不能让观者感到突兀。在影片《八佰》中,译者需要考虑到该影片的体裁以及一些俚语的存在,从而在意义上不偏离要表达的意思,在形式上要符合当时的环境氛围以及人物形象。
例5 号外号外:“三个小时到了,日本人没有打下四行仓库。” “三个小时到了,日本人没有打下四行仓库。我们胜利了!三个小时到了! 三个小时到了!日本人食言了!兄弟们是好样的!”
译文:Three hours are up! The Japanese did not take over the Sihang Warehouse. Three hours are up! The Japanese did not take over the Sihang Warehouse. We won! Three hours are up! Three hours are up! Japanese couldn’t win! Our brothers did it!
这段话是由一个卖报的小孩说的。影片前半段日本军队曾宣告说要在三个小时之内攻下四行仓库,但三个小时过去了,日本人失败了。在这段话中,“三个小时过去了”和“日本人没有打下四行仓库”这两句重复了两次,并且卖报孩子在说这段话时的音调是非常骄傲自豪的。此时,背景音乐非常安静,没有老百姓的喧哗,只有卖报小孩的呼喊;再结合画面,老百姓纷纷聚集在河道边,目光聚集在对岸的四行仓库,向军人们投去的是感动的泪光和胜利的曙光。这样的内容表达渲染了一个因战争而寂静的氛围,也表现出了我们如此的泱泱大国有一股散不去的中国精神。
(四)表达层面
多模态话语视域下表达层面可以分为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语言媒体又包括纯语言和半语言两类,主要是由声音符号和字符传达声波的[10]。现代社会,观众们更倾向于原声观影配以译入语字幕。因此,译者在英译的过程中要观察人物此时此刻的动作行为,伴随动作的说话语气要符合当时场景气氛,要保证观众在观影的同时既能抓住这句话的关键信息,又能理解其意义。
例6 “这场战役我们败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民族病了!别人这么欺负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够争气吗?”
译文:We lost this battle. But why? Because our nation is sick! Letting others bully us like this! We should be asking ourselves if we’ve done our best!
这段话是撤退前夜谢团座对所有战士说的话。当谢团座接到撤退命令时,他心里是不甘心的,已经坚持了四天了,牺牲很大,每个战士也都付出了一切,就这样撤退实在是心中难以平复。但转头一想,如果这场战争再继续下去,死伤会更多,这里的战士都是有家的人,再继续下去只会有更多无谓的牺牲。谢团座说接下去所有人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安全撤退。这段话中,译者将一个反问句英译成一个陈述句,这一个语气的转换恰到好处地把源语表达出来,让不同文化环境下的观众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这段话再贴合后面战士撤退的场景,让人不得不泪流满面。慢镜头、细节刻画以及灯光效果让整个画面看起来很有灵性,引发观众深思,从而感受到中国文化精神和艺术审美。
四、结语
电影字幕翻译对我国电影“走出去”起着重要作用,它推动着电影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电影艺术在国际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电影《八佰》的英译字幕翻译为例,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分别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进行探究,[11]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单一的字幕翻译很难将影片真正想表达的含义完整展现给观众,必须结合多模态,从更深层次对其字母进行翻译,适当替换内容,合理减少中西方文化差异,准确传达语篇含义,使外国观众能够看懂中国故事、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精神,有利于将积极的中国形象展现给全世界。
参考文献:
[1] 茆博.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汉译英研究——以《八佰》为例[J].英语广场,2021(08):25-28.
[2] 陈楠楠.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影视字幕翻译[J].文学教育(上),2020,(08):134-135.
[3] 徐晓艳.多模态话语视域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电影《英雄》为例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03):122-125.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N],人民网,2021,(01版).
[5] 范丽珍.近期国内电影市场综述——城市影院市场恢复常态 各种公益放映全面铺开[J].中国电影市场,2020,(12):46-55.
[6] 胡茜.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红色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建党伟业》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1,38(01):102-105.
[7] 田建民.重读《墓碣文》[J].长城,2013(07):151-158.
[8] 陆忠丽,夏倩.多模态话语分析下的《狼图腾》字幕翻译[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6(04):42-46.
[9]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6(1):24-30.
作者信息:褚雨欣(2001-),女,汉,浙江杭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